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一读东晋哲学家、医学家葛洪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所记所论,再看一看《齐鲁晚报》记者对于2000年3月7日发生于某市某镇某村盛大庙会上一些人“把污水当神水,视废坑为龙坑”的摄影报道,颇使人联想许多。 葛洪文中列举了由“捕獐得鲍鱼”而产生“鲍鱼神”,由“桑树变李树”而产生“神树”,由“石上遗饼”而产生“神石”,由“路人墓中取水洗浴偶然疮愈”而产生“神水”,以及马氏太守虚张声势鼓吹“神人道士”而吹出个“神医”,这五个故事,向人们揭示道:“凡人多以小黠而大愚,闻延年长生之说,皆为虚诞,而喜  相似文献   

2.
痛风多系沉疴顽疾,临床疗效欠佳。清·安徽名医汪昂于《本草备要》中首倡治痛风六法,即所谓:“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第69页)。具体地说,因于气滞者,当补其虚,泻其实,升其陷,降其逆,通其滞,使其气顺;因于痰阻者,当清其痰,疏其气血之通道;因于风邪者,当搜散外风,平熄内风,除病之源:因于湿邪者,当或表散,或渗利,或健脾,以袪其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创杂病诊治体系,立辨证论治法则,为历代医师所推崇。其辨证精神,不仅体现在辨析脉证与制方之中,亦贯穿于方药的煎服法中。笔者就此浅析如下。 一、煎法: 《金匮》根据证治要求,不同汤方选用不同的煎药用水。如百合病属心肺阴虚有热,故百合地黄汤用泉水煎之,取其下热气而利小便。欲作奔豚之证为心阳虚而肾水欲动,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甘澜水煎之,取其去水寒之性,不助水邪。胸痹之证属胸阳不振,阴干阳位,故栝萎薤白白酒汤、栝萎薤白半夏汤以白酒煮药,取白酒之辛散,行药性而助药力,通阳气而去阴浊;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虽亦治胸痹,但病已涉及胸胁心下,阴寒之气走窜冲逆,故煎药不用酒而  相似文献   

4.
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清人章学诚说过 :“史学所以经世 ,固非空言著述也”。① 在政治学还没有移入中国的时代里 ,史学曾经长久地托负着天下的政治意识 :“取古人宗社之安危 ,代为之忧患 ,而已之去危即安者在矣 ;取古昔民情之利病 ,代为之斟酌 ,而今之兴利以除害在矣。得可资 ,失亦可资也。同可资 ,异亦可资也。政治之所资惟在一心 ,而史特其鉴也。”② 前代的盛衰起伏之迹便在一遍一遍的翻耕中化为知识、智慧、思想和经验 ,汇入了后来的国运和世运之中。因此 ,从孔夫子以来 ,中国人重作史 ,也重读史。居庙堂之高的人物和处江湖之远的人物 ,心为“宗社之安危”…  相似文献   

