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努力提升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在内容、方式以及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都呈现缺失状况。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拓宽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提高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能力成为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1,27(3):95-9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正式实施三年来,在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监督体制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阻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的障碍。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之路:一是必须是在公众参与的现代法治立法模式下,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立法目的,用法律的确定性和规范性重构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二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强来自于行政权外部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与民间力量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法制化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 ,使个人和团体真正有权知悉 ,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 ,亦即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公开”等制度的推行 ,“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一首先 ,政务公开法制化是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是我国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公众要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活动 ,必须要了解行政活动 ,要取得有关行政活动的情报。因此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的基本前提 ,没有政务…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已于2014年12月15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周生贤2014年12月19日第一条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如实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环境保护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6.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燕 《长白学刊》2008,(4):102-104
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主力军,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低、认识水平低的原因,也有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顺畅的原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民间环保团体、公开环境信息、实行环境公益诉讼以及借鉴外国优秀经验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6):142-150
市域政府的治理管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疫情基本信息、疫情应对信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冲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和矛盾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既要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要保护隐私权。平衡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权益,隐私权需要适度的让步。应坚守疫情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规范疫情信息收集和公开的主体,完善疫情信息公开的立法,加强疫情信息公开的监督,以完善市域治理中的疫情防控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9.
潘国红 《人大研究》2013,(12):28-31
人大信息公开,就是把人大和人大代表行使职权、"一府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情况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的审视和监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享有最重要、最广泛的国家权力,人大法定职权也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实行阳光运行,公开运行。目前人大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着公开程度不高、公开方式有待规范、公众关注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工作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莺 《理论月刊》2012,(1):145-148
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现行的水资源政府垄断型管理模式对我国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政府权力的自上而下的单向运行相比较,公众参与有助于维护水资源管理的公共利益趋向;出于社会发展国际化、高效用水、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和谐社会等现实要求,公众参与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现实需要。我国应该破除利益集团对水资源的垄断局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公开、建设水资源工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推广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政府网站理论基础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透明、服务,民主"政府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政府网站是政府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作为网站主要功能定位,既是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政府网站绩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于政务公开,一度形成了一些固有认识,认为其始于近代、源自西方,以监督为基本导向,公众与政府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二元对立状态。随着实践深化,对政务公开的认识有了新发展。政务公开与政府相伴相生,是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内在需要和重要方式,政务公开核心内容在于政策,以便社会公众和基层执行人员了解政策进而共同执行好政策。基于新的认识,政务公开工作体系也需随之调整,促落实、助监督、强监管、防风险应当成为新时代政务公开的基本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缺陷。通过创新环境与资源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以及推进市场化策略等手段的实施,可以使我们快速走出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从个人或社会公共利益需求、党和政府的执政需求、网络社会走向成熟发展的技术和环境推动等角度辨析了网络反腐的驱动因素;从网络舆论压力或网络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以及网络反腐中的公众无序参与等分析了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困境;提出了构建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模式,其要点包括:完善立法、形成监督体系,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加强监管保证网络媒体客观公正,完善技术平台,强化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5.
财政透明度近年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全面公开财政收支信息存在着相关法规不配套、行政管理基本制度与财政信息全盘公开存在较大矛盾、公众对财政公开思想认识过于混乱以及财政信息质量欠佳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我国应在逐步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财政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0,(10):44-44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人大监督公开有利于保障人大代表和公众的知情权,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人大监督的热情。从实践来看,人大监督公开存在公开内容不够全面和明确、代表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公开的载体较为单一、公开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该如何有效作为,监督本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监督公开?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电子政务法规环境电子政务创新国家法规环境电子政务创新国家的法规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组织法,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职责,以及电子政务的设置与其法律地位;二是信息公开法,指政府在面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电子政务安全法;四是电子签名法;五是电子政务财政法,主要调整电子政务财政资金的来源、预算、使用及其监督等事项;六是电子政务监督法。电子政务组织法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详细地规定了联邦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之一是首席信息官制…  相似文献   

18.
财政透明度近年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全面公开财政收支信息存在着相关法规不配套、行政管理基本制度与财政信息全盘公开存在较大矛盾、公众对财政公开思想认识过于混乱以及财政信息质量欠佳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我国应在逐步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财政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流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非有四支不可或缺的相关信息流,包括政府间的内部公开信息流、公众间的外部公开信息流、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主动公开信息流和公众向政府申请信息的被动公开信息流。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其实是一支主动公开信息流,是我国开展近30年的政务公开工作一贯做法的延续。开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的立法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中,行政信息在网络平台公开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完善网络平台信息公开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强化行政信息公开意识及监督问责救济机制,优化网站版式设计和网络适时沟通反馈机制,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回应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与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