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名警察在押解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在政法机关“大接访”活动中向检察机关反映了此事,后检察机关对此事立案调查,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广西柳州市两名警察却因此将三名上访户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2.
两名警察在押解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在政法机关“大接访”活动中向检察机关反映了此事,后检察机关对此事立案调查。可是广西柳州市两名警察却因此将三名上访户告上法庭.要求其赔礼道歉、赔偿名誉损失1元钱。死者家属对检察机关说了什么?是否对办案警察的名誉造成伤害?双方产生强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法国对警察的司法监督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它被当作一种可行对策来对付警察下述倾向:总是将关注点集中到某个嫌疑人的身上,忽视或隐匿重要证据。作者根据自己对法国审前程序的实证研究,认为直接介入性的监督既不是法律文本的预期,也不是司法人员自己的预期。作者在观察、访谈与问卷的基础上,考察了职业文化在理解司法从业人员日常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对以下两个方面做了重点考察:警察与监督者之间关系的性质;充斥于审前司法所有方面的合法性理念中监督者“司法官”地位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阿碧 《检察风云》2005,(10):37-39
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追捕犯罪逃犯的场景,逃犯在前面狂奔,警察在后面紧追不舍,而且往往会高喊:“不准动,再动我就开枪了。”可是不少逃犯还是不识时务,继续狂奔,结果被警察一枪打伤,然后戴上手铐,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更糟糕的是,有嫌疑人被警察击毙后,才发现他不是真正追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1,(33):32-32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口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来,有网友在微博上传了一张图片,图片显示,江西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的某公安服务信息点的指示牌上,采用了中英韩三种语言注释,而“有困难,打警察的”英文翻译成了“Difficult to find the police”(直译为“找警察很难”),一时间引来大批网友围观。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全国警察总监委员会”发起的“灭火行动”日前透露,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警方已经调查1433名卷入儿童性侵的历史旧案的嫌疑人,有261人被列为“知名人物”,其中76人是政客,135人、43人和七人分别从事影视广播行业、音乐行业和体育界。在这些嫌疑人里,有很多人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7.
警察开罚单,人们见得多了。但市民给警车开罚单,你见过吗?近日,就有一位网民在微博上传了一张开给警车的“人民罚单”。这张手写体人民蕊单.乃是湖南长沙市民在一辆涉嫌违章停放的警车上发现并拍下来的。在网络上被热情围观之后.终于引起长沙市公安局的田应:1月5日,该局对违规使用“湘A2901警”警车的民警予以行政记过的纪律处分。(1月6霹《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8.
警用抓车器     
<正>在警匪电影里,公路追逐战总是一个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桥段。遭遇这种险象环生的追逐,警察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恐难以保障。《今日美国报》依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报告统计发现,1979年至2013年,警察驾车追逐嫌疑人引发的事故导致超过1.15万人死亡,其中6300人为驾车嫌疑人,超过5000人为路人或被追车内的乘客。这一数字意味着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人因此而丧生。  相似文献   

9.
对盘查对象的控制形体控制形体包括警察的装束、战术站位、手势的指挥等。首先警察身着警服巡逻所带有的威严,对嫌疑人就是一种控制,在嫌疑人的心理上起到压制作用。其次当嫌疑人被截停后,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2,(19):11-11
“我不管他们多有权势。如果我不能让真正的肇事者归案,我就会辞职。” ——泰国红牛饮料创始人的孙子沃拉育·约魏亚在曼谷驾车撞死一名警察后逃逸。一名低级别警官起初试图掩盖这起罪行,允许一名虚假嫌疑人顶替肇事者。但顶包者露馅,本案转由曼谷最高警官康龙威·图格拉扬亲自督办。面对媒体,康龙威说出了上面的话。  相似文献   

11.
谭玮 《刑警与科技》2008,(21):76-78
“飞车抢劫、视频监控、伏击追捕”听起来是不是像动作片的情节?2008年6月15日,真实的一幕在深圳南山区滨海大道附近上演。15日早上7时左右,两名飞车抢劫嫌疑人骑着摩托车进入南山粤海派出所辖区,这两名屡次在滨海大道一带犯案的嫌疑人浑然不觉自己的行踪已经进入了粤海派出所监控室值班民警的密切关注当中,分布在各个监控点的电子眼织就一张天网,  相似文献   

12.
余平 《江淮法治》2012,(9):57-57
“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美国,在这一天,美国人喜欢借机聚餐,也有不少人会逛逛街头集市,总之美国人的劳动节过得平淡无奇但还算惬意。我那年到纽约后入不敷出,于是想到了在街头练摊。一位同胞告诉我.美国的街头小商贩也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只要有了营业执照就是合法经营.警察是绝对不会找麻烦的。我于是在街头集市管理处填了一张申请表.申请了一个10英尺见方的摊位.每月费用150美元。  相似文献   

