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盛英在改革开放、现代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的今天,女性文化浪潮方兴未艾,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正是这股澎湃的女性文化浪潮最突出的部分。新时期女作家群同历史上女作家群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两大特色:第一,“五世同堂”...  相似文献   

2.
魏永贵  冯文开 《前沿》2013,(19):17-20
内蒙古文学研究班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文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的一个长线发展的内蒙古作家培养机制.从1960年起,已经举办了十余期,培养了数百名文学创作人才,涌现了巴·布林贝赫、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敖德斯尔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作家,他们进而形成了一支具有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的草原作家群,显示了多民族文学的活力和希望.因此,考察内蒙古文学研究班与草原作家群的关系便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今天讨论“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这个话题。就是要研究文化如何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成为中部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塞缪尔-亨廷顿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中,讲了一个“繁荣不起来怨牛不好”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告诉我们,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经济行为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也揭示了文化是如何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运作与条件的重要因素的。  相似文献   

4.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梁锦才 《前沿》2008,(1):201-204
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文化批评已成为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文化研究、文化批评都源于文学研究,但基于“文化”的涵盖性,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已远远超出文学研究而趋向非文学化。狭义的文化批评可限于文学研究,广义的则可扩大到文化研究。探讨文化批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可避免在日常和学术上的混淆、混用甚至滥用,这应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立旭 《今日浙江》2012,(15):56-57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如何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事关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突破“文化瓶颈”,强化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作用;优化我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我省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的引擎功能。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治疗,既对白先勇挣脱成长困境、完成人格的发展和整合意义非凡,又对他踏上创作之路、建立自我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白先勇小说的价值构建和文化意义,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也可以得到独特的阐释。从特定角度看,他的代表作《台北人》不妨视为化解两岸历史恩怨,弥合民族心理创伤的一帖良药。由此,文学治疗的功效由个人而延及社会大众与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8.
杨义 《今日民族》2006,(3):55-55
李鸿然的巨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撰成和出版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值得祝贺的一件大事。一个学科应该有它“十年磨剑”的巨著,由一个有能力的学者花10年、20年、30年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博涉旁搜、锐意探索,使这个学科在知识含量和学理深度上都有所创获,甚至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这部《史论》便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打开新局面的巨著,它凝聚了作者20年的心血,因而雄辩地证明,当代少数民族存在着强盛的文学文化创造力和繁花似锦的文学创作。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通论凡8章,下卷为作家作品论,实际上是以文…  相似文献   

9.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孙静 《前沿》2014,(9):198-199
英美文学既是世界文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它又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叙事视角展现了英美的历史、政治、社会、人文等。本文中对人文关怀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以便对英美文学作品日后的分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保杰 《求索》2010,(1):185-186,203
美国西裔文学历史悠久,起源于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征服,早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由于文化、地理、政治和种族等原因,主流英语读者群对西裔文学了解甚少。20世纪以来,西裔作家开始使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创作,西裔文学才逐渐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西裔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西裔文学作品已经摘取普利策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西裔文学及其研究受到美国文学研究界乃至世界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流散主题和文化杂糅是当代西裔文学叙述的重要内容,不同族裔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成为书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4.
湖湘贬谪文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以往对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多从知识全球化、地方性知识、本土文化自觉等人类学和外部的空间的概念进入,而事实上,“文学”一词的涵义在中西方都有一个从文献到语言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学研究也有一个从重文到重语的发展史.从与时间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流变对文学人类学的产生做出探讨,可发现来自文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文学形态的多层次、复杂性为文学人类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而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变化则成为文学人类学勃兴的现实促因.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同是当今文化研究一个重要概念和关键问题,也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身份认同问题有两种论争模式:本质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作为表意实践的文学在建构身份认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代文学批评与身份认同研究联系紧密,特别凸显在后殖民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娣 《前沿》2013,(4):139-140
莫言的获诺奖作品《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受到国内外广泛评介,通过观照莫言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重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可进而探究莫言作品获诺奖的根源所在,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通道,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接轨世界文学。本文选择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孤eEchoMaker)和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Wolf Hall),简要论述三部作品的可观照性之后,从作者主体性方面来进行观照,探讨中国文学在向世界文学国际标准化过渡中的融合及至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8.
宋巍  董慧芳 《求索》2005,(8):132-134
宝剑意象是中国侠义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对于宝剑的追求和赞美,反映了中国侠义文学的审美诉求。其内涵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文本与现实的互动轨迹,思考侠义文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张晓红 《思想战线》2015,(2):149-153
在欧盟"大一统"现实的表象之下,存在着43个独立主权国家,蕴含了43种现实,而每一种现实都意味着无法用欧元掂量和评估的文学表达可能性。欧洲文坛新盟主、移民作家群、学院派、"60后"天才、女性书写这5个文学界面,构成"后时代"欧洲文学的动态景观,呈现了欧洲文学表达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萨拉玛戈的《耶稣之福音书》和维勒贝克的《基本粒子》两个文本链接,用"后视"和"前瞻"两种文学眼光审视欧洲当下现实,表达了作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理想。"后时代"欧洲作家们在寻求文学表达可能性的过程中,重构和解构历史,同时建构另一种"现实",一种独立于物理现实和物质现实的文学现实和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20.
王崇任 《求索》2011,(11):176-178
鲁国的臧氏家族是一个文化修养深厚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盛衰起落,即是春秋时代文化与文学状况的缩影。随着臧氏家族的崛起、鼎盛和衰落,春秋时代的文化与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不少变化。贵族世家与文化、文学的关联,为我们认识春秋时代文学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