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晓明  董山民 《求索》2012,(6):254-255,117
一般而言,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人",教育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因此,教育理论和实际都必须对"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关系问题进行思考。作为这种思考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思考者的意识中形成各种以人性假设为核心的观念性知识。这些观念性知识又勾勒出或明或暗的"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来反思与重塑开始。  相似文献   

2.
柯闻秀  黄健柏 《求索》2012,(2):96-98
人力资源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和"文化人",人性假设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向人性化回归的演变过程,但它们都未超越将人看作实现企业目的的手段。其实,人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人是丰富的集合体,人的需要是人性演进的内在动力。随着对人性深入全面的认识,加上生产力发展决定了人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球化加速了对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迫切需要,产生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假设,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基础,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包含三个维度:人是自然存在物、类存在物、社会存在物。马克思主张通过从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条件成熟时进行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的本质复归。马克思关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在当代对人的本质复归的途径、过程以及如何看待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法律思想的本质就是"道",而其"道法"思想具体又通过"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表现出来。老子认为,道是"法"的来源:一方面"法"使"道"有了社会性,可以在社会中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道"也为现实中的"法"提供了合理性的根据。总之,道是法的本质,法是道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道正是通过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内传"文本《诗术》晦涩难解,诗之术的本质亦不易领悟。文中所提诗人及其诗作,或可作为突破口,以解求学之困。兹以第17章为例,亚里士多德概述《奥德赛》的主体内容,略异于荷马笔下的《奥德赛》。奥德修斯离家的漂泊,是家中危机的根源,而他漂泊的缘由又与一位女仙有关。亚里士多德利用荷马笔下的故事,隐喻性地说明"诗"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突显出奥德修斯的独特心志:奥德修斯拒斥女仙的挽留,执著于回家之恋,是个人对哲学的拒绝和对政治生活的回归;这一过程最终得以实现,得益于智慧女神的伪装术,亚里士多德借此指明此伪装之术正是"诗术"的内核。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人,从社会实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本质内涵,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观。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人本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类本质"人本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的"社会关系总和"人本观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人的需要"人本观的长期逻辑演变。从文本学的角度系统梳理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当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田杰 《青年探索》2016,(2):13-22
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对青年存在的终极追问和探寻,可能与某些所谓的"本质"或"规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人性、天性或人类性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它首先诉诸青年,提升青年的"心智品质"和"社会学的想像力",将青年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论题"。从青年"人本身"亦即青年的天性和自然出发,以历史为主轴,关注"人的意象""人性的一般观点"和人的"历史的形象"。青年的生命现象和"人的自然",需要历史的理解和解读。青年,处于生命运动与社会运动的交错点上,正是在这一交错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形式,呈现出无限丰富的多样性。青年学特别需要一种关于青年、社会与历史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8.
在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来建构的。而这一建构的具体过程,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打破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意识形态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完整观念";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打破古典经济学家的实证主义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学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来实现的。正是在对"意识形态之谜"和"资本之谜"双重破解的基础上,马克思揭开了"历史之谜",从而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最终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观念"到"现实"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建立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即"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构建过程中吸收了以往思想家的共同体观念,实现了从抽象共同体到现实的人、从"类本质"共同体到人的实践共同体、从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等革命性转变。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全世界结成更加紧密的共同体的背景下,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共同体,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解决当前世界各国面临困境的方案,也是对未来新的人类理想社会建构的一种展望,更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着眼于人的安全发展、均衡发展、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当下实践。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目的是为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性的利益需求,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综观二战以后的人类发展理念,其演变过程呈现出一个清晰脉络:从"物本"到"人本",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田丰 《理论月刊》2013,(2):77-83
《伤逝》是对中国现代启蒙运动深刻的理解与批判。当时的中国启蒙界理解的自由是无历史、无世界的单子主体的虚无———自由意志。在通达单子化的启蒙道路上,爱情是重要的摧毁传统礼俗世界的动力,但也是将被抛弃的中介环节。现代中国启蒙是观念性的启蒙,并非使人独立健全地运用理性,反倒使得生活意义枯竭,涓生和子君的悲剧即是其典型。这种启蒙的本质是虚无主义,最终将人投入虚空,成为"世界"的"过客"。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不仅要重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容的规定,而且要对他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探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三方面——“肉体方面”、“理论方面”和“实践活动”界定人本质的具体内涵,此界定涵盖并且突破了前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人本质的研究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深层次反思,他抓住了作为对象化活动的劳动,透过劳动的视角揭示了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并在对劳动的分析中,从劳动主体、劳动过程、劳动对象方面阐发了人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有关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发展是一个个体和群体的双向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从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和人的各种意识、人的异化角度来看,都是必然的;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实践活动、精神活动和人的本质的实现来看,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发展观所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产生的发展一词,最初主要指经济意义上的发展.之后,其含义逐步演变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和现代化问题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回答.认为,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发展理论应随之被理解为不仅是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而且包括工业化之后的信息化过程,以及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的回答,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郭强 《长白学刊》2012,(4):10-14
尽管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对"市民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没有早期著作那样频繁,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分析了市民社会的双重属性——现代性与资本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预测。在他看来,"自由、平等、所有权"的三位一体是市民社会的现代表征,但是在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主导下,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关系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和工人的所有权关系演变为资本同雇用劳动的关系。为此,必须在"联合劳动"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从根本上剥夺资本所有者奴役劳动者的权力,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16.
付金凤 《传承》2010,(3):46-4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多方面论述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从人的类存在、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生活、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诸多方面来阐述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应从道德的本质谈起,但道德又是同伦理相联系,所谓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秩序、次序性社会关系,诸如:朋友有信,兄友弟恭等。这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被人们自觉接纳,并见之于行就是道德。显见,伦理道德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要求,是一种实践关系,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反映,它既是一个特殊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夏晋 《理论月刊》2005,(9):145-146,189
人类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人的本质即表现在人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又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不断致力于符号学的研究与运用,分析环境形式产生和演变规律,探索环境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就是人的中介"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对象性关系.人的对象性关系之"为我"的意义,表征着对象性关系中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在于打破人的奴役关系而"解放成为人"或"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在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否作为人的中介被人所占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人"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考察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提出了人的类本质、类特性、类活动等具有哲学人类学性质的范畴,把唯物史观引进人类学,从而形成其具有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