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青的文学作品表达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关注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表现了她特有的"女性意识",她用笔为我们讲述了作为独立个体而生存的女性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喟.她总是从自己作为人、作为女人的一般角度出发,描写自己的女人生活,表达着一个小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历,却将某些宏观式的革命文学作品所没有触到的最底层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她的作品也在集束时汇成了一道真实的"女性生活流".  相似文献   

2.
尽管确定一个日子来敬慕母亲们的想法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正式的母亲节庆祝活动的历史还不到一个世纪.最初,这一节日是由一位孝顺的女儿首倡的.她认为,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就把心思都放到了自己的小家庭上,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母亲.于是,这位身为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学教师,名叫安娜·查维丝的小姐决心改变这种对母亲们忽视的现象.安娜·查维丝出生于1864年.她的中、小学时期都是在西弗吉尼亚的格拉夫顿度过的.她同母亲的关  相似文献   

3.
在创e工坊里看到周岚,她一直忙着教别人怎么做丝网花,丝毫没有一点不自信的表现.而在来创e工坊之前,周岚几乎是一个见人就想躲的孩子.   周岚,先天脸上有大面积的黑斑,从上小学起,老师就不喜欢她,女同学嘲笑她,男同学回避她.她以前暗恋过一个男孩子,后来她向他告白,男生当着她的面就吐了,她一生气,轻轻推了那个男生,男生居然被她推得滚下了楼梯,擦破了皮,后来,大家就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她“大力周“.……  相似文献   

4.
她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出生时,正赶上春花烂漫的季节.那时侯,母亲习惯带她到田野里去玩耍,采些花儿别在她的衣襟上. 她的父亲在一家纺织厂工作,工资不高,家里的生活很拮据.三岁那年,她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  相似文献   

5.
女人的自信几乎等于自尊,自信又倚仗着美和才情. 她都有. 我在不认识冯秋子之前先是被她的文字吸引.有时候文字是一个人的居息地.认识她了,才知道用文字感染我的女子有多么动人.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的成长,常常是跟她的生活史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位教育学家的叶澜,还是作为教育家的叶澜,她的许多思想的原点都可以在她的生活中觅得足迹.经过多年的潜心追寻,在对不同学科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叶澜将对教育的种种理解回到"人的生命"这个思考原点上.立足于"生命·实践"这样一个原点,叶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条可能的道路,从而在新世纪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贡献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鲜明独特的中国教育学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细腻中感受文字的灵魂——谈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为几代人所钟爱.她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寻常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画面.她那细腻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汉语言所具有的魔力--极富灵性及生命色彩,在大俗中折射出大雅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寄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国女性忍辱负重的走过来了,她走出的每一步是如此的沉重、艰难……有人贬低地,把她称之为女祸,是邪恶的根源;有人赞美她,把她看作是母亲,是美的使者;有人把她看作是弱者,因为她柔弱、顺从,总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有人把她看作是强者,因此她以她博大的胸怀承受了一切,以柔弱的身驱扶立起了男人,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生活.女人到底是什么?女人在默默地证明,人们在无休的争论……女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乡天,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中国女性以她的巨大创造力,向人们显示了她的存在价值,书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35岁的玛丽亚姆10年前死了丈夫,丈夫留给她的只有贫困和儿子.她没有任何技术不得不去做女佣,一天挣5美元.5年后,她和4名同乡妇女向银行取得低息贷款,她用70美元买了土地;今天她有了家、牛和稻田,还经营着自己的制皂生意.她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说,“我很快乐,但我需要更多的钱经营一个新生意.”  相似文献   

10.
生日谋杀     
1971年5月16日凌晨,在芝加哥北郊的路边小沟里,人们发现了帕特里西哑·西尔斯的尸体.她是被勒死的.现场没有搏斗的痕迹,也找不到其它线索.可是,在她宽宽的长裤里,人们意外地发现了缠成了团儿的长统袜和吊裤带.看来,凶手在她死后为她装扮了一番,但却忽视了这最后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1.
她是汤普森夫人,第一天上课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对孩子们撒了一个谎。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她看着学生说,她爱他们每一个人。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前排的一个名叫特迪的小男孩,老是趴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牧师家庭,从未进过正规的学校学习,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她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其作品对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刻划.在对日常生活凡人琐事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及当时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塑造出一批有个性、独立思考的新型女性.其文笔犀利深刻,平易朴素,因此奥斯丁式的语言风格成为精炼、朴素、文雅,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记:   2006年,是令马列坚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她正式告别了工作14年的共青团工作.对于一个“两进两出“共青团工作的人来说,对共青团的感情和在工作上的感悟肯定是加倍的.马列坚告诉记者,她感谢共青团这份火红的事业,让她尽情地放飞所有的梦想和追求,燃烧所有的激情和智慧;她感谢一起成长的伙伴,彼此分享欢笑、成功和所有的精彩;她感谢那些真心相待的朋友,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传递心中的支持、理解和友谊,这份情意很温暖,很留恋.……  相似文献   

14.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要忘记微笑有一个宴会。来了一位客人——一个刚刚接受了一笔遗产的妇人。她急于想使人对她产生愉快的印象,就花了很多钱买貂皮、钻石、珍珠,但她的面孔所发出的神色却是酸薄和自私的。她不明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对女性就有着一种感激和敬重的心情.不怕见笑,我对于贾宝玉说的“女人是水做的”,“我见到女孩儿就觉得清爽”这样的话,很早就在心里予以认同.我觉得母爱、柔情、温馨、美好这样一些字眼都是因为有了女性才存在的;而奉献、牺牲、苦难,悲剧等又总是和女性相关联的,因而我觉得对于女性的歧视、轻慢和摧残是最不道德、最丑恶和不能容忍的.年轻时我看过一张秋瑾女士就义的照片(也许那是一张画):她被剥去了上衣,露出乳房,一个刽子手在前边用双手牵扯着她的长发,另一个则在一旁举起了鬼头刀.从照片上看不出秋瑾的面部表情,但在我的想象中,她这时所承受的乃是人类最深刻最悲凉的痛苦.她是不能瞑目的.这张照片使我永生难忘.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大革命时期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得知她第二天早晨就要走上刑场告别人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赵母嫁女,女临去,诫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耶?"说的是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在女儿出嫁前,告诫她说:"你千万不要做好事."她女儿问:"我不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她立刻回答说:"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这位母亲对出嫁女儿的一番教诲,可谓是语重心长,她以自己的涉世经验,告诫女儿做恶媳妇不行,做好媳妇也不行,只有作一个无功无过的媳妇才最好.结果,必然使女儿的个性淹没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典型的"中庸之道",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对人的个性的磨灭.  相似文献   

19.
寒风中,她的腿在隐隐作痛冬天天黑得早,才不到晚上6点,已经是万家灯火了。“郭红娘”站在东亚毛纺厂门前,仔细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她在等一个人,一个曾对她说过“恳求您的人”。前天,她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来信,信中言道他正在承受着失恋的痛苦煎熬,恳请她帮他解除这种痛苦。  相似文献   

20.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经离世20年了。最近逛书店,见她的一些作品仍在受一些读者追捧,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对她和她的作品产生了一些思考。三毛的一生是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她像一个偶遗凡尘的精灵,一个超越俗尘的奇女子,用云淡风清的笔调、参禅悟禅的胸怀、悲天悯人的浓情给芸芸众生讲述了一个个绝世绝尘的动人故事。她的这些故事被收编在《撒哈拉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