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7,(3):55-56
中央机关在七届二中全会后离开西柏坡,于1949年3月25日进驻北平.5月13日,陈云急赴北平,就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财经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2日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这次会议解决了我党在全国胜利前夜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完成了中国革命由农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变,是一次极具历史影响力的会议。今天,我们纪念七后二中全会召开50周年,重温历史,察往知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这组文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七届二中全会不寻常的历史内涵和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它对读者了解七届二中全会会有很大帮助。同时,非常感谢专家学者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我党为建立新中国而举行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安排,有三支部队参加了这次会议的警卫工作,他们为保卫七届二中全会的顺利举行做出了突出贡献,笔者查询考证了大量资料,现将此文奉献给广大读者,以纪念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0周年。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开幕时的3月5日,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3月13日结束时,又作了《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会  相似文献   

5.
正在捷报频传、凯歌高奏的形势下,西柏坡迎来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历史关头提出新的任务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距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已半年有余。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在这里,他起草了197封电报,指挥了24场战役。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他常  相似文献   

6.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着关于新中国的构想。1947年6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构想更加清晰和完善。自1947年10月10日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口号至1948年4月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形成,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调整;自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新中国的"五一口号"至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成熟,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自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定型并基本实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和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经验总结,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1949年 3月间,我从沈阳到北平参加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会刚开完,闻天来了。他是在西柏坡出席了七届二中全会后来北平的。这时,解放军就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们为之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在这胜利的时刻,我们在这里见面,感到特别兴奋。决心回东北去,为贯彻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返回沈阳后不久,东北局作出了调整行政区划的决定,把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设置的东北九省,改为六省五市。闻天从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调任辽东省委书记,我被任命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这样,我们就…  相似文献   

8.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机关即准备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分乘中型吉普,经唐县、保定,于25日凌晨,抵达涿县火车站.  相似文献   

9.
李欣  王凡 《党史博览》2007,(9):40-43
初次主管重大会务的杨尚昆,深感人手不足/增加力量,保证七届二中全会的防空需要/李克农突然传来敌特刺杀毛泽东、朱德的情报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农村转到城市,又面临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激昂地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经有61年历史。正式决定首都设在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