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本文关注中国古代政治中通过援助实现发展干预的国际政治行为,讨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影响这一国际政治行为的几组重要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执政能力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中国经验与国际发展的关系、国家利益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古代通过文化与观念的传播与扩散,将中国自身发展经验有效融入到中国对外援助活动中,统筹了中国国内发展与国际地位两个大问题。中国较早地认识到影响政权执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正确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可以分为第一阶段(1953~1989年)与第二阶段(1990~2009年).第一阶段的援助基于国际主义与大国责任,对柬埔寨援助不考虑经济回报,军事援助占的比重较大,在执行上以总交货人部制为典型;第二阶段中国对柬埔寨援助强调尽国际主义义务要量力而行,讲究平等互利,军事援助大幅度减少,执行上以企业总承包责任制为典型.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符合双方的利益,大大促进了双边关系,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作者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1965—1968年是越南战争最为残酷的年代,美帝国主义发动局部战争,源源不断地派遣远征军及其同盟国的军队到南越参加战斗,同时利用空军和海军对北越实施轰炸、封锁。越南战场上美国及其同盟国的军队数量大幅增加,至1968年达到了50多万人,另外还有100多万的越南伪军。越南战争形势日益复杂,战争极为残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重新受到西方的关注。欧盟和美国的研究者普遍把中国视为新兴援助体,尤为关注中国对外援助不断增加的规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特点、政治经济动机,以及对西方主导的国际援助规范的可能影响等问题。总体而言,这些研究给予了中国对外援助比较积极的评价,并且潜在地确认了中国对外援助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性。这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启示意义在于,我们应在对外援助的规模、模式和方式等方面保持基本的稳定和持续性,扩展与发达援助体的合作,同时根据对外战略的变化进行必要而适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受自身发展经验和受援国经历的影响,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在援助理念和实践上与西方存在重大差异,并形成自身特色。鉴于这一差异的存在,对于当前西方提出的援助合作议题,中国政策界和学术界应深入思考,做好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中亚国家援助政策的历史演进、援助规模和援助方式,并对援助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分析.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经历了“放手”“竞争与争夺”和“强化”三个阶段,并逐步将援助作为实现在该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推动欧亚地区一体化和提升“软权力”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援助方式和领域受到国际发展援助进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援助中“巧实力”运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对外援助”研究的概览与述评,为进一步专题研究做调查研究。对外援助是一个国家“巧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作为外交手段的作用将提高。对“外援”理论的研究目前有待加强,以便更好地为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1954年前后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回顾了中国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由来,探讨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所持的保留态度,着重揭示了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65年来,两国关系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在中阿关系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意识形态始终是影响中阿关系走势的主因。中阿关系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应客观看待对阿政策和援助;不应以意识形态划线决定外交政策;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中国应充分发挥传统友谊在推动中阿关系和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印尼政策历来缺乏一个稳定的基础。如何判断苏加诺政权的性质并据此制订美国的政策,始终是困扰美国决策者的一大难题。进入1960年代后,高度紧张的地区局势与苏加诺激进政策更是构成了对约翰逊政府政治与决策资源的挑战。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性质和对外政策意图判断的演变,是促成约翰逊政府改变对印尼政策的重要环节。这一认知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苏加诺间接挑战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苏加诺蓄意采取了与美国为敌的政策;苏加诺与共产党国家结成了针对美国的政治联盟。美国的政策也相应由促成印尼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转向削弱苏加诺政权政治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尼作为东亚两个新兴经济体,2008年次债危机以来,其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服务业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两国之间开展服务贸易奠定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两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导致中国与印尼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性的一面。尽管如此,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服务业各有优势,双方服务贸易同时具有互补性。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以及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作为开放和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印尼是世界著名的“千岛之国”,享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国际竞争力居于中下游水平。进入21世纪,中国加强了与印尼的经济合作,其中旅游合作成为重要的合作内容,两国签订的《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是旨在通过旅游业合作共同推动两国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Does foreign aid strengthen or weaken post-conflict states?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id on tax collection after civil war,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state effectiveness. While the literature emphasizes aid’s perverse e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d dependence and the growth of tax collection is unclear.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aid reflects its political utility for ruling elites in consolidating their authority after civil war. While dominant parties subvert tax strengthening reforms to solidify their political base, elites in more fractionalized settings rely on external political backing to manage internal challenges to their authority, and are more likely to comply with donor conditions. We test this argument through a Latent Curve Analysis of tax collection rate growth in post-civil war countries from 1978 to 2012. We find that aid is associated with slower growth in tax collection in dominant party settings, and more rapid tax growth in politically fractionalized setting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attention to internal political dynamics to explain aid effectiveness after civil war, and point to opportunities to strengthen institutions in some post-conflict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刘晓华 《东南亚》2011,(2):38-42
次贷危机后,为了应对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中印各自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根据本国实际状况做出了相应调整和完善。而印度的证券市场制度体系较中国更为完善和成熟,因此其退市机制的实施效果也较之中国更为有效。中国应当借鉴印度和国外证券市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实现证劵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朝鲜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只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外贸依存度很低。但就其对外贸易本身来讲,对于中国、韩国的依存度却非常高。尤其在战略物资和外援方面严重依赖于中国。由于朝鲜对于改革开放存在很深的疑虑,估计短期内在经济改革方面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无论在对外贸易方面,还是在外来援助方面,都将严重依赖于中国。  相似文献   

18.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清代通过贸易和移民继续向印尼传播,使中医药的认同群体在印尼不断扩大,促进了印尼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印尼也通过香药贸易等方式丰富和补充着中医药宝库。如此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又加强和巩固了中印(尼)两国友善的邦邻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1920年代起,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朝鲜和越南的共产主义运动即互相交织并连成一片。东亚三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促成了南北两个跨国革命区的形成,本文探讨的即是1945年至1950年间南方中越边境跨国革命区形成的条件、中越双方合作的方式,以及1950年前与1950年后中越同盟关系的区别。学术界对于1950年后的中越同盟关系已多有论述,但1950年前中共与印支共之间的合作则未引起同等重视。1950年前的中越跨国革命区值得探讨,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中越革命同盟关系实际上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延伸,也是这两场战争的连接点。这种联系突显了这两场战争的国际性,进一步证明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都是与冷战密切关联的热战,中越跨国革命区因此成为冷战初期的一个地方热点,并代表了国际冷战的一种地方形态;二是因为这一阶段两党之间的合作为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的中越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不仅得到了苏联共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印支共产党的援助,中共对于胡志明和越南革命运动的支持也是从印支战争爆发之日起即已开始,1950年后只是扩大了援助的范围,并提高了援助的规模和合作的级别。1950年前两党关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将在1950年后重复出现并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