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学生自身价值观和对未来消极预期的影响下,以及受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制约,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生存利益、生活利益、发展利益相关内容的关切呈现集中化的现象。高校倡导科学的价值观并不断提升教育实效性、与政府以及社会三体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并提高制度执行力、多渠道融资完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建设,是有效回应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利益诉求集中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解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人民政权,曾派出由贸易组、卫生队组成的民族工作队随人民解放军进入边疆。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德宏州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地区之一。贸易组到达德宏后,在解决少数民族温饱、满足其需求的同时,创建了专门的商业机构——德宏民族贸易公司。民族贸易公司在创立过程中,不仅与外来经济有过激烈的博弈,而且开展了极具边疆民族特色的经营,培养出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站稳脚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先头力量。  相似文献   

3.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社会治理,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生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统战文化可以在树立正确导向、凝聚政治共识、整合多元文化、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西部边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了思考,力图探索适合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从而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释放的强大动能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以党的边疆治理思想为指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践为参照进行研究,发现边疆治理中存在: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待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不足,生态文化认同意识亟待增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路,建议加强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强化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巩固和增强边疆各民族向心力,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统一具有十分特殊的重大意义。须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不仅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还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及不同性质的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挑战,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传统社会管理机制,面临着毒品和艾滋病、民族关系、宗教渗透、社会流动等社会突出问题。在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切实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必须因时制宜,在充分考虑边疆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发展,以使各种机制的运行真正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8.
彭桂萼是近代云南知名的边疆民族问题专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彭桂萼对云南边疆问题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对边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边疆建设如何推进、如何实施边疆教育、基督教在边疆的传播影响及治理等诸多问题的探讨是其主要成果。彭桂萼的云南民族研究涉及的民族,主要有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和彝族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彭桂萼边疆民族研究的特点,可概括为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经世致用"之道钻研边疆民族问题、力求让研究"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预见性。  相似文献   

9.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是构成党的执政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内地和沿海地区,我们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安全环境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国际性、敏感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执政安全的物质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制度基础都需要进一步夯实,尽快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特性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理和有效应对不仅需把握其理论范式,坚持其治理原则,完善其治理机制,提高其治理能力,更需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和应对.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对非传统安全治理的理念、原则及治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从坚持理论指导、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机制、创新载体、营造氛围五个维度探析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服务和助推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统战工作的"大户人家",云南具有突出的边疆、民族特点,统一战线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云南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域的全覆盖。云南统一战线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协商实践、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宗教中国化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丰富和拓展了统一战线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工作则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大理学院的办学实践说明,立足校情、准确定位是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是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核心,扎根边疆、彰显特色是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资助金额不断增加,不少大学生面对利益诱惑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致使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诸多学生思想道德失衡。针对国家资助"育人"功能,通过分析在资助过程中出现学生道德失衡的原因,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资助工作,并建议资助资金合理配置,从而解决在资助过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这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转向了农村。德宏州地处边疆,与缅甸接壤,州情独特,农村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基于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的法治现状,探讨法治建设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中"法治"这一"硬治理"的尺度,更好地促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推动德宏全面振兴,谱写好"中国梦"边疆篇章。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宗教工作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宗教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趋势下宗教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云南是一个宗教类型多、分布广、宗教信仰颇具特色的边疆民族省份,宗教工作法治建设情况特殊、任务繁重。基于云南宗教工作实践研究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法治建设问题,无疑有助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边疆治理不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民族交汇共存的特点,都对该地区形成多元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进程的迈进显得较为缓慢和困难。传统保守观念和现实法治状况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法治化形成了一定阻碍。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法治环境的营造、完善西南边疆执法程序和法律体系、改善边疆民生以及畅通边疆人民的诉求渠道,把边疆地区治理与边疆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推进我国西南边疆治理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立体式干预办法,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边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与维护边疆长治久安。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运筹帷幄.加速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和贫困治理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必须强化以党治国、政党一群众治理的新模式,才能应对边疆民族地区错综复杂的脱贫攻坚的新情势和新挑战。为实现党和国家领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宏伟战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和合共生"和"多元互动"的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家治理逻辑中,法治边疆的建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有机构成。建国以来,边疆地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实践中,由于边疆与内地发展不均衡,制约了国家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传统非法治的治理方式以"习惯存在"影响了法律规范的"后天习得"。构建法治边疆应调整立法思路,防范国际风险、增强国家认同,突破法理困局,消弭法律冲突,树立法治权威,寻求法治统一,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