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国家、省市和高校三者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协调一致,本文根据三者不同层次的差别,分别提出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开展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肩负研究、传承和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高校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视研究和加强高校自身的和谐文化建设,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善于将和谐理念运用于高校管理,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特色发展;致力于提升高校管理品位,增强管理效能;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增强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贫困生作为占高校大学生总数五分之一的教育弱势群体,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概况和人格发展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从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精神渗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通过提出响应对策使贫困大学生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校园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在全面认识和分析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管理干部特殊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深入调研了解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和不足,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经验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探索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干部教育培训路径.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技与人文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加入WTO后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提高全员素质和教育质量.加强高校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而高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管理,管理的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正以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机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目标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改革,如何实施激励措施,挖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高校管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学校层面的战略选择和重大决策将对学校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校管理中决策科学性就越发显得重要。科学决策对于高校管理者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事,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影响高校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因素,探讨提高高校管理中决策科学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等院校管理法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管理不仅应规范化、制度化,更应法制化,全面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法制化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充满争议、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和谐权力关系模式,对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推进高校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对高校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管理好高校这个庞大的机构,使之能有效运作,并顺利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呢,人本管理就是现阶段较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一。一人本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风靡全世界。人本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后来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本管理在高校中实施尤为重要,因为高校是人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的质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开创高校学生管理的新局面,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思想系统,其中所包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尤其是以人为本,尚贤任能,刚健进取、崇德重义、注重和合、求是务实等根本理念,重视整体动态平衡的宏观战略思维,以及富有创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经过创造性转换,都可以对现代管理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更新管理模式,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提高育人工作质量为目的,以服务为核心理念,全面加强院校管理,从而获得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得公共管理危机越发频繁,如何合理规避风险,解决各种危机,成为公共部门当务之急。问题管理作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套理论与方法,将为公共管理危机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牛海鹏  周宏 《工会论坛》2002,8(6):54-55
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急需实施管理创新 ,在管理者素质、借助外脑、联合运作、市场营销、基地建设等领域尽快收到明显实效 ,同时 ,政府部门也需在规范、规划、引导、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实施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元月,公安部交管局代表团一行,专程赴美,对美国道路交通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先后访问了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局、车管局、旧金山市、奥克兰市、圣塔克鲁兹市警察局以及旧金山市交通局、市法院,对美国警察的体制、警察的教育设施、交通管理与执法、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考察、交流和学习,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还参加了加州圣塔克鲁兹分校国际部,加州高速公路巡警局、车管局、旧金山市警察局组织的警察交通管理教学培训,并参观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和夏威夷市交通指挥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明收益管理与电子商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航空业的经营例子,阐述了收益管理与电子商务结合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高校管理中的冲突与调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管理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冲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高校管理中的冲突包括高校与学生、教师的冲突,以及学生与教师、后勤人员的冲突.在高校管理中可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完备适时的规则机制、民主畅通的大学中介组织机制来调控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a provincially mandated, yet flexible, municipal performance regime in Quebec.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general, management, budgeting and reporting uses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are performed for 321 municipalities. We combined perception data of uses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archival data on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municipal service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opensity of using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operating in a small municipality or evolving in a hotly disput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strongest predictor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r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attitudes fac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departmental role of the Department of External Affairs in th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of foreign polic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ossible use of American or British models by Canadian policymakers is considered. The functioning of the cabinet committee system has not been entirely predictable. Indicative planning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been conspicuously less successful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external relations has evolved from experimental innovation to low-level routine. Support staff integration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to lead on to comprehensive foreign service unification, but resistance has caused indefinite postponement. Personnel exchanges between departments have not proceeded entirely reciprocally. The country program system has been reduced to a simpler, less ambitious format. Inter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requires some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greater conformity with existing directives. The perception that External Affairs is really a central agency is assess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many minor interdepartmental differences may be caused by inadequate coordination, cabinet does not always take clear decisions on conflicting departmental o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