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判决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终结后,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案件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结论。判决书的实质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对具体案件所作的权威性结论,是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审判权的结果,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各国的诉讼实践中,判决书的制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地位。然而,对于判决书制度,我国的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至今仍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对判决书的法理分析得尤为不够。这种理论探讨上的匮乏与不足,在实践中已造成了一些不那么美妙的后果。判决书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北方法学》2018,(3):5-20
法理是法律据以建构或所取向之价值,从价值或功能的实质角度而言,法律概念常常负荷根本性或一般性的价值。法理存在于法律明文、存在于法律基础、存在于法律上面。从法理具体化下来的内容主要有平等原则、立法意旨、法理念、事务之性质——事理。法理之现代内容由公平扩展至效率与和谐,《民法总则》第1条关于立法目的以"和谐"概括社会主义之最终价值,扼要地将社会"和谐"与法律"公平"、经济"效率"相对应,充实现代法理的价值内容,以之为目标,逐步在实践中予以具体化成为现行实证的价值与内容。  相似文献   

3.
刑事判决书内容宜详不宜略□雷振斌沈永锋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以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控辩审三方的地位都得到了加强刑事判决书作为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一环应鲜明地体现这一变化但是目前一些法院所制作的刑事判决书仍沿袭旧的模式具体...  相似文献   

4.
肖晗 《行政与法》2007,(8):101-103
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处理结论并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民事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为使当事人服判息讼和增强社会效果,它应当具有很强的说理性。说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诉讼证据加以分析。民事判决书中的证据分析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但在我国当今司法实践中,这一工作做得并不理想,因而需要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6.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进行审判的。因此,判决书也就意味着国家对这个案件的结论。作为一个审判员,对于判决书和他在制作判决的时候,就不能不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它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7.
判决书的论证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如实反映案件客观事实,科学地判断纠纷属性,并据以作出解决矛盾的思维活动和逻辑论证过程的静态反映。民事再审判决书的论证是对原审判决所依据的事实认定、法理基础及法律适用的综合评判。因此,民事再审判决书的论证应以原审事实认证为基点,以综合评定为过渡,以法律适用为归宿,以比较、实证为方法,扩展程序映证,完善事实认证,突出法理论证,使之逻辑连贯,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一)扩展程序映证程序映证是判决书以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全貌的反映。它所表明的是审判程序的启动、发展和终结的脉…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民事判决书从形式到内容越来越受到法学界有识之士的非议 ,民事判决书的改革已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民事判决书的制作理顺民事诉讼关系 ,改变过去民事判决书的法官主导型和主观性 ,强化诉讼过程的客观性 ,突出争议焦点 ,加强分析说理与思维过程 ,从而使民事判决书充分体现民事诉讼民主化、公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存在这种情况:庭审后,经合议庭合议当庭作了宣判,而送达的刑事判决书内容却与当庭宣判的内容不完全相符,即刑事判决书改变了当庭宣判的内容。有人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当庭宣判后至刑事判决书送达前的这段时间并不计入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期限和被告人的上诉期限,如果这段时间发现当庭所作的判决有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或量刑不当,当然可以变更其内容。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欠妥,理由如下:   第一,违背诉讼程序立法本意,不符合公开审判原则。其一,立法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期间,一方面是考…  相似文献   

10.
行政判决书不仅是记载人民法院运用司法审查手段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及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给争议双方所下的公正合法的判断,更要在裁判文书中说明判决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而对事实和理由的叙述则应该是整个庭审过程的客观表现。现行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试行的行政裁判文书式样、排列形式、文书格式及表述方式均表现出职权主义的形为模式,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种脱胎于纠问式审判方式之下的行政判决书式样越来越不能完整反映出现行庭审的特点。笔者尝试对现有的裁判文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  相似文献   

