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军  吴志刚 《知识产权》1996,6(1):39-40
一、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生效,其中明确规定计算机软件作为九大类作品中的一类受到该法的保护。 然而对于一项具体的计算机软件来说,要享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国务院1991年6月9日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获得保护的条件是: 1.开发者独立开发,即具有独创性。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软件的独创性不同专利的新颖性。专利的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是首创的,包含有“时间在先”的意思。而著作权法保护的软件并不要求它具有新颖性,仅  相似文献   

2.
3.
受贿方式三个环节是:索要财物的受贿;收受财物的受贿;回扣财物的受贿。一、索要财物的受贿。索要财物的受贿是指受贿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从事公务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职权向公务的当事人,主动索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公务的当事人有求于受贿人办事,受贿人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从事公务的当事人索要财物。索要就是强索硬要,迫使当事人送财物。此刑种不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构成本罪条件,以其向他人索要的财物为此种罪的构成要件。这种方式受贿罪的证据认定,主要基于抓住索要这个环节,即可认定。如武钢销售部次材料科计划员雷德…  相似文献   

4.
“破案”到“办案”的思维转变传统侦查思维模式是,根据现场调查访问做出多种可能性的推定,然后选择几个主攻方向展开工作以至抓获犯罪嫌疑人,获取其口供定案后移交公诉机关。在这一过程中,侦查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在推理过程中可以进行想象,思维允许跳越,推定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最后获取了犯罪嫌疑人认罪的口供,印证了先前的推理也就可以定案了。这是造成一旦翻供就翻案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的刑诉法要求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对获取的口供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定案。所以,侦查人员再不能满足于“破案”,而要有“办案”意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直接影响着法官对案件的判断,是主张或推测的事实能否得到肯定的关键。本文提出探讨证据的收集与保全,了解其方法,有利于当事人有针对性地进行证据收集及合理保全,避免因盲目的收集与保全所导致的证据的错漏收集甚至证据的毁损,降低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了解外国证据收集与保全的制度,将中外证据收集与保全制度进行对比,则有利于我们在了解它国证据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它国长处来弥补我国司法关于证据制度的缺陷之处,完善我国证据收集与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证据,是在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各种依据,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真相,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司法是否公正,审判结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决定性因素。民事诉讼证据只有同时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特点,才有作为证据的可采性。所谓非法证据,根据《诉讼法大辞典》,是指"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相似文献   

7.
公证证据的收集是指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直接提取、采集、制作并掌握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公证证据的收集,是公证机构在公证活动过程中,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和案件进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8.
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是办理各类案件的中心环节。而执行程序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运用相对于审判程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上的诸多困难。笔者想就此问题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感受,谈些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一、确立执行程序的证据观 执行程序证据的特点决定了执行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证据观。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占有证据,从而为设计执行方案、实施执行措施、圆满完成执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执行程序中的有些案件却固执行人员的证据观不强,使本应能顺利执行的机  相似文献   

9.
电子证据与数字证据、计算机证据容易混用,《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以下图表示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的补充侦查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补充侦查活动中 ,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固定“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 ,是准确有力地指控和证实犯罪 ,确保办案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对侦查遗漏或新发现证据的补充收集与固定在司法实践中 ,侦查人员的精力往往集中在“破案”上 ,注重收集能证实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 ,忽视与定罪量刑相关的其他证据 ,造成“证据链条”脱节 ;有的因案情发展变化 ,移送起诉后又发现新的犯罪事实需要相关证据证明。在这些情况下 ,检察机关有必要通过补充侦查 ,将所需证据及时收集固定。(一 )对证明“无罪”、…  相似文献   

11.
证据收集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婕 《现代法学》2002,24(3):118-123
我国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同时 ,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缺乏充分、有效的保障。本文在分析两大法系证据收集制度差异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对我国证据收集程序的运作方式、证据提供义务的范围及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制裁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侵权、计算机犯罪、电子商务纠纷等等也频繁发生。如何在勘查工作中运用、审查和确认计算机证据,成了大家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电子证据同数字证据、计算机证据是比较容易混用的概念,网络上也有“电子证据就是计算机证据的定义”。对此,《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以下图表示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王净 《法学研究》1983,(2):27-32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作为一种手段,它的基本作用是证明案件的实质真实,揭露犯罪,澄清是非,保护无辜。所以,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中心,保证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颖 《中国公证》2004,(3):37-38
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收集证据的方法有:由当事人提供;询问当事人和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议制和普通程序分别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主要审判组织形式和主要审判程序。但是,从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民事案件是作为简单案件处理的,用的是简易程序和独任制。适用普通程序和合议制审理的案件仅占全部审结案件的百分之五左右。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民事审判任务繁重与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外,主要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审判组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私法理论界,无论是在《民法典》涉外编还是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过程中,对于涉外民事案件确定标准的争论,一直存在。而在司法实践中,对涉外案件的标准把握也存在不一致。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应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涉外案件的标准进行反思,在理论上进行争鸣,在几种不同意见当中确定一种可行的标准,以指导我国未来的冲突法立法中关于涉外案件认定的法律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文学 《中国检察官》2001,(1):32-32,34
一、模糊证据的含意 在司法实践中,同人同事多份证据之间前后不一,多人一事证据之间相互矛盾的情况,常常使审查起诉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也往往使审查起诉人员在如何运用证据,准确认定事实方面感到困扰和棘手。这种证据在总体轮廓上可能对某一特定的事实证明的比较清楚,但在某些具体细节上证实的又模糊不清,比如A证据证明是B杀了人,但无法证实B怎么杀人的,或者相反。也就是这种证据存在着是,但又不是清彻见底,不是,但又有些情节清晰可见。这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法学理论又不曾论及的模糊证据。  相似文献   

19.
公正与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也是永恒的主题。公正与效率就是公开、公正、公平,就是要当庭质证、认证、提高当庭审结率.快审快结,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认定海事证据,把经过庭审质证的符合事实的证据予以认定至关重要。这也是保证公正与效率的前提。笔者仅就海事证据的认定与探讨发表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