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信仰和执政理念。把民生、民情和民意时刻放在心头、抓在手上,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责任。2011年1月,栗战书书记深入乌蒙山区,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向群众问计问策。赵克志省长深入麻山腹地,与村民同吃同住,走访群众实地解决群众的困难。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到基层蹲点,入驻20个乡镇、9户企业、7座工业园区、1个重点项目、1所高校、2个金融机构以及38户困难户蹲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省一大批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四帮四促",办贴心事做贴心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淮》2012,(10):33
一、"组团式"蹲点,形成合力抓基层。按照"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驻点"的要求,由1名结对共建单位分管领导、1名乡镇包村领导和1名包村干部+选派干部(组工干部、党代表等)组成立体式蹲点组,提供全方位帮扶。目前,全县已派驻61个蹲点组、256名干部联系基层、帮扶农村、服务群众。二、"盘点式"帮扶,整合措施解难题。指导示范村优化产业结  相似文献   

3.
高文升 《实践》2014,(12):22-22
<正>新巴尔虎左旗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大的实际,探索党建到户、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提炼总结出适合边境牧区实际的"零距离工作法",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重心下移、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引领新机制,制定"四联户"服务群众模式,零距离服务群众。一是旗级领导蹲点联户。建立完善了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旗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全程指导苏木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嘎查社区专题组织生活会,为群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3,(8):13
正彭阳县建立"四联"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基层"零距离"。领导联系基层。县级领导确定1个村(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作为联系点,经常到联系点指导。干部连带群众。每名党员与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名干部分别与1户农村贫困户、城镇困难户、"双带"标兵户、致富典型户、村组干部户结对,帮助理思路、谋发展、解难题。城市联帮农村。  相似文献   

5.
清原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要求全体部机关干部"不打招呼",沉入一线,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改进工作作风。基层动态在一线掌握。实行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每名组工干部联系1个乡镇党委、1个村党支部和1个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定期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通过走访群众、民主恳谈等形式,征求群众对组织工作、基  相似文献   

6.
蹲点,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学会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这种科学的领导艺术的基础一环,是一种根本的领导制度。根据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干部都下去蹲点,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人们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的标准,实践又主要是群众的社会性实践,和群众一道实践。而蹲点就是要深入到群众实践的第一线去,和群众一道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直接取得典型的经验。因此,这是取得正确认识、实现正确领导和推动全面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到基层蹲点,是各级领导机关指导工作、督促生产、调查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加深各级组织同群众之间的感情,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上级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在蹲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  相似文献   

8.
蹲点十忌     
下基层蹲点,是领导机关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沟通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密切干部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渠道。要使蹲点确有成效,须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嫌贫爱富”。在选择蹲点对象时,不能为争彩头、出经验,只往进步快、条件好的单位跑,而不愿去条件差、进步慢的单位。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熟悉情况,检查指导工作。按照“木桶理论”,只有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才能保持木桶的整体水平。从这一意义出发,给后进单位“雪中送炭”,比给先进单位“锦上添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3,(8):17-18
秦光荣先后深入到武定县插甸乡,洱源县、漾濞县等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中央精神,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秦光荣还带领孟苏铁、曹建方、尹建业几位省级领导同志到省高院、省检察院等单位听取意见;李纪恒先后深入到宣威市、会泽县等地,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仇和深入到牟定县与基层党员干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其他省级领导也纷纷深入联系点,开展民情恳谈,征求意见,为全省党员干部做出示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握进度保证质量,二是抓紧抓实学习教育,三是抓好边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4,(5):12-1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蓟县县委坚持征求意见向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服务群众入基层,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联系农村、联系企业、联系困难家庭,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分期分批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基层蹲点调研,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进基层、转作风、办实事、受教育,努力做到把基层群众反对“四风”问题的意见征求上来,把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责任落实下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1.
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摸情况、搞帮带,是抓好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的好传统、好做法,但是,有的领导下基层却"吓"着了基层。基层干部群众说他们"背着手、腆着肚,一看就是蹲点干部";"听听汇报,转转村庄,挑挑毛病,吹吹自我";"帮建帮带,越帮越忙"等等。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领导干部下基层遭到基层干群如此  相似文献   

12.
魅力老区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宣传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走基层老区行”省会新闻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笔记录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3.
正大地回春,春潮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已在贵州大地全面展开。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今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到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利用"无会期"密集赴基层蹲点调研,再到全省各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这场在今年2至4月间发起的春季攻势,已然成为当前多彩贵州昂扬奋进的主旋律。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开始,省委农工委领导带领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通过驻村蹲点,调研组成员深刻体会到:真实情况要在基层了解,干群感情要在基层培养,干部作风要在基层锤炼。下面刊登的是一位调研组成员在南部县建兴镇驻村蹲点时撰写的日记。  相似文献   

15.
省高级人民法院心系基层,心系群众,扎实推进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 领导重视,组织领导有力,及时召开院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院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工作人员成立办公室,落实具体工作责任。院领导带头建立联系点、对接联系户。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从军团领导、团营领导到基层指挥员在娄山关战斗、遵义战役中的表现,验证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一个观点: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事业有奔头。领导领导,既要“领”(指挥动员等),还要“导”(带领、带头等)。  相似文献   

17.
正金凤区——"四联四促"搭建党群连心桥金凤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了"四联四促"工作机制,使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单位走基层问政、下基层劳动、为基层解难、到基层提高,真正和群众搭起连心桥。一是领导联联系点,促工作重心下移。明确了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确定2个以上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每周到联系点调研指导不少于1次,每月专题研究联系点问题不少于1次,示范带动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蹲点」干部要「蹲住」□少桦干部下派,或包村或挂职,老百姓称之为“蹲点”,这是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加强基层两个文明建设、帮助贫困乡村尽快脱贫致富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蹲点”干部走出机关的高墙大院,深入到乡镇村屯一展身手,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几年前,...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长治市城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四宜’城区、促进转型跨越"这一中心,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公开方式,严格督导检查,在全区187个基层党组织和区委各部委分别开展了党务公开和区委权力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办法》,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党工委努力搭建民意沟通桥梁,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畅通联系渠道。党工委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提出明确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要定点联系1-2个社区,重点联系2—3名党员,动态联系3—5户居民家庭,收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增强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