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前显现血手印一般均采用四甲基联苯胺试剂,这也是迄今为止显现血手印较为灵敏、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此方法对于深色客体却无显效。其原因是该试剂反应后的生成物——四甲基联苯胺蓝呈蓝绿色,如遇深色客体,则反差极小,以至看不出显出的手印纹线;另外对于血迹较浅的血手印,因与检材颜色背景反差弱,也不便于拍照提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一种显现深色客体上血手印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现场上,经常留有案犯的血手印或人体分泌物形成的手印。这类手印往往难以发现或只在承受客体上形成较弱的反差(如红色客体上的血手印、浅色客体上由分泌物形成的潜在手印)。为使这类手印反差增强,便于拍摄、提取,我们经摸索和实践,配制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显现剂。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案件中我们常遇到一些不宜化学处理的客体上的血手印,如深色、红色、各种花色图案等客体上遗留的血手印。为此,我们试图寻觅到一种科学的方法,既不毁坏血手印,又要使隐约断续纹线的血手印清晰可见。我们通过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佳的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浅谈血手印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印鉴定工作中,血手印的鉴定一直是较为复杂和疑难的。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场血手印的变化也千差万别,如血较多时,血迹可将乳突线及细节特征点覆盖;作案人在遗留手印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用力的大小、方向等原因,可造成乳突线与犁沟线的颠倒、交叉或相互间的变化,以致在检验该手印时很难区分哪一条线是乳突线所留下的痕迹,哪一条线是犁沟线所留下的痕迹。根据笔者的经验,血手印的鉴定要根据每一个现场提取血手印的不同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进行细节特征比对时,选择合适的“中心”,往往采取局部比对、整体分析、全面评断…  相似文献   

5.
死者黄××,女,42岁,悬吊于自家外屋门框上。在悬吊点木棱角处发现有麻纤维和少量血迹。门框西侧有模糊血手印3枚,并有糠皮,距外屋西门153cm处的地面有4cm×4cm涂擦状血迹及毛发附着,该门栓、门板处有流柱状血迹。距东门70cm处锅台及锅盖上有少许喷溅及滴落血迹,屋西北角水缸上的菜板上有带血  相似文献   

