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科学救国”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潮,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精神、科学教育救国论四种基本主张。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备科学内核、具有全球视野、重视历史传承、依靠精英领导。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7,(18)
今年“五四”青年节是共青团建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五四”和建团七十五周年,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作出决定,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首次颁发。 设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和宣传当代青年先进典型的力度,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健康成长,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3.
论“五四”人物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朴 《瞭望》1989,(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敢于根本抛弃华夏中心主义,彻底砸烂自我封闭的思想体系;五四人物敢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直指神圣传统,以天下为己住,敞开胸怀吸收西方文化,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在对待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五四人物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在“五四”运动中,无数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不顾身,奔走呼号,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  相似文献   

5.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爱国进步社团,在湖南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其功用和性质也今非昔比。结合在校从事社团工作经历,就新民学会的宗旨、会员资格、核心力量培育、导师配置、组织机构、会员交流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精英社团的启示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敏 《瞭望》1989,(18)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开端,造就了一代青年精英,成为国家的栋梁,并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民族文明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而进取拚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扬‘五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精准扶贫成为扶贫治理创新转变的新思路。由于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是组织性较差、自主性较低的贫困农村场域,因此农村精英人物在整合地方力量和进行资源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从精英主义的视角对梧州市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梧州市农村精英人物通过动员普通村民、增值社会资本、依托组织载体、创新精英管理等方式形成的"精英主导—农民参与"的扶贫路径有效地将扶贫力量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扶贫合力。在推动地方引进科学技术、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基础设施的资源生产过程中,农村精英人物也发挥了关键性力量。"梧州模式"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成功范本,诠释了精准扶贫因贫施策、因村制宜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魏红 《党政论坛》2005,(10):38-40
魏红的“业成于艺精——提高现代领导的信息素养”一文指 出,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成员的必备生存能力,也是现代人才综 合评价系统的关键指标。领导人才作为时代精英,作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的关键因素,作为领导活动的主 体,作为领导过程的决策者、管理者、合作者、学习者,领导人 才信息素养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领导水平、领导效能的关键性因 素。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林蔚 《瞭望》2005,(30)
第一眼见到郭为,很难相信那憨憨的一笑竟来自神州数码总裁。这位中国IT业界重量级人物、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总,既没有一般人心目中“IT精英”的那种新锐,似乎也缺少几分商海中人通常会写在脸上的精明。然而,他确实是IT界精英——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得主、几度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人物”和“最具远见的信息化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建党80周年献礼片《日出东方》以20集的篇幅,将20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10年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连在一起,塑造了建党初期中共领导人的群体形象。在聚焦的历史镜头中,观众们看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该剧凝聚了曙光初照中华民族的光辉时刻。该剧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编导擅长穿针引线,使人物与事件珠联璧合。镜头把建党这根“针”,穿进历史这条“线”,使全剧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片头用“巴黎和全”作导火索,用“五四”运动作引火线,以《湘江评论》、《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为起爆点,从黑暗社会的根底炸起,直到逐步动摇了危机四伏的反动统治为止。镜头展现的是20世纪风云变幻、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之际,我认为今天应提倡科学民主化,民主科学化。民主科学化即要求民主从笼统、抽象、永恒的原则走向条理清晰、界限分明、现实可行、具体可操作的社会管理体制,变成现代生活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毅然摈弃,至少是暂时地撇开那些超越历史阶段的理想化的民主,诸如“消灭阶级”,反对泛民主主义。只有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林云帆 《侨园》2007,(2):28-29
在海湾石油富国卡塔尔,有一位27岁的中国小伙被当地人誉为“功夫王子”。凭着一身绝技,他曾击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拳击精英及日本空手道高手,并在首都多哈创办了“少林武馆”。他教出的阿拉伯弟子,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中夺得奖牌,就连大名鼎鼎的半岛电视台,都称他是住“了不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启蒙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与救亡作为中国和现代思想史的一个双重主题。相辅相成。经过戊戌、辛亥之后,五四主要人物把重点放在启蒙、文化上,认为只有革新文  相似文献   

14.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从女性→人→女人的艰难历程。本文就此问题对庐隐、冯沅君、丁玲、凌淑华等“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女性形象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 ,相对滞后的政治文化是阻碍政治现代化的“瓶颈” ,因此 ,有必要对它发出“再三”追问。追问一是进行政治文化再批判的必要性在哪里 ,如何在再批判中凸显其指导、整合、铸造、调适政治现代化的价值与功用 ;追问二是必然融入全球化的政治文化能否以及怎样闯过“不被淘汰”、“体面融入”、“成为领先的一员”这“三关” ,用以服务于政治现代化 ;追问三是指导并推进政治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的基础生态要件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文化与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着力塑造政治文化精英载体。  相似文献   

17.
王学英 《民主》2004,(11):14-16
“精英”一词意为:“精华;出类拔萃的人。”(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是远远超出同类,在人群中为数极少的优秀人才。本文所谓的“精英教育”,是指长久以来,我国教育的侧重点始终在于培养少数尖子人才,而忽略了普通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五四”运动纪念日已经悄悄地逝去了一个多月。谈到文学、文化,总令人情不自禁地要想起“五四”。其实今年的“五四”也并非悄悄度过,以我狭隘的见闻所及,于光远约集了一些有识之士在“五四”前夕座谈了半天,听说有不少精辟的言谈,  相似文献   

19.
精英理论,又名政治精英理论,以对政治统治阶层或政治杰出人物的精深研究而在现代西方政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发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美国政治学者伦佐·塞里诺曾不无夸张地宣称:“现代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政治精英”(塞里诺:《统治者:统治阶级的理论》,1963年版,第3页)。  相似文献   

20.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至今已经过了八十个春秋。人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近日,重温“五四”有关史料,在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里,一位勇敢地支持学生运动,极力挽留蔡元培校长,与反动军阀政府进行顽强斗争的民主战士的光辉形象,着实令人敬佩。这位坚强战士就是我国现代民主革命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中国民主促进会杰出的领导人马叙伦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