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兴起的民族旅游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后现代时期的传播和复兴,增强了个体的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以恩施土家族文化旅游为例,可以分为以吊脚楼为代表的物质性元素和以舞蹈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性元素等两个层面。这两者共同构架了民族旅游的魅力与面貌,并进而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实现本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外民族的"文化传播",由此,构成了民族旅游及其审美文化的双重结构框架,并将继续在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鱼木寨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传统土家族村落,其著名景观古碑林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展现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也为土家族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美术  饶琨 《前沿》2009,(7):105-108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永恒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育、礼仪禁忌等文化因子都深深地植入其中,建造过程中礼俗禁忌之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本文拟从雄凤山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建造禁忌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挖掘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凤凰被视为包括土家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象征之一,是真善美和吉祥如意的化身。民居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工艺文化中的凤凰意象,是鄂西土家族崇凤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文化是土家人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 ,土家族文化的保护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出现了难得的机遇。做好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有为”与“无为”、共性与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五对关系 ,才能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6.
覃莉 《前沿》2012,(7):165-168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民族民间文化主动性传承的模式。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土家族区域的民间工艺美术生产存在的问题:传承保护的自身缺陷、产业化水平低、政府主导意识不强、轻视产品研发、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给出了分层保护、规划培育市场、多种产业化模式结合、培育优势品牌、关注人的因素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企业文化保护文化空间、注重学者参与等解决策略。认为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化的本质是文化自觉与解决民生问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黔东是贵州土家族聚居地区,有土家族人口140多万人。这里民歌种类繁多、旋律优美、特点鲜明,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的美称,在本土音乐文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从"史载与起源、种类与特点、改编与创作和推介与传播"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土家族民歌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选以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药师作为考察对象,并且重在对独具地域和民族特性的土家族药师,凭以诡异的符箓和咒语,在巫术仪式过程中隐现的文化身份进行界定,同时,也进一步揭示在药师的神秘体验中折射出的美学意义,即主要体现为药师的审美人格范型和彰显的阳刚之美,以及药师的审美指向三个层面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民居建筑是人们的居住之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实用功能.不仅于此,民居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客观的、外在的物质存在,它还是民族传统历史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有机载体,民居中的雕粱画栋、窗棂台榭,乃至于一砖一瓦,无不处处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卸甲坪土家族乡的民居亦毫不例外地具备以上特点.屋脊顶饰文化圈并非某一民族所独有,其本质上是属于地域文化.也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屋脊顶饰最初可能是这一区域某民族所独有的,但后来被该区域的其他民族广泛借鉴和吸收,最终发展而为一种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新旧两类谱牒有关内容的比较,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对当今鄂西土家族地区宗族组织的变迁和宗族活动的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竹米酒,是土家族在生小孩之后举行的一种诞生仪式.一些土家族地方志把这种仪式记为“祝米酒”,其本意是“竹米酒”.竹结米与人生子具有象征意义的隐喻,也是土家族对自然崇拜与灵魂转移的一种解释.引用“象征-解释”理论,通过对湖北省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的诞生礼仪的描述和解读,揭示作为生命周期仪式开端的诞生仪礼——竹米酒所承载的意义与象征,并由此指出土家族历来重视男女平等,有别于汉族地区男尊女卑的传统.竹米酒仪式与社会组织单元的接纳、家庭或家族兴旺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楚舞不仅拥有婉曲流动的艺术美和富于浪漫遐想特点,更带有激越古朴与热烈狂迷的巫风色彩。楚舞艺术以其开放性、兼容性的混溶机制,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奇迹,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的舞蹈发展,对其研讨可以从中领略楚民族的乐舞艺术的丰姿神韵,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当代古典舞的建设是一个重要参照。楚舞因博大精深的楚舞文化和独特的乐舞审美,使得其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和审美文化的视野诠释楚舞的舞风、舞态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是指青少年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和追求.它在青少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其变化、发展必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迅速,青少年的审美趣味随之也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分三个阶段对这一变化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审美趣味变迁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杨洪林 《前沿》2010,(9):141-145
土家族的家族化是受宋明以后的宗族制度影响,在溪峒社会基础上发展,在改土归流过程中走向成熟。平山土家族通过追溯祖先来源,追认进山公公,订立家族字派;修建祖坟园;排斥同姓结婚来达到家族化的目的。家族化的原因在于保甲制代替旗长制致使基层社会事务的缺位;土地制度的变迁导致土家族人民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共同发展;再有流官的强力推行;汉民的涌入以及儒生的推动等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为例,深入挖掘了土家族文化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阐述了把土家族文化融入土家族地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证了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音乐艺术形式,独具其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它本身的发展是适应历史的要求,当世界已经改变,如何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艺术就成为我们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艺术形式“百家争鸣”,土家族傩戏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傩戏艺术文化特征的研究,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发展和繁荣作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最新理论,对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其保护现状,从分类学视角探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形式是印刷媒介,其"文字引导"的形式让国人形成一种内向、素朴、严肃、理性、善于思考的社会性格,此为审美文化产生的温床.1990年代后,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把人们带入到"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消费文化便在这种社会性格中潜滋暗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广告形象所打造的符号结构与图像引导所召唤的大众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性.思考文化转型,大众媒介虽然并非唯一因素,但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重任与使命设定为中国当代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向与理论指南.余虹的“后人本主义”批评深入发掘了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已经蔚为大观的“生态”维度,为我们审视与分析中国当代生态审美文化尤其是生态艺术提供了非常深刻的启发与引导,值得我们在学习十八大报告之时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