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法律援助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救助制度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农村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我国法治建设目标的实现。应逐步降低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渠道增强资源配备,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建立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尝试将非诉调解纳入农村法律援助形式,不断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方式;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不到位,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农民的收入较少,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投入的不足等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基层法律援助体系,提高法律援助水平,提高执法者的素质,提升执法能力,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农业的投资方式,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环境、保障农民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农民负担依然有待减轻、城乡差距的拉大、村民文化的缺失、农民利益的表达不够等是农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力量,对农村的反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民的培育为农村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农民主体性的建构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在实践中,由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农民主体性的建构举步维艰.该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状,提出以农村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培养农民的能动性、以改变农民依赖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手段,锻造农民的自主性、以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提高农民的白为性、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前提,激发农民的创新性等建议,为新型农民主体性的建构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构新型农民主体性,要以农村社会实践为基础,培养农民的能动性;以改变农民依赖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手段,锻造农民的自主性;以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提高农民的自为性;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前提,激发农民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其中农民的法律援助问题是农民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建立健全农民法律援助机制极为必要.我国应尽早形成一个专门机构与一般机构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点面结合的农民法律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司法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目前我国农村,司法权威流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司法腐败的存在、司法独立性的缺失、司法救济的不力和农民诉讼能力有限。促进农村司法权威建设,必须加强提高农村司法的实然地位,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实现农村司法独立,创新农村司法制度,培育和谐的司法文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就业权益的缺失、农民就业竞争力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疏于管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弱化农民就业的现实与农村社会稳定的负相关:一是开拓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二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就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四是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如何保护农民权益问题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农民权益遭到漠视和损害的根源不仅源于我国长期存在着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多年来农民问题上的政策偏差,而且源于对农民权益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着的法律上的缺位。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及其法律援助,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要切实保护好农民权益,急需从宏观立法支撑和法律援助的微观运作双重角度来构建我国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10.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司法保障.分析农村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制度是法律援助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不很发达和法律援助需求日趋增长的状况下,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促进律师制度的完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援助主体之间在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产生的以法律援助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法律关系,文章从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分析了各类法律援助事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经费严重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要缓解法律援助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开发新的法律援助经费筹集的新途径。我国应借鉴国外法律援助资金的筹集方式,探讨拓宽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方式的对策,使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与传统法律援助相区别的标志。现代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在立法上、经费上、机构设置上都有充分体现。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立晚但起点高,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为缓解法律援助的需求矛盾,我国在确定国家是法律援助责任主体的同时,又将法律援助规定为律师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5.
走出法律援助困境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制观念发展的结果,国外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建立相应制度提供了借鉴模式。在我国,要有效地实施法律援助,必须寻求走出法律援助困境的对策,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可以将因经济困难和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重新纳入法律轨道,使这类最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纷争得到依法解决,对构建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种种问题,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诸多差距和问题。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首先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又充分考虑地区不同情况和差异的法律援助制度,并要完善立法,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法律援助权利,制定专门的法律援助法,完善部门法中有关法律援助的内容和地方法规、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法律援助机构存在着政事不分、重复设置的问题,没有建立起法定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过高,无法满足众多贫弱者的法律援助需求。《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经济为先导的农村改革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农村政治社会关系。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制的日趋完善,使得行政——政策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然而,农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民,他们的法律意识依然很淡漠,这成为当前农村法制建设的一大难点。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必须要谋求相应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