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云南是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也是我国宗教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还是全国民族宗教关系较和谐的省份。云南宗教多元和谐共处具有有序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消极因素影响,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往往是从深层次上产生着影响。人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文化心态、价值取向等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社会和谐不能离开文化的和谐发展。无论是从最基层的社区和谐来看,还是从区域间的和谐来看,以及从整个国家社会各个阶层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来看,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创建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立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我国环境所面临的困境急需我们完善法制建设.我们应该重视环境立法,使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的调整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关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法治秩序,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法治国家和环境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前提条件,也要以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为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男女平等,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但从目前我国女性发展的现状来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两性的不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阻滞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男女平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分析男女平等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矛盾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两性彼此和谐、共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肖蓉  庄伟 《工会论坛》2005,11(6):98-99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法学理论追求的理想境界.本论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二者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通过采取环境法治措施,真正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我国环境法治的路径,回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主题是文章关注的焦点。文章综合运用了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路径,认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必须全面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泉州"海上丝路"文化异彩纷呈,其多元一体和谐共处的文化现象展示了重要的普世价值,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及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探讨和谐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城市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城市管理者在环境秩序与民众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和谐共处的措施,为城市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与共产党和谐共处、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应当与时俱进提出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战略目标.民主党派具有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同愿望.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着力构建"和谐乐山",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明向上、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新乐山.  相似文献   

11.
任何民事权利均应当有权利限制。如果某种民事权利不受限制,则必然妨碍其他民事权利的存在或行使。权利限制通过限制冲突中的权利,使多种权利得以和谐共处,而成为权利冲突的基本纠偏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孙明泉环境意识: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各种因素的总和。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流)与人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生态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探讨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六种能力,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科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产业集约化水平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存共荣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研究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的互推共进中实现了重大的飞跃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不断自我革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提供了长久的动力支持,共进的政党合作有效地推进了党际之间的和谐共处,顺应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与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组织中,领导者和员工作为主体,他们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缔造和谐人事起到关键作用。而他们在内心对自身和对方位置的认同又是和谐人事的核心,也就是说当双方都做好各自的主体定位之后,和谐人事就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主体定位又离不开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完善的制度保障,本文着重从组织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对主体定位的作用入手,探讨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开展组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方法。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和谐人事与主体定位二者的辩证关系:主体定位是和谐人事的前提和基础,而和谐的人事环境又是主体合理定位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交相辉映、生产与生活互促并进、传统与现代交流互融……2013年2月19日召开的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暨全省第七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动员视频会议,吹响了云南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流传于农村的各宗教,无论是基督教、民间宗教还是其他宗教,在信众和教义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引导农村宗教健康发展,需要积极发扬传统宗教的优势,促进各宗教和谐共处,同时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使宗教更好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教义阐释工作是发挥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重要路径,是当前统战、宗教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互相影响,因此阐释工作要找准藏传佛教教义、道德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点,鼓励弘扬宗教文化中有益于时代进步的内容,挖掘和引用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典型事例,倡导向善、和谐的理念,提升藏传佛教的文化品位,以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