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梅  喻丹 《当代贵州》2011,(2):25-25
1992年从贵州省林业学校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在龙里县哪旁乡林业站工作。工作一年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陷入深深的迷茫与彷徨,我决定出去闯一闯。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表演,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风雷京剧团,以后又被调到宣武区文化文物局工作。我总认为,自己似乎注定是与“文化”打交道的。1991年开始从事党史工作,从那时起,一晃八年过去了,竟与党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刚步入党史工作大门的...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激光领域科研一线工作了42年的一名技术工人。在京仪集团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这个集体,实现了我做个事业上的"大能人"的梦想。在我的参与下,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激光参量测试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三四种,发展到现在已有民品30多个,军品30多项,并有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壁垒,成为国内首创。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是我以前从不敢想的,因为我进入激光领域工作纯属偶然。1971年,我初中毕业就被分配到玻璃仪器厂工作,因为喜欢钻研技  相似文献   

4.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口犹如一道无形的屏障,一般人很难逾越。那些住在城里而又没有城市户口的人被称为“黑人”而受到歧视。面对飞速前进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快车,人们不得不对户口的继续存在提出疑问。“我受尽了两地分居的痛苦!”陈老师捧着北京的来信禁不住哭了。这是一封来自北京某部委人事司的“调令”。调令说,根据工作需要,同意调陈荣同志来京工作。据陈老师介绍,她与夫君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二人被分配到四川省一个城市中学里教书。三年后丈夫到北京读研究生,毕业时留在了北京。但由于户  相似文献   

5.
正伴着入秋唯美的景色,中秋节如期而至,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又想起自己在武汉上学时过中秋节的情景,30多年前的事,如今却是历历在目,那种思念与煎熬只有身处异乡的人才能体会到。1985年的秋季,初中毕业的我只身来到母亲的家乡湖北武汉求学。初来乍到,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为了让自己尽快地熟悉这里的亲人和环境,也让自己不那么想家,我努力地去适应,努力地学习。可是中秋节的到  相似文献   

6.
去北京登天安门,是父亲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虽在电视上看过升国旗,看过邓小平检阅仪仗队,看过江泽民迎接外宾,但他还想亲临其境。帮父亲实现夙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春,我利用一个双休日,又请了两天假,拿出积攒了半年的稿费,领父亲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出了北京火车站,父亲便东张西望,直问我北京这么多人是从哪里来的,到天安门有多远,是否要走着去,来趟北京不容易,省着花钱多去几个地方行不行。最后我拗不过父亲,就在一家距天安门广场三里路但很廉价的胡同旅馆住下了。父亲说那旅馆比家里的土坯炕头要强多了。父亲…  相似文献   

7.
太原到北京,坐大巴五个多小时,原来以为很近的,自从惹下一位大教授,被派为“偏远地区作者”后,再去北京,就觉得路途遥遥了。纵然如此,近日还是去了一次,不是瞻仰京华的盛景,而是去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好在北图不是北大,没有那么强的地域歧视观念,外地人和北京人一样可以借到书。有一位管理员见我这么大年纪又是外地口音,还分外的热情,本来她在整理卡片,见我站得久了,把自己的椅子搬过来让我坐。3月间,正是大学生忙着做毕业论文的时候,目录厅、阅览厅,到处是年轻人的身影,单个的还没有什么,那些情侣们,一面查书一面还不忘记温存,让人看了歆羡…  相似文献   

8.
正办学王平叔投师心切,从川北南充中学辞职后向北出发,一意孤行。而北京崇文门缨子胡同的梁漱溟又广撒英雄帖,招徒心切,两人一拍即合。王平叔不但自己去了北京,还"裹挟"了几个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同学。1976年,83岁的梁漱溟在《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一文中,忆及当年门下弟子时,对王平叔尤为推重:平叔毕业于四川高师,……决心从游于我……张俶知、钟伯良、刘砚僧等姓名,盖皆平叔在高师同学友好,有动于平叔之风,亦先后北来从我,……惜伯良、砚僧故去均早。一似均不足四十岁。而平叔之故(1940年)亦只四十二三岁而已。平叔在  相似文献   

9.
1930年1月出生的赵琦,自幼勤奋好学。上世纪50年代西北大学外国语言专业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中央燃料工业部电建总局北京设计院担任外同专家翻译。 1958年,因河南工业急需技术干部,河南省派员去中直单位要人。抱着支援地方工业大跃进的良好愿望,赵琦拖家带口从首都来到河南。在省电业局办公室负责文字工作。期间,他经常去基层单位检查凋研,并收集典型材料给各个媒体投稿。  相似文献   

