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铜墙铁壁,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因此,“社教”中农民是主体,要提高“社教”质量,保证“社教”不走过场,其根本保证就是让群众积极参与,自己教育自己。我们钟祥县在农村“社教”实践中,针对群众参与“社教”思想上存在的五个方面阻力,即认为开展农村“社教”没有必要,反“和平演变”、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是各级领导的事,重点是高级干部,这与农民无关;怀疑农村“社教”要改变党的现行农村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心”的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 ,但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未能实现自己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原因是 :共产国际“城市中心”模式的指导 ;中共中央囿于“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作为正确探索的代表 ,毛泽东确立“农村中心”的牢固观念也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已在全国农村各地相继展开,中央八中全会已将它列入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日程,它既不同于60年代的“社教运动”,也不同于70年代的“路线教育”,而是在党领导下的一次自我教育活动。如何把“社教”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解开农村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扣子”,解决农村中的疑难、热点问题,改变农村双层经营中集体服务功能“腿短”的局面等,这些都是“社教”应当注意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社教”不可“空教”,要在联系农村实际上下功夫,干方百计提高“社教”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已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这一课题给予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与特征;“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选择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个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周明权 《传承》2007,(5):124-125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传统儒家治国文化的精华,它不但在过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当代也同样发挥着特有的指导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给学校(尤其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学校管理教育体现“为学生”的管理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民主”管理的理念;体现综合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尤为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二者统一于“和谐农村”的命题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秩序的稳定;反之,农村秩序的稳定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本”。虽然,农村秩序受到制度的制约,但其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社会的“秩序文化”,考察近现代农村社会“秩序文化”的流变,能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提办互动     
加快我省农村扶贫机制创新“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还可以培育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建议:标本兼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治标”即现阶段要组织好劳务输出,“治本”即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加大外出务工的组织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外出…  相似文献   

8.
胡穗 《求索》2005,(11)
在我国农业集体化进程中,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党中央对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认识过于片面,导致“包产到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体制外探索的辛酸历史。第一次是伴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而来,在1957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夭折;第二次是应1959年上半年的人民公社的整顿而生,在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运动中折戈;第三次是随1960年下半年备战饥荒契机而发,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当作“单干风”而被扼杀。“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新旧观念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在研究怎样用新发展观重振乡村规划时,不仅要知道大城市郊区农村基础设施这条“腿”究竟有多短,也应当了解大城市郊区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状态和精神文明这条“腿”究竟有多长。讨论大城市郊区农村基础设施这条“腿”究竟有多短,是为了按村镇规划的法规和技术规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而研究大城市郊区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状态和精神文明这条“腿”究竟有多长,则是注意不要让“工业文明”颠覆了我们的“生态文明”,通俗地讲,不要“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说“短”,我们可以拿村镇规划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作参照系;而说“长”,我们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0.
钱旭东 《群众》2022,(18):39-40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海安市围绕破解部分村“两委”班子流动性较强、经营能力不佳、“三农”感情不深、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推出新生代农场主到村“两委”实践锻炼举措,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农业人才,为培养一支能带头致富、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双带型”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加力点”。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促使其切实补足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之缺。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城归”人员的宣传教育,唤醒其主体意识,引导其真心诚意地返乡;二是要持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城归”人员搭建展才、立业、建功的舞台;三是要加大对“城归”人员干事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立得住脚”;四是要重视对“城归”人员的能力培养,使其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迈得开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变化,“三农”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部署,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王水兴  江晓萍 《前沿》2006,(7):199-202
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凸现,农村干群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考量转型期影响农村干群关系诸因素,国家宏观体制的变化是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源;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深刻变化是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是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直接动因。因此,根据农村体制、干部结构变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去探索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解决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党和政府“十一五”时期工作任务之一。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借鉴城市低保经验,建立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即“保大病”又保农民“基本医疗需要”的保障目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多渠道筹措养老基金的渠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社会保障的整体合力。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广大农村居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病有所医,从而实现我国新农村和谐、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当然是为了解决近几年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央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种转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央农村工作基本思路的转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二是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三是体现了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08,(1):58-58
白书祥、刘立宏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9期撰文认为,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编辑吴一青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11)
<正>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过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涌进农村小卖部。农村校园正在成为“五毛食品”的消费市场。每天,在放学铃响的前十分钟,豫南一农村小卖部店主汤女士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开始迎接一天的销售高峰。铃声一响,学生们就会像脱缰的小野马,涌进她那不足15平方米的小卖部。近年来,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尤其是包围校园的“五毛食品”,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过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涌进农村小卖部。农村校园正在成为“五毛食品”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七普数据,全国2.64亿老年人中接近一半在农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重大关切。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难题,就是怎样让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困难老人“吃好饭”问题。近年来,国家层面围绕农村老年助餐方面推出了不少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52号)提出:“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老年餐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 反思:客观地剖析障碍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主要有以下障碍。1、环境障碍。整体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大环境和农村所固有的小环境是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障碍。农村固有的“小环境”更直接地影响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提高。具体说来,主要是:(1)“散”,就是人员散,不好组织,使得对农村进行“村落式”的集中教育成为不  相似文献   

20.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替带来的道德迷离,也有农村建设片面化导致的道德失范。因此,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明晰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建立有力的载体依托、创新伦理道德建设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农村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重构农村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