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法律,它填补了公民的很多权利空白,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同一侵权行为致多人死亡的责任、财产损害的计算标准、精神损害赔偿、网络侵权责任、紧急医疗措施权等问题,没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可操作的规范及对象,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文化的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历史常常因为一些巨大的事变而断裂、中止或者转向,但是这些恐怕都还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细心探寻,也许不难发现,在那些断裂了的历史表象之后,有一些古老的东西,它们从极其遥远的过去,从某个鲜为人知的时代,悄悄地延续至今。人们从不曾注意到它,正好表明它暗地里支配我们的顽强、有力,表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心  相似文献   

3.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同时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共同构成了本世纪一门横向科学。它所揭示的一系列原理和它所提供的方法论,对现代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现就学习“三论”的一些体会,围绕系统原理、反馈原理和动力原理,谈谈对学校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平衡活动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就中国的英语教学,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交际法不恰当,而另一些人认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太过时了。本方简要分析了平衡活动法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优越性。认为它克服了交际法及语法、翻译法的片面性,适用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它主张英语学习中习得与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从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法律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主权平等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不但在一些国际法学家的学说中得以阐明 ,而且也被现代国际法律文件所确认。国家主权平等实质上是一种法律上的平等 ,它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效果。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 ,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香港基本法是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基本法律。作为基本法律,它在制定、内容、结构、解释和效力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特点。香港基本法对当代中国法制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它在当代中国法制的立法制度、渊源制度、法律体系、司法制度、法律适用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变化。不仅如此,香港基本法的实施既对中国法理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中国法理学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婚姻法》解释三正式发布了,它的悄然到来并不影响它掀起一波热潮。无论是学术界、媒体还是民众都对《婚姻法》解释三甚为关注.同时社会上也迅速产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反应。如房产加名热等。  相似文献   

8.
有军装、有军衔、有证件、有军旗、有军车,谁能断言它是一支假军队? 有招兵、有出操、有军训、有任命,谁会说它不象一支军队? 有士兵、有士官、有尉官、有校官、有男官、有女官,谁敢否定它是一支军队?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它的的确确是一支假军队。1993年4月9日,这支存在一年之久的私人军队的“面纱”被揭开后,山西引起震惊!华北战区引起震惊!人民解放军总部引起震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披露后,全国引起震惊! 人们渴望知道,这支私人军队是怎样组成的?它的成员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物?他们都从事一些什么样的勾当?他们又是怎样以假乱真的?  相似文献   

9.
审判委员会制度自设立至今,其历史功过众说纷纭。学者对它的评论亦莫衷一是。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新时期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序幕的展开,审判委员会制度又被提到了改革的前沿阵地。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近来初步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审判委员会制度凸显出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似乎显示出它已不合时宜了。本文将从历史基础、显示缺陷和未来构想三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强县扩权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大地的出现,理论研究文章相继问世。到目前为止,强县扩权虽然只在十几个省实行试点,但是,它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引起理论界和一些高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从一些实行强县扩权的省份来看,目前,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急需深入研究,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11.
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私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保护的隐私的范围应严格限定为具有合法性的个人隐私。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对隐私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公民的隐私权难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又有试图将隐私范围扩大化的倾向 ,并使隐私权超出合理的范围而与其他权利相冲突。  相似文献   