6.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段,其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句,历代注家多笼统地加以解释,如王冰日:“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张介宾注日;“术数,修身养性之法”。高士宗则释为“取法于天地阴阳,调和于五行术数,知阴阳术数之道。”究竟什么是“阴阳”、“术数”并没有说清楚。因此后学之人对于本篇许多内容的理解在深度上受到影响,从而对其主要精神把握不准,产生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债务人应对债权人清偿债务 ,本是天经地义 ,惟若债权人以侵权行为之方式取得债权(例如以暴力胁迫或诈欺之方式令被害人签发本票或支票 ) ,债务人在未依法撤销该债务之前 ,债权人诉请履行债务 ,则债务人 (即侵权行为被害人 )该如何主张 ,保障自身之权利 ?台湾民法为解决此问题 ,仿照德国之立法例 ,于第 198条规定 :“因侵权行为对被害人取得债权者 ,被害人对该债权人之废止请求权 ,虽因时效而消灭 ,仍得拒绝履行。”然而条文中之“废止请求权”及“拒绝履行”究系何指 ?其与意思表示不自由之撤销权关系如何 ?其行使时间有无限制 ?应如何行使 ?又侵权行为之被害人受领加害人之给付后 ,得否再行使废止请求权或拒绝履行债务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首先探讨废止请求权之意义及性质 ,进而论述废止请求权之行使方法及其限制 ,最后再分析拒绝履行权行使期间之限制 ,以期对此问题有一全面性之了解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的人才观(也即人才分类)是:才德都具备而完美,这样的人称为"圣人";才德都不具备,这样的人称为"愚人";品德高于才能,这样的人称为"君子";才能好,但品德差,这样的人称为"小人"。其用人之道:"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当今,公安机关的识人、用人者,要自识、自为;要克服重才轻德的弊端;要亲"君子"远"小人";不要用绝对化的观念去看待司马光的人才分类。应吸收司马光的人才观与用人之道的精华,为公安机关选拔、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君子"式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加强浙江省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大量、最常见的主体,而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用经济,要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尤为深刻,企业因恪守信用而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众多客户信任,企业因此而飞速发展者有之;守信企业因其客户不守信用而陷于困境者有之;企业因自己屡屡违信而陷于困境甚至濒临破产者有之;企业因自己过去违信而失去客户,为改变自身形象百折不挠建立信用而得以发展者更有之。  相似文献   

10.
一、善 意 取得 制度 的 渊源 。 善 意 取 得 ,是 指 无 权 处 分 他 人 动 产 的 占 有 人 ,在 不 法 将 动产 转 让 给 第三 人 以 后 , 如 果 受 让 人 在 取 得 该 动 产 时 出 于 善 意 即 可 依法 取得 对 该动 产的 所 有权 的法 律制 度 。受让 人 在取 得动产 所 有 权 以 后 ,原 所 有 人 不 得 要 求 受 让 人 返 还 财 产 ,而 只 能 请求 转 让 人(占有 人)赔 偿 损失 的 制 度 。 作 为 适 应 商 品 经 济 发 展 需要 而 产 生 的一 项 交 易 规 则 ,善 意 取 得 制 度 有 助 于 稳 定 社 会 经 济秩 序 ,维护 正 常的 商品 …  相似文献   

11.
文字虽是语言符号,通今传古之工具,而中国文字实乃文化之根源,民族之命脉,人文艺术之总汇,草昧之世,交通不广,应求之间,专恃口语,其后部落渐多,范围日广,传说易歧,且难及远,文字须要,乃应运而生。文字之兴,据许氏说文序谓:庖牺画卦,神农氏继而结绳为治,以统其事。又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究竟结绳、画卦、书契孰先孰后,于文字之发展有何关系,说者各有高见。即如伏羲、庖牺、宓牺,人言亦殊。盖世所谓三皇五帝,人神莫辨,无根游说,莫衷一是。史公作史记亦仅始于五帝,未及三皇,其后小司马综前人之说,补《三皇本纪》而述之日:“太雌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史实难究,姑以此为立论基点。论及庖牺“造书契”,乃发端于“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其内涵皆据天、地、人与时、事、物出发,与人类发展、进化息息相关,于文字创始根源至为清晰。本文抛却史实考证,仅就此根源,顺流而下。说明文字创造之过程。再就其应用之变化,将历代流传下来的俗字加以条理分析,期望也能将现代的简化字加以有条理的整理,在美观合理的原则下,能渐进与传统的繁体字融为一体,为习华文者整合出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试析“反佐”王萧(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510407)关键词:反佐;组方原则中图法分类号:R289.1“反佐”是祖国医学中有关方剂的组方法度之一。它最早出现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论...  相似文献   

