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体现为党对全社会的影响能力、凝聚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从质料因、形式因和动力因三个方面建构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分析框架:质料因从目标、矛盾和规律层面揭示了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内涵,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的基本问题,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最高层面。形式因是质料因的延展,回答了党的社会号召力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是本质特征、结构特征和整体性特征的有机统一,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中间层面。动力因是质料因、形式因的实践逻辑,由筑牢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扩大组织体系覆盖、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四位一体”构成,处于社会号召力本质的基础层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形象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命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形象建设,是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政党认同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现代化强国、汇聚民族复兴伟力的现实要求,是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党的形象主要从人民公仆形象、清正廉洁形象、勤政务实形象、民族脊梁形象、时代先锋形象、世界大党形象六个方面铺陈展现。新时代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必须提升执政实绩,夯实党的形象的物质基础;恪守人民立场,坚持党的形象的价值取向;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形象的动力支撑;树立大历史观,厚植党的形象的历史根基;创新传播载体,提升党的形象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党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理性存在物,它既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又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工具,因而,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当今这样一种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迈进,我们必须站在现实的制高点来解决好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而政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对我们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党的产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类政治文明进一步完善的领导力量。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凸显出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求中国其产党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统舍人民意识形态等等,能否有效地整合社会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社会整合能力不仅是党应对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还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党完成目标任务的战略选择,社会整合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生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新型政党制度及其发展提供鲜明的价值底色、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权威的规则保障。新时代,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遵循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依法领导为主线规范党际协商关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成为促进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和效能提升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理念与实施的政策充分说明,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整合研究:集体行动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结构、国家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等转型引发诸多冲突性、抗争性的利益博弈型集体行动。将这类集体行动放到政党、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博弈中考察,可以发现此类集体行动的治理取决于居于领导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整合社会的功能。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发整合社会的功能,特别是发挥党在价值、组织和制度等方面治理集体行动的能力,建构治理集体行动、整合社会的政党逻辑。  相似文献   

9.
政党转型问题是政党类型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行代议制的西方国家,政党经历了从精英型政党向群众型政党、全民型政党和卡特尔型政党的转型过程。这是西方政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随着政党转型研究的兴起和深入,中国共产党转型开始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转型之路不同于西方政党,这条道路必然是也只能是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0.
保持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腐败已经成为现实面临的严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党风腐败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政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政党运行和发展的普遍潮流和趋势,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党的现代化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世界政党现代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也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党功能,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括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能力,驾驭各种文化思潮、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驾驭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能力,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动力,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党建的理论和实践,增强党的创造力;就要应势而变,丰富党的执政资源,拓展党的执政空间,增强党的凝聚力;就要迎难而上,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面对新世纪世情、国情和党情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中国共产党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切入,研究和探讨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分类,这对正确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党的建党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坚持把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形象建设的灵魂,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形象建设的根本,把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形象建设的主线,树立了我党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形象。在继承和发扬我党形象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应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借鉴公共关系学理论,强化政党公关意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我党形象建设的形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资源正在重新配置,社会利益正在重新调整,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认真分析这些挑战,从理论和政策等方面寻找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优化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实现社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多党合作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通力合作的能力。多党合作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党的多党合作能力,可以有效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参政党的参政水平。提升党的多党合作能力要求努力增强多党合作的自觉性,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实现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同时推动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进步性与广泛性紧密统一的优势,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7.
整风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民主和开门整风。延安时期的整风精神推动了党的发展壮大,对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整风精神来之不易,践行更为不易,既需要自律自警,又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大力发扬整风精神。  相似文献   

18.
执政理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是执政党政权运作的理性灵魂,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取向。执政为民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核心的执政理念,清楚地表明了我党的价值取向。执政为民理念来自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汲取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立足社会实践,将群众作为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执政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多党合作思想。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创立了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我国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磨练,中国共产党对这项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政党与社会关系,与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不断深刻认识和调整党与社会关系的90年。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