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来吧!“三大作风”!陈亚,李文乾最近,听到一些群众谈论“三大作风”。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所说的“三大作风”,一曰理论联系实惠,二曰密切联系领导,三曰表扬与自我表扬。听罢,笔者心里颇不是滋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作风”;是指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正逐渐消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却在滋生蔓延,三大作风被“新三大作风”所替代,即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新三大作风”之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情地揭露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离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走向腐败的现实,可…  相似文献   

3.
民生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它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构成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它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相似文献   

4.
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毛泽东同志概括了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鲜明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提出至今整整六十年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当前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5.
杨洁 《党建》2002,(10)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民主革命24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并将它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表扬的方法     
《当代贵州》2011,(14):56-56
表扬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表扬要掌握以下几点: 看长处,不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不要求全,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农村的申请入党人,懂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因此,我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怪现象”有所不解。例如,我们县有些部门的干部,下乡时总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拍拍肩膀好好干”。我不明白,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怎么没有像战争年代那样得到发扬光大,反倒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呢?  相似文献   

8.
工作观包含对工作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方式。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一文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观.必须深化认识.把握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要求.努力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前不久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十分注意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发扬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形成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其中,“三大作风”对推动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大力弘扬“三大作风”,对于我们放眼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此后,人们将毛泽东的这段论述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学习导报》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2.
袁浩 《新湘评论》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一) 纵观我们党8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作风建设始终是体现和反映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生机和活力的重大课题,是凝聚和保持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是完成党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总任务的光辉实践和重要保证。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实践并且逐步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从而团结了群众,凝聚了力量,坚持了抗战,赢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各族人民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它所以能获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并领导人民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中培养和发扬了一整套优良作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995页)实践证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克敌制胜和纠正党内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关系到党的存亡的大问题。为了祖国繁荣昌盛和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求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党的三大作风。  相似文献   

15.
刘放军 《求实》2001,(12):10-11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重要的是深入群众 ,体察民情 ,了解民意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中,形成并坚持了许多体现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优良传统。其中主要包括党的“三大作风”,还包括“两个务必”等。这些优良传统在党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激励和引导着广大党员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我们在开展以“讲正气、知荣辱、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中,把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融  相似文献   

18.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在某地看到几条标语,感慨油然而生:其一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搞好冬季节育工作;其二曰: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搞好冬季水利建设;其三曰:实践“三个代表”,搞好春运工作;其四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指导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进行现代化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总纲。我们应当用“三个代表”来指导工作,但不能形而上学,脱离工作实际,空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不是万金油,不能到处乱抹。对经济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同志把它科学地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