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帅梁 《中国司法》2023,(11):98-101
<正>2023年8月,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常态化活动的开展,是自2021年5月以来在全国开展的“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的提质升级,将法治乡村建设推向了新高度。常态化的法治乡村建设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和治理作用,以“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集合效应和常态化“法治同行”伴生模式,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赋能乡村振兴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虎年春节,不仅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养生健身日益成为春节消费文化的主流,而时髦的“网络、低碳、理财”等新元素融人春节消费潮流中,更是体现了春节经济的升级“新定律”。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形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乡村旅游概念内涵、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和发展影响进行横向时比,来探索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姚瑶 《法人》2023,(2):56-58
<正>1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气温达到零下30℃。相较往年冬季,今年的哈尔滨格外寒冷。对于东北地区的旅游城市来说,气温越低,旅游越热。早已冰冻的松花江宛如明镜,不同造型的冰雕拔“地”而起,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是不少游客的热门选择。兔年春节期间,以黑龙江省为代表的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恢复了往年的朝气。在冰雪游渐“热”背后,是冰雪旅游产业面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升级转变,也是黑龙江冰雪文旅发展60年间的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建设法治乡村。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8月,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指出,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2日腊八节当天,在北京市延庆区长城主题民宿——石光长城,以“明月千里石峡关,长城脚下过大年”为主题的长城非遗过大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再掀延庆区“民宿红火过大年”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7.
《法人》2023,(11):12-13
<正>回望和总结今年前三个季度旅游市场,你会发现,传统而单一的“游山玩水”“景点打卡”出游模式,正被“大休闲、小观光、微度假”所取代,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新旅游业态正在崛起。“让行走更有文化味”——这样的调性渐成主流、越来越多旅者不再热衷探访名山大川,他们躲避拥挤的人群,循着文化的足迹,体验着文化+旅游+科技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8.
羊子岭村“怪事”:精准扶贫款去向成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中旬,来自湖北省利川市都亭街道办事处优秀共产党员、利川市巾帼致富能手张承平的一封实名举报信和羊子岭村村民的一封联名投诉信发往媒体,反映该村村委主任赵念华和相关部门严重违反“精准扶贫”原则,在脱贫致富路上出现很多令村民质疑的怪事.特别是在该村“精准扶贫”动员会上,赵念华曾向24户贫困户及都亭街道办事处领导说出这样的话:“为保障你们贫困户的利益,将从你们每户贷出的扶贫款中拿出100万元放高利来保证你们的利益,剩余的100多万元将用于搞红星大院的民宿旅游.”对此,本刊记者实地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9.
唐云岭 《江淮法治》2009,(14):14-16
一走进瀛洲,就会忍不住感叹它的美,“山清水秀”就是对它绝好的诠释。走在乡村道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浓郁的徽文化特色建筑景观和一派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真不愧是“全国环境优美乡”、“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而瀛洲人说,咱们这里这么美,“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22,(6):38-42
<正>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环节。农村“法律明白人”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主力军”,依托其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在掌握实情、化解矛盾、深度融入、群众接受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知名品牌数量少、产品内容单一、影响力有限、产品类型有限的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应当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以及加强乡村旅游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22,(6):34-38
<正>山东一直是法治乡村建设的积极践行者和创新者,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发源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章丘经验”响亮提出“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是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最初成果。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谋划,整体发力,全面推动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在各个领域继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总体情况(一)法治乡村建设有序部署推进。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农村经济、开展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而行政监管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西宁市及周边乡村旅游行政监管实地调研为依据,从完善法律政策、完善评估与退出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完善乡村旅游行政监管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应当不收门票,取消门票的好处很多,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远远大于门票的总收入。” “要加大风景区的建设力度,景点建设要进一步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5.
淮北市矿山集东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长期以来由于定位和开发等原因,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我在东山工作了将近十个年头,这里的四邻乡亲、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如何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繁荣一方经济,也是我履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贿赂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旅游受贿更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新课题。从现实看,这种接受免费旅游等服务的受贿形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难以认定的特点。虽然“两高”在2007年7月8日下发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其中对“免费旅游”等非财产性利益的贿赂问题鲜有规定。本人就当前旅游受贿出现的争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在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并大有制约乡村旅游向前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姚瑶 《法人》2023,(2):22-24
<正>“四九”的寒冷抵挡不住新春的火热。春节假期,神舟大地处处张灯结彩,各大商区门庭若市,餐厅、影院座无虚席,旅游景区人山人海,“2023中国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国经济按下“重启键”。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从春运“一票难求”到景区消费回暖,从线上抢购年货到线下娱乐消费,正式打响了经济复苏第一枪。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具有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并为其提供组织支持、人才支持、资源支持的内在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产业发展的走深走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党员队伍素质偏低、后备力量不足,执行能力弱、村“两委”职责模糊不清,监督机制存在漏洞以及农民对乡村产业发展参与不足等困境。对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明确村“两委”职责权限、强化监督机制、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等为切入点破解乡村产业长效发展难题,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是山西省灵石县交通运输史上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全县交通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再掀公路建设新高潮,交通运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一是干线公路上档升级改造。“十一五”期间,全县十线公路上档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达7.29亿元。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以“提级达标、完善路网、提高通达、增强能力”为目标,以“出口公路、运煤通道、工业园区路、农村基地路、旅游公路”的农村公路规划改建为重点,实现了“九五打基础、十五上台阶、十一五大变化”的中长期奋斗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