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民间纠纷激化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当前防止民间纠纷的激化,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议事日程,人民调解组织也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但是,对民间纠纷激化的概念和种类,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间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李长贵李绪军新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民间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认真研究它的特点、原因和规律,对于民间纠纷的有效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维护改革、发...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勤劳村论面积1378亩,在区内不算大,论人口 245户945人也不算最多,但有一点堪称独一无二,那就是连续25年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纠纷、无非正常死亡、无上交镇处理的纠纷。25年纠纷不出村,是没有纠纷吗?不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纠纷,该村平均每年大小纠纷都要发生20余起,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纠纷也呈现复杂、多样的态势,平均每年激化纠纷要达到6起,那么勤劳村有什么“法宝”呢? 一、有一支组织严密、群众信赖的人民调解队伍 勤劳村的人民调解工作起步较早,尽…  相似文献   

4.
5月21-23日,省厅在宁召开了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近3年来人民调解工作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任务;表彰了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在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据统计全省已建各类调委会55508个,现有人民调解员94万余人,他们为维护全省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年来共调解民间纠纷911273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417起,防止民间纠  相似文献   

5.
赣州市章贡区马坡岭社区居委会主任兼调委会主任侯筱英,1986年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她调解矛盾纠纷600余件,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均达100%,制止群体性械斗、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10余起,调解疑难纠纷60多起,化解民转刑案件10余起36人。马坡岭社区连续13年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楼院,大纠纷不出社区。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河北省司法厅认真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下大力抓了司法行政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目前,全省已建立司法所 2117个,配备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司法行政干部 4557人。六年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46万多件,防止民间矛盾激化 15000多件,劝止群众上访 21000多起,全省民间矛盾纠纷总数、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重大凶杀案件和群众集体上访总量都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本固基,着力抓了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建设工作   第一阶段,重点抓了司法所机构建设。 1995年…  相似文献   

7.
胡久平 《人民调解》2007,(12):36-36
湖南省临澧县18个乡镇(区)调委会、340个村(居)调委会的3500名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调解了大量民间纠纷,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坚持定期排查治理与预防民间纠纷激化相结合。每年的春节、"两会"、清明、春耕  相似文献   

8.
“闹丧”,是指闹事者在其亲属非正常死亡后,以暴力、胁迫等手段与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和直接关系人无理取闹的行为之一。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比较突出。据湖北襄樊市、荆州地区六个区县统计,1986年1至8月,各种民间纠纷导致非正常死亡的案件有407起,其中有“闹丧”行为的占346起,“闹丧”总人数2.8万余人,被闹事者打死的11人,打伤65人。有221名闹事者被定罪判刑。这类案件,情况复杂,参与人数众多,在定性上有必要进行探讨。一、“闹丧”的形式。常见有四种:一是逼命式。主张以命抵命,有的直接将关系人的家属打成重伤;二是洗劫式。有的见关系人的财物就抢,见牲口就  相似文献   

9.
司法部于1988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防止民间纠纷激化经验交流会”。目前,我国基层调解组织已发展至90多万个,人民调解员600多万名,他们遍布全国城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不仅对促进团结,保证社会秩序安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防止矛盾激化,减少涉诉案件方面,确实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会上表彰和奖励了一批为防止民间纠纷矛盾激化做出突出贡献的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并介绍了他们的感人事迹。本刊摘要选登的济南市振兴街二居调委会主任张东华同志在会上的一篇发言,供读者飨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受利益多元化因素的影响,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在急剧上升,为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需要建立相应纠纷化解机制。本文通过对民间劝导有关理论的研究,拟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经得起理论、法律和实践检验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果树承包合同纠纷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从一九八六年以来,反映到法院的果树承包合同纠纷案达92件。法院收案27件,审结19件。面对日趋增多的承包合同纠纷,如何发挥审判职能,并协同党政机关及时调处这类纠纷,保护农村改革成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果树承包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按人分树,按树定产。以户为单位承包;二是采取投标的方法。由一户或几户联合承包;三是由集体统一管理,专业队承包,利润按收益比例上交集体。 最近两年,特别是一九八六年,由于果树承包而引起的合同纠纷越来越多。有的干部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面对新形势,立足实际;着眼大局,树立“大民调”思想,建立健全民调网络,积极构筑基层“大民调”格局,全面实施“大民调”战略;开创出一条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对民间纠纷进行有效治理的新路子,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即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认清形势,树立“大民调”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农村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旧的调解方法和方式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不尽适应以及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复杂化,呈现出…  相似文献   

13.
我叫李怀印,今年71岁,是山西省绛县大交镇磨头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自1973年挑起这副担子,至今已40年。40年来,我共调解矛盾纠纷1250余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36起。回顾40年来的人民调解实践,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干调解不能怕吃苦。在农村,群众关系七缠八绕,情况复杂,纠纷频出,经常是一  相似文献   

14.
海门镇地处南海之滨、莲花峰畔,是旅游、观光胜地。相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登莲花峰寻望帝舟。多少年来,它成了人们向往、景仰的风光名胜。 在莲花峰畔,人们传诵着一位群众信赖、领导满意的民间纠纷调解能手、防激化好所长,他,就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司法所副所长(负责人)林秋荣。林秋荣担任海门镇司法所负责人两年多来,主持及协助调解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家庭观念的更新,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这是不足为怪的。但是,我们在调处纷繁复杂的离婚纠纷中,却遇到过种种离婚假象:一是为解决子女城镇户口闹“离婚”。有的城镇职工,妻子儿女在农村,要转为非农业人口不符合条件。于是想出了一条“妙策”——闹“离婚”。他(她)们见人闹,背人亲,造了舆论“基础”就去离婚,并要求将子女判给男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乡村民间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呈上升趋势。随之而来,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滞后性、非规范性等问题逐渐显现,使纠纷不能合理及时地解决,造成群众集体上访,部分纠纷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基于此,在了解乡村民间纠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构想,以期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12日,北京市第一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在西城区成立。据悉,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属于群众性的社团法人,协会成立后,将加大调解民间纠纷的力度,对外提供调解服务,对内提供专业指导,直接服务群众,防止民间矛盾纠纷激化,同时开展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做好政府与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的“建房热”不断升温.随之带来农村宅基地纠纷也大幅度增多.是仅次于家庭纠纷的第二大类纠纷,而且容易激化。笔者在对农村宅基地权属争议纠纷的排查、调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宅基地纠纷时.要以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6,(8)
在目前发生的民间纠纷中,因矛盾激化引起的自杀案件较为突出。据不完全流计,一至四月份,仅湖北洪县就有17人因家庭婚姻纠纷、工作和生产中的矛盾激化导致自杀死亡。就死亡当事人来讲,引起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细究起来,又无不与其心理特点有关。因此,如果司法助理员或人民调解员,在根据事实依法调解各类纠纷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事人的心理特点,找出症结并对症下药,对于防止矛盾的激化,就显得极为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2,(12):51-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