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刚过,英国曼彻斯特国际机场,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年妇女即将结束她为期9个多月的深情探访,返回她的东方故里。 一位满头银发的英国老太太在一对新郎、新娘及一大群家人的簇拥下,前来机场为她送行。在分离的那一刻,两位异国女性紧紧相拥,百感交集,任滚滚热泪在脸上流淌。她一再嘱咐中  相似文献   

2.
那年杭州     
姥姥不识字。她幼年时体弱多病,多方求医诊治,家人娇宠着就没让她上学堂,可这丝毫没影响她的聪慧娴雅。十六岁时,她就和门当户对的姥爷定亲成婚。出身中医世家的姥爷是小城的名医,每天要去药房坐诊。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繁杂的家务和亲友礼仪往来,让不识字的姥姥料理得井井有条。姥姥心闲气静,做事周到笃定。她每天买菜下  相似文献   

3.
出类拔萃     
"接受现实吧,妈妈!我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每当我听到15岁美丽而聪明的女儿说这话时,心头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同其他孩子一样,女儿从前一直是充满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世界.她会画画,她能跑步,她还会唱歌.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至少是她的家人,她的保姆,她的幼儿园老师,她的朋友会说她不是一个独特的、天才横溢的女孩.  相似文献   

4.
你会生气吗?     
肖峰 《新青年》2002,(8):38
晓雨是位二十二三的女孩儿,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爱生气。和领导生气,和同事生气,和朋友生气,和家人生气,和男友生气……许多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值得一“气”的芝麻小事,却能把她气得鼓鼓的。因此熟悉晓雨的人给她送了个绰号“生气包”。不过,没人敢让她知道自己有这么个绰号,否则她会气得蹦上天。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 您好!我和小丽是大学同学.去年大学毕业后,她被一家计算机公司聘用,我则进入市委机关当了一名公务员.我们俩感情一直很好,同学、老师、家人甚至邻居都认为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我也非常珍惜与她的感情.不料工作两个月后,就在我准备向她求婚的时候,她突然提出和我分手,理由竟是我"不适合她"!我争取了很长时间,可她终究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6.
在沂蒙山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她自幼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弟订了亲。在那战乱年代,表弟随父亲去了台湾,从此,天隔一方,杳无音信。可怜的她为了践约那句爱的诺言,望穿秋水,一等便是半个多世纪。从而,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旷世奇情。请看  相似文献   

7.
这张照片差点被美联社的一名职员埋没而不能公之于世,编辑们觉得不应该发表这样赤裸裸的女孩照片.没想到成千上百家报刊登了,读者对女孩的遭遇感到震惊.九岁的范娣金和她的家人住在北越军包围的小村庄附近,南越飞机投下美国造的汽油燃烧弹.当她跑出来时,美联社摄影记者厄特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回忆道:"她的背、颈和手臂上烧得焦黑."厄特送她去了医院.她称他为厄特叔.1992年她逃往加拿大,第一个找的人就是他.  相似文献   

8.
若邻 《新青年》2007,(11):40-41
2007年4月20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警察局局长奥黛丽·费根在昆士兰的一家旅馆上吊自杀。消息传来,她的同事们和家人都不理解这是为了什么。在他们眼中,奥黛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身居要职,而且刚刚44岁,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离开人世呢?她为什么还要选择在昆士兰而不是在堪培拉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相似文献   

9.
薛楠 《新青年》2015,(4):41
曾经,她以为治好不孕症,便能得到家人全部的爱。哪里想到,这被截流的爱,竟掀起滔天巨浪,把她的幸福全部吞噬了。眼前的这张化验报告单,彻底把刘慧打入了冷宫。躺在病床上的她眼睛直直的看着天花板,这段经历给刘慧带来的痛苦,不是速溶、不是伤筋动骨、而是彻底的麻木。从三年前切除一侧输卵管的悲伤,到治好不孕症的欣喜,再到如今查出宫颈癌的绝望,刘慧觉得她的人生就像坐上了"过山车"。1、意外发生独留下婴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不能给母亲倒一杯水,更不能用语言抚慰慈母的脑瘫女儿,被倪萍称为"伟大的母亲"的盲人毕虹,经历了双目失明,夫妻离异,官司惨败等一系列连健全人都无法承受的打击,面对国外永久定居的迷人诱惑,她不为所动,初衷不改。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我的女儿,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陪伴女儿走下去。"她用行动告诉世人。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高三男孩,长得很英俊,学习也不错,大家都很喜欢我。可以说我在顺境中成长,无忧无虑,而且在高一时我结识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百里挑一的女孩A,并与她恋爱到现在。她晶莹可爱,是我心中的天使。我们已经私定终身,并且发生过性关系。我这辈子非她不娶,而她也非我不嫁。他家里的人尤其是她的父母非常喜欢我,我是他们心中标准的未来女婿。但是,我父母却很排斥她,认为是她一直在勾引我,影响我的学习以及我和家人的关系。可事实上让我内疚,真正勾引我的人不是她,而是另外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与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B。B很喜欢我,希望…  相似文献   