13.
市长的荣誉     
一念之间,就有了这件事。 那天,市长要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看看工作,为了市长的安 全,警察把通往城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守住,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要 绕道而行。这时候,一辆踩得很快的人力三轮车向警察把守的这 条路冲来。一个警察见状,快步跑上去把三轮车拦住,敬了个礼, 然后说:“对不起,请您绕道而行。” 踩车的男人急了,说:“我老婆快要生了,我要上医院,绕道 而行至少要30分钟,怕是来不及了。”警察上前看了看,车上一个 妇女躺在一张大红花被上呻吟,一脸痛楚。警察说:“请你抓紧时 间,赶快绕道而行。”男人听了更急了,几乎哭丧着脸哀求道:“你 行行好,求你了,让我们过去吧。”警察表现得很坚决,说:“我们 这是在执行公务,请你配合,请你赶快绕道而行。”男人一听,跪 了下来,说:“救救命吧!你就放我们过去吧。”  相似文献   

14.
何家弘 《人民检察》2011,(24):43-43
在一起受贿案中,犯罪嫌疑人是个很有水平也很有口才的官员。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他总是以“实事求是”做挡箭牌。侦查人员见他反复强调“要事实求是”,就说:“我们都知道要实事求是,不用你讲。这样吧,你把它写在纸上,就不用一遍遍重复了。行吧?”嫌疑人点了点头,在侦查人员拿来的白纸上写下“要实事求是”。侦查人员结束讯问之后,拿着这张纸找到该嫌疑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15.
眼球测谎     
阿碧 《检察风云》2011,(3):62-64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就是说,我们心里在想什么,有时会从眼睛里表现出来。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根据眼睛来辨别谎言的故事情节——当妻子发现越轨的丈夫在说谎时,当警察发现垂头丧气的嫌疑人在说谎时,  相似文献   

16.
司机老蒋     
从后面看去:平头,中等身材,一身警察服,走路稳扎稳打;正面打量:还是平头,只是头发有些花白,古铜色的脸,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如果你没有做什么亏心事的话,那一条条“沟壑”让你觉得他是微微带笑,否则你会被他那炯炯的目光“盯”得昭然若揭。如果他不是常拿一张抹布的话,你一定会认为此人是一名“老派”——长年战斗在第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基层派出所所长。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天,依然倾盆大雨,但犯罪却未停止。两名警察被派去处理一起正在实施的入室盗窃案,我也接到了电话。在我到达之前,警察正在徒步追捕,水花四溅。不久,他们失去了窃贼的踪影。我喜欢如此局面,因为这意味着我和布拉格要闪亮登场。警犬圈子里有很多关于追踪与尾随的讨论。该领域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人们所说的“追捕”实际上是“尾随”。换句话说,当我和布拉格来到犯罪现场,布拉格寻找一个特定的人留下的气味,继而跟着这个气味追击,这就是尾随。另一种场景,如果没有布拉格陪同,我沿着嫌疑人的足迹翻山涉水,这就是追踪。狗主要靠嗅觉追踪气味,基本不怎么依靠视觉线索。  相似文献   

18.
吴玉岭 《检察风云》2003,(23):62-65
“米兰达警告”题。你所讲的一切都将可能成为在法庭上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在警察讯问你之前咨询律师,并要求律师在讯问你时在场。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法庭在你同意的情况下,将为你指派一名律师。如果你决定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回答问题,你有权随时要求停止讯问,直至你征求了律师的意见之后。”现实生活中,当警察逮捕犯罪警告”,这是讯问嫌疑人前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如果讯问之前没有宣读,犯罪嫌疑人向警察讲的任何话都不能作为在法庭上证明他有罪的证据,警察辛辛苦苦获得的证据就失去法律意义。只有在宣读了之后,警察向犯罪嫌疑人提出有…  相似文献   

19.
温暖民心篇中官员的这“十条惊人之语”充其量只能说是“真话”.之所以受到关注和好评,引起了共鸣,说明这些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说出了老百姓的困难和困惑,说出了老百姓的不满.说出了老百姓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朱珠 《江淮法治》2012,(6):38-38
美国:在美国,审讯犯人时,警察喜欢使用"诚实剂"和"测谎器"。"诚实剂"是一种注射液,能使犯罪嫌疑人的意识进入一种假眠状态,但不影响其下意识活动。这样,犯罪嫌疑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供出知道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