13.
船山论治,颇有取于他心目中庄子的"两行"之道.他以为,通天下只是一气,所谓天,即是自然,而自然就是"无必然".治天下者须"师天";所谓师天,并非奉一先生之说,以为即此便是真理,普天之下须一体奉行,而是因万物之自然,不以一己之所谓理例诸人人.这就是"两行",亦即彼此皆可行,两不相碍.依船山之见,天地无主宰,故无统一的规律;然而万物虽别异,不能强求一律,每一物却各有其常态.天下虽不免时有骚动不靖,但只要治者不与之相激相荡,迟早会恢复常态.因此治道之最要,在于容纳人间世种种是非利害,不干扰人人所固有的德性与意欲.若执着于某种成法或定理,硬为天下安排设计,必致偾事.理由在于事物有其天然之则,非人有限的见闻知识所能穷尽.船山如此见解,与哈耶克所谓自发社会秩序以及欧克萧特对政治中"理性主义"的批评,颇有相通之处,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在中国教育历史中源远流长,"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大学》中的名言一直被我国大学教育界奉为圭臬。《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也成为师者操守的准则。从古至今,德育始终都处在教育的优先位置,被视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德育工作永恒主题。"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处在学校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说矫饰     
矫饰者,故意造作以掩盖本真之谓也。像历史上隋朝皇帝杨坚之子杨广(印后来的隋炀帝),其当初觊觎皇位,欲取皇太子杨勇而代之时,就极善矫饰,每逢杨坚“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为设美馔,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  相似文献   

16.
<正>仡佬毛龙节是石阡县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等民族。据古籍《南中志》记载,毛龙起源于"夜郎竹王"的传说。"有一女子院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后人以竹扎龙,以纪念夜郎王,进而演变成石阡人民祈福纳祥、欢庆春节的主要群众文化活动。制作仡佬毛龙所需材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竹、纸和浇烛所用的石蜡。舞龙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活动时间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  相似文献   

17.
一、反治法的一般认识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一般认为,当人身阴阳、寒热、虚实失去平衡,致寒盛患者见“热盛”证侯,热盛患者见“盛寒”证候,虚寒患者见“实热”证候,用反治法旨在调整人身阴阳的偏差。从《素向·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  相似文献   

18.
隗嚣谋叛汉,马援劝止之甚力,而其将王元曰:“今天水全富,士马最强,案秦旧迹,表里河山,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嚣反遂决,至于父子不得其死,元竟降汉。隋文帝伐陈,大军临江,都官尚书孔范言于后主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度邪?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帝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已而国亡,身窜远裔。唐元宗有克复中原之志,及下南闽,意以谓诸国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穷薄,且无良将。魏岑因侍宴言:“臣少游元城,好其风物,陛下平中原,里独乞任魏州”。元宗许之。岑趋墀下拜谢,人皆以为佞。孟蜀通奏使王昭远,居常好大言,有杂耕渭上之志,闻王师入讨,对宾客(扌妥)手言:“此送死来尔。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烦再举也”。不两月蜀亡,昭元为俘。此四臣之佞,本为爵禄及一时容悦而已,亦可悲哉!  相似文献   

19.
韩愈为中古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人物,钱氏秉其“以变为常”之文学史观,于文本细读之中,推知昌黎之双向接受,并进而体察昌黎为诗文转折关捩原因之所在,同时秉同情了解之态度,于昌黎言行之不合处作平情之论。钱氏论韩出以札记形式,故而形式略觉零散,但细味之,则系统而有条理与钱氏解诗之范式有本末并照之趣,可由此而知钱氏谈诗之“一以贯之”者,并可于钱氏之性情作玄想之体会。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为将人犯快速、有效地缉拿归案,针对不同情形、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缉捕策略:为捕得真盗、搜得真赃,运用掩捕之术;对共同犯罪,“以盗捕盗”,从内部瓦解;为避免捕役之弊,舍捕役而“以民捕盗”;运用购线和悬赏的方式换取人犯的信息和臣民的协捕;允许因缉捕不力而承担责任的缉捕主体戴罪缉捕以调动其缉捕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