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制约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形势的严峻已经渗透到大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制约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则有其特殊性。政府和学校都要依据这种特殊性,为大学生就业作出必要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计划行为理论、态度—行为—情境理论和人才激励理论为基础,通过432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研究生就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社会环境、人才政策对研究生就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影响不明显.行为态度上,研究生就业意愿主要是从个人发展和兴趣层面来考虑;主观规范上,研究生首先参照的是家人或爱人的意见;社会环境上,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显著;人才政策上,影响最显著的是感情留人,其次是待遇留人,最后是事业留人.为此,要培养研究生就业的积极态度;研究生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社会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政府要制定健全的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农民工城市就业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研究了就业质量对其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优于老生代农民工,且不同规模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较高,落户意愿较弱,超大特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远强于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就业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迁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落户意愿的影响效果大于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各就业因子中,对新生代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就业保护因子,对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宏观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和就业观念等四个方面对影响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而就业观念的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攀 《工会论坛》2007,13(4):108-10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已成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特点入手,找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就业方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福州市生态公益林为代表,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施,运用意愿价值评估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公益林补偿的支付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居民享受公益林价值的意愿支付费用相差较大,E(WTP)正=13.05元/(月·户),样本总体的平均值为6.58元/(月·户)。意愿支付值的大小受家庭人口数、家庭中工作的人数、月收入、住的区域、职业、是否关注环境问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收入占比、区域、是否关注环境问题、对福州市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满意程度如何、平均每天户外锻炼身体的时间等是影响是否支付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余丹 《人事天地》2009,(20):9-9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几年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只有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在京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数据表明,是否拥有住房和在京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关键因素。而是否有配偶对流动人口留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城市适应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留京意愿上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尤其是生活水平满意度和社会接纳状况对流动人口的留京意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激发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客观需要。从系统科学视角分析,大学生入党意愿是在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入党意愿无显著差异;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的入党意愿有显著差异;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均对入党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应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南京大学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业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成本和就业辅导等因素能有效促进就业和提高起薪,男性和父母社会阶层高的毕业生起薪更高,人文社科类毕业生的就业概率和起薪更高.构建符合我国人才培养规律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完善和提高就业辅导与服务工作,将是未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农户种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种粮意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湖南、辽宁、重庆、广西四省(市、区)38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民种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价格、种粮规模、产业化组织服务程度以及农民年龄的个体特征变量与农民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农资价格与农民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东省东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两方面验证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知,从个体性因素来看,政治面貌和个人月收入两个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作用,而其他因素均不显著;从社会性因素来看,经济收入水平层次自评、与邻居的相熟度、是否有当地朋友、是否购买社保和社区环境满意度等五个变量均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从控制变量来看,受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年龄和婚姻状况在各模型中的显著性和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别对社区参与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华中某部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签到了重点中学,大多数人工资水平在2000-3000元/月,跨省就业、支教问题及职后教育修读方式成为其主要关注点,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结果满意。建议拓展生源地、师范院校和免费师范生三方的沟通渠道,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保障和奖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以<2007年云南警官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依据,以云南警官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求职、就业问题入手,以求探究其社会因素,就我院今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择业、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社会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造成的严峻就业压力,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这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推动国家就业大局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众多因素中,本文选择从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就业问题,探讨教学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并从教学因素对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策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参与意愿是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实践中,农民的参与意愿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沙浦镇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民对“新农合”的需要与否、医疗费用报销是否方便、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农民的收入状况对参与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视角: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报考、招生、教育培训、就业分别对应着供应、采购、加工、需求等节点.实证研究发现,各个节点对学生就业需求响应明显不一致,但就业需求响应沿高等教育供应链加工方向逐渐增长;供应与采购节点均对就业需求响应极弱,加工节点中学生分链的自我建构能力对就业需求产生直接影响,教育机构分链却要通过学生的专业爱好因素来施加影响;环境因素对学生就业需求存在正向影响,且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相关性递次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