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力 《党建文汇》2011,(10):12-12
1976年7月1日,“新闻联播”的前身“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试办。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如今,“新闻联播”已经整整35岁了。  相似文献   

2.
2000年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诚以119651张选票当选为“首届全国十大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3.
幕后的故事     
今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换脸”后,网民热评如潮。当晚7时,两位年轻的播音员——30岁出头的康辉和28岁的李梓萌加盟《新闻联播》。据悉这是这档世界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17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一对搭档。  相似文献   

4.
上将傅钟二三事唐联盟1989年7月28日下午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傅钟同志因病逝世,终年89岁……”几天后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傅钟同志追...  相似文献   

5.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2):38-39
作为公众“直通中南海”的窗口,《新闻联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头条的安排,排名顺序,镜头停留多长,都被津津乐道地讨论。有人甚至总结:“一些活动谁出现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没出现。”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2,(6):10-11
2006年7月19日,何永智惊呆了。 她做梦都没想到,重庆“四大班子”领导会在这一天齐聚洪崖洞。 喜欢看“重庆新闻联播”的她,在思考。当年5月,市政府大规模表彰了非公经济先进人物,提出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7.
刘琳 《当代党员》2010,(9):48-49
“看,这就是我们楼下的黄皮匠,他是个热心肠。因为帮助人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渝中区下半城二府衙社区,补鞋匠黄和平出名了。  相似文献   

8.
顾海凇  戴聪 《当代贵州》2012,(13):16-17
2012年3月15日至3月19日s天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播出我省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系列报道,一群麻山腹地的基层干部,由此进入全国视野。  相似文献   

9.
陈永昌 《奋斗》2007,(5):53-54
高职教育成为今年“两会”代表讨论的热点问题。3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此专门对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高职办学作了报道。高职教育如何为我省老工业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笔者以为,要做到“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汇》2005,(1):F003-F003
近年来山西电视台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年的山西新闻,在中央台各频道和《新闻联播》的播发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重大宣传战役独领风骚。2003年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日,春节过后第一个工作日。当晚,CCTV《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报了一组节日消费数据:在春节“黄金周”里,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央视《新闻联播》的评语简单而到位。如其所言,2003年前后,山寨产品在南方城市“崭露头角”,但当时还没被统称为“山寨机”,在大众眼里,它们不过还是仿制和盗版产品。直到2008年六七月份,随着各网站建立“山寨手机”专题页面,“山寨”一词才得以迅速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开播首张串联单是油印的,留下许多勾勾抹抹的痕迹,原本排在中间位置的新闻“邓副主席等出席国务院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招待会”被一个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疑拟提升     
自从集团公司为家属院统一接装有线电视网后,每天的“新闻联播”后大家都会接着看集团的新闻。因为有关领导都会相继在镜头里出现。如果看到新的面孔,那一定是即将升职的人了。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1,(2):52-52
197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开播首张串联单是油印的,留下许多勾勾抹抹的痕迹,原本排在中间位置的新闻“邓副主席等出席国务院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招待会”被一个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罗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资深主播,享誉全球的著名新闻播音员,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国脸”。这位荧屏上严谨、沉稳的“冷面小生”,留给观众的印象是肃穆、庄重、不苟言笑,其实,生活中的罗京是性情中人,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与妻子刘继红之间的家事情事,虽平实、平淡却不失温馨从容,惹人羡慕,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9):73-74
2001年2月27日,从中国省部级高官队伍中消失两年半的李纪周突然出现在央视的“新闻联播”上。这位具有副总警监警衔的高级警官因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58岁的李纪周,成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被定罪的最高级别的执法官员,李纪周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公安反腐第一案”。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6,(7):31-31
6月16日。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廉政嘹望》杂志社经精心策划,特邀请乌鲁木齐市京剧团专饰“包公”的资深演员王维忠,扮成包拯形象出现在展位上。“包公”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的品格正好与《廉政嘹望》的定位相吻合。“包公”的出现,成为书市一大亮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进行了宣传,新疆天山网、新疆晨报以及中国新闻社、四川日报等纷纷作了专题报道。大量观众驻足观看,并争相与“包公”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有关辽宁的新闻。其中,一位民警成了主角。从19:20到20:20,他的手机成了热线。都是打来祝贺的:“做得好啊,都上中央台了。”这位民警就是沈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张苏涛。  相似文献   

20.
唐钧 《学习月刊》2012,(21):30-31
山西一位务工人员面对“新闻联播”里的央视记者采访.先是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但记者没有放弃,继续追问:“您幸福吗?”接下来的精彩镜头是:这位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这位务工人员的回答.在网上立刻被奉为“神一样的回复”。于是.这段神奇的对话连同“你幸福吗”的提问顿时风靡神州。尤其是后者,似乎有替代“您好”以及“吃饭了吗”等更为中国式的客套而成为专用问候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