11.
判决书中的法律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政法论丛》2005,(5):14-18
在对法律公正的憧憬中,法律是值得信仰的,但在当下判决书中经常看到的多是武断与掩饰,八股式文体的判决书缺乏充分的论证,让人看不出判决或改判的理由。在走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一份有着严密论证、详尽说理的判决书,一份旁征博引、法理透彻的判决书。判决需要论证,据以形成判决的“法律”更需要论证,不经过论证的“法律”缺乏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裁判文书中对论证理论的运用,为裁判结论的达致提供技术性支持,为裁判结论形成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判断提供规范性的规则与方法,在整个国家制度建构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人民法院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后,一般都在判决书的尾部同时向当事人交待上诉权,使当事人对如何行使上诉权一目了然。但笔者认为还应当同时交待上诉人应负担预交上诉费的义务。因为,《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明  相似文献   

13.
股东大会决议作为社团性法律行为,与双方性法律行为——合同,在合意的性质上没有实质性差别,都是当事人(股东)意思表示的产物,都存在当事人(股东)的意志没有得到全部体现的可能。在股东大会决议形成过程中,大会提案、股东投票和投票结果统计是三项先后相互衔接的意思表示,但只有大会提案这项意思表示才有实质性内容,股东投票和投票结果统计这两项意思表示,都已经量化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是由大会提案内容瑕疵引起的;如果大会提案内容没有瑕疵,作为数量统计结果的股东大会决议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内容瑕疵的问题。在公司实务中,应该加强对股东大会提案内容的合法性审查,以减少或者杜绝有瑕疵的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将争议由事后解决提前到事先防范,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法律史学和法理学之间存在着无数的交叉点和联系线索。两者都追求对法律的深刻理解:法律史学家首先关注法律生活中的历史人物,而法理学家则试图认识一般正义原则;法律史学家揭示法律中的变化,而法理学家则阐述法律中的永恒。法学家不仅必须认识到法律是如何发展的,而且还必须认识到法律的发展是为了什么目的以及法律在将来是为了达至何种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民商案件的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诉讼当事人之间民商权益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进行理顺、确认,并加以评判、解决的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诉讼文书。民商案件的判决书较民商案件裁定书和调解书有自身  相似文献   

16.
论判决书应详述判决理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两大法系的对比研究判决,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依据事实和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诉讼中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法院的判决应以书面的形式作出。一份规范的判决书应力求做到叙述明确、全面,说理透彻,论证充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这就要求法院必须在判决中详细阐释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17.
本刊曾在2010年4月下半期以《三岁男孩死后的林林总总》为题报道的三岁男孩坠楼一案,于2010年11月3日宣判。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认定,乐乐坠楼是“一起极为不幸的意外事件”,姥爷张先生不存在过错,但考虑到原告的感情,判令张先生补偿1万元。因为这个案件的特殊性,本案法官做出了一份特别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案例启示:我国盗窃罪中规定了一系列数额较大、数额(特别)巨大等定量标准,当行为人误将数额巨大的财物作为数额较大的财物盗窃时,便会产生数额认识错误问题。对此,不能为了证明的便利将数额视为客观处罚条件而不要求行为人对此具有认识,应遵守责任主义,仅以行为人行为时所能认识到的数额进行归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检察官》2009,(7):48-54
月收入仅千元的机场清洁工梁丽,竟然在垃圾桶旁“捡”到一箱价值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的黄金首饰!“捡”之有理还是该当入罪,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争论不休。就结果而言,虽说难以预期,但讨论梁丽案的真正意义远不止结果上的罪刑裁量。更多的是能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对执法办案人员而言,如何正确处理频发的类似案件,实现和谐司法,需长久探索。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51次会议通过的《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已于1999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全面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加快诉讼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刑事诉讼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质量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法院审判业务的一项基本建设。为此,本刊特开辟《刑事裁判文书的修改与制作》专栏,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刑事诉讼法文书修改小组负责人周道芬教授撰写系列文章,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适用修改后的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进一步提高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单位犯罪刑事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