10.
在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校园里,常能见到一个忙碌而又瘦弱的身影:她每天总要站在校门口笑微微地迎送学生;她每天总要走上讲台给学生们认真授课,悉心辅导;平时,她还要为老师们排解教学难题,和他们一起共同钻研教研教改。她总是那么忙碌,忙碌得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总是那么瘦弱,瘦弱得令人担心,却又时时处处透出无限的坚韧来——她就是湖北省劳动模范、枝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宋本英。“我一直希望,学生们把我看作妈妈”1976年,宋本英从宜昌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枝江任教,其间,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作为骨干力量安排到城区几个小学工作过。…  相似文献   

11.
1985年5月,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来了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女教师。老教师们一眼认出,这不是陈云同志的女儿、我校毕业生陈伟华吗?听说她198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劳动人事部工作,怎么又来当教师呢? “我是师范毕业的,我愿意回到教育战线干点事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上。”陈伟华真诚地告诉老师们。“当教师比做机关工作辛苦得多,你知道吗?”老师们好心地告诉她。其实,教师的甘  相似文献   

12.
現在,北京的鋼鈇生产,已經出現了一个新的局面。过去北京一直有鈇无鋼。去年全市只产鋼两万多吨,今年9月份产鋼一万吨,比8月翻了一番多,10月份又比9月份翻了两番多。十一月上半月又比十月份同期翻了二番。这是党的总路綫在鋼鈇战綫上的巨大胜利,也是党的大中小相結合、土洋并举的方針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我和丈夫章昱并肩携手、相濡以沫地度过了23个春秋。二十几年来,他爱岗敬业、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的忘我工作精神,成为我向上进取的动力,我把他当作自己的学习榜样。章昱是北京市人。1970年他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响应党到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宁夏海原县,被分配在县防疫站搞防疫工作。那几年,他凭着自己强壮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学生时代是幸福的 ,我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在我一生中留下了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火热的年代、火热的生活1952年 ,我从北京育才小学毕业后 ,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现北京师大实验中学)初中部读书 ,1955年又被保送到本校高中部就读。到了高中 ,我在认真思考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得才有意义?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使我认识到 :人活着要有崇高的目标 ,要有更高的追求。我迫切要求入党 ,努力按照党的要求锻炼自己。1957年 ,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又被分配到农村,做了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悠悠岁月,40多载时光倏然而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我切实感受到农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亲身见证了广大农民"财政账本"内容的变迁。我的家乡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山区,这里山多地少,加上北濒万佛湖,交通比较落后。从我记事时起,家里最难熬的日子就是四五月份征缴税费的日子。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乡实行分田到户,我家  相似文献   

16.
<正>姚欣来自河南,从小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五年前怀揣着当兵的梦想,跟随志愿服务的队伍来到了十师一八三团。"当时给我分配下来说要到兵团去,其实我根本都不知道兵团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听到‘兵’字,我心里非常高兴,既然不能去当兵,那就到兵团来"。姚欣2009年毕业于郑州生物科技学院,刚到一八三团便被分配到额河酒业公司工作。"告别了志愿者的  相似文献   

17.
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的全部家当 进了中南海。 1947年春,王敏清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撤到了山西。当时正逢北方大学医学院在潞城招生,王敏清前去投考。刚刚考完,教务处处长就告诉他,你被录取了。 王敏清学的是军医科,毕业后,分配到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医院。1950年。他又进入山西医院学习。毕业那一年,他是被医学院挑选出赴卫生部报到的4名优秀生之一。 1954年8月,他由卫生部分配到了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的保健局,又由保健局分配到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的北京医院。就在王敏清到  相似文献   

18.
1981年秋,18岁的王永春中专毕业了他被分配到长春橡胶塑料厂,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国有企业职工。 由于王永春工作肯干,又爱厂如家,所以进厂的第二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王永春,工作比以前更加积极。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及产品的转型换代,王永春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1983年他考取了吉林工业大学夜大。和他一起考上夜大的有十多人,但最后能坚持五年并学完全部课程的只有他一个人、电网的管护是工厂的生产关键,它一旦出现问题,工厂就得瘫痪。厂领导把这项艰巨的工作交给了王永春。王永春深知自己的责任重…  相似文献   

19.
1965年4月.江西省召开全省贫下中农代表和省劳模大会,当时南昌县有60多位代表参加,我有幸被派去做大会工作人员。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邵式平省长患病不起。组织上劝他去上海、北京看病,他执意不去,并说:“我作为省长有病到北京、上海去看,江西全省患病的人都能去吗?那两个大城市容纳不下。”结果噩耗传来,邵式平同志4月24日在家中病逝。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从清华物理到苏联电信1951年,我高中毕业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一快暑假时,国家要选派一批学生去苏联。清华大学选了100名左右学生,经过考试,选拔了30多人,到北外的俄语专科学校学习。在学习的8个月中,我们听了周恩来和刘少奇的报告。刘少奇专门到学校里来给我们作报告,周恩来的报告是我们到怀仁堂听的。被派往苏联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工作分配,我被分配到邮电部。临行前,邮电部的领导还接见了我们,专门为我们介绍情况。虽然报告和谈话的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足见国家对留苏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