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北苏区与赣东北苏区地理位置相邻,都是我党早期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所先后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至1933年4月,闽北苏区划入赣东北省(后更名为闽浙赣省),成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方志敏作为闽浙赣苏区的主要缔造者、领导者,对闽北根据地的建立产生过深刻影响,对闽北苏区的巩固、发展和繁荣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省档案馆和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编的《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上、下集,列入福建档案史料丛书,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系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九年六月间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中共闽浙赣省委  相似文献   

3.
1947年 4月9 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在古田县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武装暴动,建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较有名的澄洋暴动。 澄洋暴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争,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福建九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中央的指示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将中共福建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1947年11月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会议期间,接到中央<对福建行动游击战争方针的指示>,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于1949年5月9日解放,被誉为"福建解放第一城". 解放战争时期,崇安是闽北游击纵队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建)瓯地区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上,中共福建省委改设闽浙赣区党委(9月改称省委);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告闽浙赣全体党员书>等文件,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决定闽浙赣区党委委员王文波任中共闽北地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福建公学校史审订暨建校四十周年纪念会,于1989年6月16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召开。原闽浙赣省委领导和有关老同志、福建省委党校和省闽浙赣党史办负责人,福建公学干部、校友共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争,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瓯(建瓯)地区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省党代会。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福建九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中央的指示和斗争形势的需要.将中共福建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1947年11月改为中共闽浙赣省委)。会议期间,接到中央《对福建行动游击战争方针的指示》,制定了《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决定》,并部署了各地区爱国游击战争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于闽浙赣边区斗争环境艰苦卓绝,福建省委的称谓在1947年一年之内经上级党的批准与认可,先后改称为闽浙赣区党委和闽浙赣省委。有关对这两次改变称谓的原由和具体时间,近几年来,随着闽浙赣边区党史编写与研究的步步深入,已经搞清了改称闽浙赣区党委的确切时间。但是对于何时又  相似文献   

9.
正闽浙赣边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区域。大革命时期,即开始有党组织活动。土地革命时期,边区各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其中闽北、闽西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闽浙赣边区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战略基地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闽北是闽浙赣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浙赣边区很多重大  相似文献   

10.
1947年4月9日,在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的领导下,闽东北地委书记左丰美在古田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拉起队伍,建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有名的澄洋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原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追悼会,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下午三时在福州西湖宾馆举行。曾镜冰同志是广东海南岛琼山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历任共青团吉安县委书记、中央儿童局书记、共青团闽赣省委宣传部长、福建闽北分区共青团书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代政委、福建省委书记、闽浙赣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兼  相似文献   

12.
《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第4期登载了郑澄桂同志《闽浙赣省委称谓究竟始于何时》一文(下称郑文),对闽浙赣区党委改称闽浙赣省委的“起始”时间作了新的考证,否定了他自己原将改称一时间判定为“1947年11月15日”的说法(详见《福建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这种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郑文仅凭一份华东局“辰灰电”,断然得出“证明了上级  相似文献   

13.
<正>孟琇焘,又名孟起,1913年8月生,福建福州人。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南平、沙县、崇安(今武夷山市)、长乐、永泰、福州等地参加党的工作。1944年8月,赴福安重建地下党组织,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1945年8月中共闽江工委在福州成立后,任闽江工委常委、宣传部长兼调查研究委员会书记,参与领导开展福州地区的城市工作。1947年1月,中共闽浙赣区委员会(简称闽浙赣区党委)成立,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成立暨与南下大军会师50周年。这是福建革命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有力地策应了解放大军渡江南进,为迅速解放闽浙赣边区全境、解放全福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2,(22):14-14
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纪念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村尾村老年协会对面。 1948年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由福建省闽侯县尚干迁到南平县凤山镇(现延平区南山镇)的东门村。此后,又先后在该镇的下明洋、上明洋、岩溪、杜嵩岭、坑口、桃坪、上溪(现为延平区夏道镇澄源村的一个自然村)等村驻扎过。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6.
方华清 《党建》2019,(2):44-46
正我的爷爷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担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1月底,爷爷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  相似文献   

17.
7月6日,原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指战员苏华、黄?禹、许集美、张翼、祝增华、林志鲜等老同志代表、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及党史工作者100多人,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座谈会,纪念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成立暨与南下大军会师50周年。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营官出席了座谈会。陈营官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他回顾了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和南下大军光辉的战斗历程。扔出,指战员们和老区人民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丰功伟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我军和福建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将永远铭记在福建人民心中。他强调,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省委的各项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在  相似文献   

18.
1947年4月9日,中共闽浙赣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指导闽东北地委在古田县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群众武装暴动。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著名的“澄洋暴动”。澄洋暴动打响了闽浙赣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建立了一支人民游击武装的主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档案馆与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征委会闽浙赣办公室合编的《闽浙赣党史文件资料选编》,最近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笔者在选编这部书工作过程中,过细地对馆藏闽浙赣省委全宗二百多案卷数百件档案史料进行筛选、整理、校对、注释、编纂;先后七次参加闽浙赣党史领导小组在福州、晋江、莆田、宁德、福清等地召开的党史座谈、订正、审订会;阅读近年来各地、市党史工作部门编写的地方革命史稿和大事年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苏区曾使用过的货币,在今天虽然没有流通价值,但从探讨和研究苏区经济、金融、文化的需要来说,却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一、闽浙赣苏区货币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共发行纸币100万元左右,但流传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而且都是苏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闽浙赣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军和由地主武装组成的“清乡队”对苏区进行了无数次“清洗”、“清剿”,其中包括收缴、销毁苏区文件、票证、报刊等。面对敌人疯狂的浩劫,苏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手中的文件、报刊、票证秘密隐藏起来。闽北苏区有一个名叫茶花的老人,方志敏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