12.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她说──  相似文献   

13.
爱情与炒股     
李平 《新青年》2005,(3):26
早在四五年前吧,她就经常向我倒苦水,说男友对她很粗暴,限制她行动和交友,对她的家人也不好。那时我就劝她:“不好就分开吧,趁自己还年轻。天涯何处无芳草,到哪里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她却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我们在一起两三年了,我的第一次就给了他。要分开,我不是太吃亏了吗?”于是就一直耗着。前一阵子,她又找我哭诉,还是说男友对她不好。而且,都同居这么长时间了,他却始终不提结婚的事,还在外面跟其他女孩子关系暧昧。我再次劝她:“实在不行,就赶快离开他吧。你都快30岁了,自己耽误不起呀!”她再次瞪大了眼睛:“那怎么可以?…  相似文献   

14.
藻灵 《新青年》2014,(11):14-15
颜宁是山东莱芜人,生于1977年。6岁前,颜宁是在老家莱芜度过的,那时的她是个十足的疯丫头,经常上树摘果、下河摸虾。那时她很喜欢一位邻居家的老奶奶,喜欢吃对方做的煎饼和灌肠。后来颜宁随父母搬到了北京,还时常想念老家那位慈祥的奶奶和她做的美食,有一年她随父母回乡探亲,竟意外获知老奶奶患癌去世的消息,老人的儿女哭着告诉颜宁及其家人,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肺脏上已经布满了癌细胞,从那时起,颜宁恨透了肆虐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5.
婆媳学校我在日本读书时,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叫佐藤由美子,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准备与相恋两年的男友结婚了。一天在路上碰见她,她喜滋滋地告诉我,正在进行“花嫁修业”,即为准备出嫁而去上各种花道、茶道之类的家政培训班,包括上大千世界“婆媳学校”。我觉得新鲜,就满怀好奇地与她一道去“婆媳学校”看了个究竟。原来这个“婆媳学校”设在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每位准新娘都可以免费参加,但必须与准婆婆同来,为期一个月,共上四次课。负责讲课的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女姓心理咨询专家,大约50多岁,风度颇佳,大家都叫她“小岛老师”。两个小时的讲…  相似文献   

16.
王发财 《新青年》2013,(2):24-25
经历让她积淀公益是她的港湾1973年,齐丽霞出生在河南兰考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共有三兄妹:齐丽霞是老幺,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双胞胎的姐姐。小时候,父母常常忙于务农,无暇顾及孩子生活和学习。母亲对齐丽霞的影响是最大的。母亲小时候就很懂事了,因为大旱被迫出门逃荒去求助,在很多人把她拒之门外的时候,有人向她伸出援手并且收留她。所以,她认为只要是人家有需求,就一定是有困难,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即便是别人的过失给  相似文献   

17.
盲人调律师     
陈燕是北京一位盲人钢琴调律师。30岁的她,看不出实际年龄,因为快乐,所以她把自己保养得极好,那是她最美的化妆品。最初家人是想让陈燕去学人体按摩,这是很多盲人的选择。后来有个机会,她紧抓不放,拜师学习钢琴调律。要知道,人体全身骨骼才206块,而钢琴内部大小零件多达8千多个,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言,犹如海底捞针。但陈燕学成了,而且非常优秀。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位盲人女调律师。手艺有了,还得有用武之地。开头没有一家琴行敢用她。技术暂且不论,单单出行上门服务,就很让人担心,万一出车祸,还是“工伤”,谁赔得起?但…  相似文献   

18.
我跟我的家人是分不开的 1960年,继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出版之后,42岁的林海音又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城南旧事》。北京城南的一切,在林海音的记忆中如同昨天, 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绚丽的。她酝酿多时写成的《城南旧事》好评如潮,后来改编成电影,得了国际大奖,成为经典性名篇。  相似文献   

19.
我们江苏盐城侨界,只要谈起安琦同志,人们总会伸出大拇指,深情地说:“好样的,不愧是我们的好大姐、好主席。”杨安琦同志是盐城市侨联主席,在这个岗位上,她已工作了十七个年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默默无闻、一点一滴的苦干实干,她把爱心无私奉献给广大归侨和侨胞。1965年早春,刚刚高中毕业,20岁出头,性格倔犟的姑娘安琦,胸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终于说服了家人、毅然辞别父母双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从缅甸首都仰光、只身飞回祖国。从西南边陲、到黄海之滨,她进学校、勤奋学习、补习汉语;到农村、住茅舍、当农民…  相似文献   

20.
方正 《海内与海外》2008,(10):42-44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有个1936年入党的胞妹张楠以及与她同年入党的胞妹张昕。姐妹仨后来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但在性格和成长等方面却有许多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