12.
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法学本科教育专业实习日益严重的形式化倾向,有必要反思法学专业实习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在比较借鉴世界各国法学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实际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适当限制是平衡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必然选择。基于特定的紧急背景在公法中设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虽有助于集中力量驱逐疫情,但往往忽视对作为私权客体性的个人信息对象考察,容易侵犯个人信息法益。当前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限制规定虽符合疫情防控下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的紧急需求,但缺失对权利限制的一般条款以及合理实施的进一步解释,亟待更精细的规范进行界定。这表明应对重大疫情防控时,我国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合理限制问题时出现了制度缺位。原因在于,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无法独自处理好疫情防控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限制问题。公、私法二元性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框架契合数据治理理论的内在属性,也是风险社会中公私法协力的必然要求。重大疫情背景并不决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的二元范式,这是由个人信息的属性本身所决定的。公法和私法分别规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规则均具有部分正当性来源,但从法律的实现效果以及比较立法趋势来看,将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置于一部公私复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之中更符合时代发展。文章最后在该立法范式引导下,反思了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立法体系逻辑,并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development and overlap of legal frameworks on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on the one hand, by states and regional frameworks like the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raises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ir coexistence and interaction, including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s.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these different legal frameworks come into interaction and tension with each other, as well as how these tensions are addressed in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 domestic laws.It reveals the pragmatism of a resulting approach which seeks to ensur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ight to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while respecting the need for IOs to be able to perform their mandate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in full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是厘定个人信息权利与经营者权益边界的重要场景之一。在单纯的股权收购、企业的合并、分立与形式变更等情形下,原则上不产生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在资产收购的情形下,则涉及个人数据的转让,但此时应考虑收购双方及目标公司债权人的合理利益。在美国法与欧盟法上,对于资产收购均存在数据传输无需用户同意的例外处理机制。这些机制的核心是数据主体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衡量,一方面从数据主体的利益出发,考虑在资产收购后数据原本的使用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则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考虑其对于数据交易是否具有合理利益。在并购双方对于用户数据转让存在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应允许企业在并购中转移个人数据,但应给予用户事先或事后作出相反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功能主义倾向集中体现于其整体文化观,即历时性向度的"古代法整体论"和共时性向度的"法律的社会决定论"。经由历时性问题共时性化而达致的整体文化观不仅因看不到社会/法律变迁、"小传统"与"大传统"的互动博弈而有失之专断的简单化缺陷,而且其法律史解释也因其梅因式单线进化论和"尾随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之前设的存在而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法律的功能分析与整体文化观、单线进化论前设之间也存有张力。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am concerned with the belief that the moral value of the rule of law is based upon some kind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espect and promotion of personal autonomy. I identify and analyse two possible connections: the rule of law a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respect and promotion of personal aut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ersonal autonomy. My conclusion is that neither of these two connections grants the moral value of the rule of law.  相似文献   

18.
郭明瑞 《法律科学》2012,(4):175-180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制定统一的人身权法符合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要求,符合自《民法通则》以来确立的立法传统,有利于统一保护主体的人身权益。人身权与主体不可分离,但有的无特定相对人,有的有特定相对人。前者又可分为物质性的、标表性的、评价性的、自治性的人身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后者包括配偶权、亲权、其他亲属权以及监护权。人身权法单独立法需处理好与其他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伟东  刘建平 《河北法学》2007,25(12):177-181
苏丹是一个多元法律体制国家.在多元法律体制下,苏丹的冲突法与属人法交织在一起,只不过属人法在冲突法三个领域的地位和表现各不相同.在管辖权方面,苏丹的属人法管辖权规则对苏丹的冲突法管辖权规则没有产生影响,但在某些个别方面,冲突法的管辖权规则让位于属人法管辖权规则;在冲突法的第二阶段即法律适用过程中,属人法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婚姻、离婚、继承等方面;在冲突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中,主要涉及如何判断作出判决的外国法院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苏丹法院基本上是根据冲突法而不是属人法的概念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再论人身关系——兼评民法典总则编条文建议稿第3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研究了人身关系在我国民法史上的存在形态及比较了前苏联、中国和西方主要国家有关人身关系的学说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绝大部分民法学者对人身关系的理解不同于西方主要国家学界对此种关系的理解,我国在人身关系的理解上遗漏了主体资格问题,将“人”仅仅理解为人格权,并进而导致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的降低,造成了其在立法相关条文中被后置于财产关系。作者最后指出,人身关系应包括人格关系、人格权关系和身份关系三类关系,并进而建议对民法典总则编建议稿第3条做出人身关系前置的立法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