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萌 《法制博览》2023,(23):37-39
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合同相对性都是合同相关法律体系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严守合同相对性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因此,应对合同相对性进行一定的突破,但该突破不能是无限制的,否则会对合同根本体系造成动摇。本文从合同相对性的概述入手,分析了合同相对性突破的正当性与具体情形,进而提出了合同相对性突破的限制原因与路径,旨在为我国合同相关法律体系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法律经济学在快速发展,其以独特的研究方法而著称,同时把经济分析方法运用法学之中彰显了诸多优势。经济分析方法能为分析法律诸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为法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从台湾大学熊秉元教授所写的30篇法律经济方面的博文中,我们发现,熊秉元教授试图运用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彰显经济分析如同一把万能钥匙。  相似文献   

3.
王辉 《法制博览》2013,(6):90-91
合同是一种契约,一种保证形式。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是成立合同的目的,以此来保证双方当事人交易的顺利完成。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合同如要产生效力,则其先要生效,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本文阐述合同效力的概念、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关系、格式合同的效力、预约合同的效力、不同合同类型的效力问题及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赵淼 《法制博览》2013,(6):50-52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在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公司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践中对于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案件如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判案标准。对于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本文不作探讨,因为权利性质属于纯法理上的问题,而效力问题才是关涉权利行使的法律后果和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认为现行法下,无论是合同法、公司法抑或是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给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给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重构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为法律的补充或修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志龙 《法制博览》2023,(11):135-137
股东投资合同是股东之间对投资的各项事宜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的合同,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存在的时间并不短,但一直以来,股东投资合同都是属于无名合同。表面看其属于公司法、合同法的相关范畴,但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对股东投资合同进行规定。随着现实中投资行为的逐渐增多,股东合同有着大量的实践需求,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的立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股东投资合同、股东投资合同的法律性质等进行研究介绍,其次分析目前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若干法律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资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朱董? 《法制博览》2022,(9):68-70
本文针对我国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效力问题的现状,论述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的概念和区别从而引出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根据情况不同,合同效力也有差异,通过对域外相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订立合同效力的认定,提出我国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效力可借鉴之处和采取相关辅助措施完善未成年人订立电子合同的效力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欧盟统一国际私法进程的重要成果,《非合同之债法律适用条例》(以下简称"罗马II")第4条确立了非合同之债法律选择的一般规则。在西蒙尼德斯教授(Symeon C.Symeonides)看来,罗马II在非合同之债法律适用问题上"丧失了一个本可以做得更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对罗马II的文本分析及相关理论争议来讨论跨国侵权的一般冲突规则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晴 《法制博览》2024,(7):115-1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付式消费合同经营模式进入大众视野,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消费者难以在此问题中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对预付式消费合同概念特征进行介绍,基于预付式消费合同的立法状况,提出加大我国对预付式消费合同的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管的方式,对我国关于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法律规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总结了关于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法律经验,希望能够有助于加强对于预付式消费合同的监管,以及建立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段秀琪 《法制博览》2013,(11):74-75
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历来争议很大,《政府采购法》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这样的立法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民事合同并不能揭示政府采购合同的本质属性,它应该属于行政合同。将政府采购合同定性为行政合同首先要解决行政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以及时代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行政合同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为政府采购合同的定性奠定了逻辑基础。在此前提下,归纳总结了目前学界存在的几种主要观点,即"民事合同论"、"行政合同论"、"混合契约论"和"经济合同论",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出每种观点的缺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实践的发展,论证政府采购合同属于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先后颁布了三部有关合同的法律,即"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它们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提出制定新的合同法,而且是由专家、学者来起草,其立法思想和立法技术都是全新的,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目前法律创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