6.
血手印显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提出了采用荧光显现试剂显现血手印的新方法。方法 在比较使用联苯胺及其衍生物显现血手印的同时,实验了通过强氧化剂破坏血红素、沉淀珠蛋白,采用激活血痕、蛋白染色的方法,使血手印清晰显出。结果 显现效果不受客体表面颜色的影响,不受血手印遗留时间的影响。结论 适用客体范围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沾附于人体皮肤的手印血液,由于极易渗于皮肤皱纹中,并与皮肤上表层血迹分离成上下两层;用联苯胺液显现就会使上下两层血液同时着色,从而造成皮肤表面纹线混杂的情况。实践中,我们用指纹胶带提取后再进行显现,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方法是:(1)剪除皮肤血手印上及边缘的汗毛;(2)将指纹胶带固定于血手印外皮肤一端,向另一端轻轻均匀按压(不得产生气泡)二分钟,使之紧贴在皮肤血手印上;(3)将指纹胶从一端向另一端慢慢揭起后,使两端固定于物体上;(4)在粘贴血手印的胶带处涂上无水乙醇,待彻底挥发后,再用联苯胺液或孔雀绿液涂显血手印,使之呈翠蓝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打击工具的垂直抛甩状血迹形态。方法选择常见的菜刀、匕首、方锤、铁管作为打击工具。用沾新鲜鸡血5 m L的工具自上而下进行垂直抛甩,对距离垂直墙壁30 cm处形成的血迹形态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抛甩血迹的整体分布特征(跨度、宽度、密度)、起始血迹的形态特征(长度、宽度、接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匕首形成抛甩血迹的分布跨度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宽度上,菜刀最小(P0.05);在整体分布密度上,除菜刀与方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工具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锤较其他三种工具在起始血迹点长度上最长(P0.05);菜刀与方锤、匕首与方锤在起始血迹点宽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一类型的打击工具所形成的垂直抛甩血迹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可用于命案现场推断打击工具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四甲基联苯胺显现潜血手印效果很好,对于它能否推广应用到显现其他潜血痕迹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一些凶杀现场,犯罪分子除手指外,鞋底或足底往往也会沾有血迹,并在现场地面上留下带血迹或潜血的足迹,但这些足迹常常是不完整的,主要是由于鞋底或足迹沾血量不均匀,沾血量多的部分,地面上就会留下明显的带血迹鞋底花纹或赤足痕迹;血量少的部分,则形成潜血足迹.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痕迹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案例简介1 1 轮胎印压痕迹在交通事故中 ,人与车、车与车之间发生接触 ,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物质与痕迹形态的相互交换 ,在双方客体上会同时留下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印压痕迹的形成必须有三个要素 ,即造型客体、承受客体和作用力。造型客体、承受客体的作用方式不同时 ,所形成痕迹的种类、特点和形态是不相同的 ,造型客体的轮廓形态特征会直接反映在承受客体上。案例 1  2 0 0 2年 6月 2日 ,某路口 ,石某驾驶大货车由南向东右转弯时 ,大货车右前角与李某驾驶的两轮摩托车 (后乘其子 )相撞 ,造成二人当场死亡。经勘察 ,死者李某后腰部、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迹在非渗透性客体表面的干燥过程,建立基于Image J软件的血迹遗留时间推断方法。方法选取塑料板、玻璃板、漆层木板、瓷砖和铁片5种常见的非渗透性客体作为血迹的承载介质,分析不同靶面血迹干燥特征的时序变化,运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量化分析平均灰度值、血池比率和裂纹比率3项特征性指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塑料板和铁片表面血迹的平均灰度值变化率较小,裂纹比率较大。塑料板、玻璃板和瓷砖的血池比率较漆层木板和铁片的变化率大。依据血迹的特征量化指标拟合了不同时段血迹遗留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 建立了非渗透性客体表面血迹遗留时间的推断方法,可为犯罪现场出血时间的判定提供依据,为智慧警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不同高度滴落血在3种不同载体上的形态和平均直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现场一般都会留下各种血迹,如滴落状、喷溅状、流柱状、擦拭状、抛射状血迹等[1,2],能够反映出血迹形成的方式、受害人出血时的位置、出血后的活动情况以及案件发生过程中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据此可以重现犯罪现场所发生事件的过程,在甄别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将抗凝人血从不同高度垂直滴落在表面光滑程度不等的物体上,对物体上血迹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测量和观察,旨在找出垂直滴落血迹的特点及形态变化规律,为分析鉴别刑事案件现场的血迹特征提供实验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将滴管吸满新鲜的抗凝人…  相似文献   

13.
严正  李德模 《法治纵横》2013,(20):10-11
它是一种被称作高鼻羚羊的物种,最快每小时60公里以上的奔跑速度使它成为羚羊种群中的速跑健将,纵是如此,它仍难逃人类贪婪的捕杀。4470根带着斑斑血迹的羚羊角意味着有2200多头高鼻羚羊死于盗猎者之手,一根根带着血迹的羚羊角是这些昔日草原精灵发出的无声控诉……  相似文献   

14.
灰尘手印荧光增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手与客体表面接触形成灰尘手印时,手印上附着物可以遗留在客体表面,客体表面上的附着物也可以被手沾走,因此,灰尘手印中的物质成份不但含有灰尘成份而且含有汗液成份[1]。手印用“502”胶熏好后,即用荧光粉染色,或荧光染料进行染色,之后用乙醇将本底颜色冲洗掉,在紫外灯或多波段光源某一波长照射下观察其荧光手印。因为荧光粉和罗丹明6G等荧光染料对“502”聚合物有较强的优先吸附能力,从而使在自然光下观察不清的“502”聚合物亦能被染色。荧光染料由于其具有强烈的荧光效果,其染色效果较其它染料相比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光的激发下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体积的血滴以3种撞击速度垂直撞击3种不同介质形成的滴状血迹形态及大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8种不同体积(14~115IxL)的抗凝猪m形成血滴,以3种不同的撞击速度(3.1~5.4m/s)分别垂直滴落于白纸、玻璃及釉面地砖上,观察形成血迹的形态特征,测量其直径,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3种撞击速度条件下,在3种介质上形成的滴状血迹直径均随血滴体积的增加而增大,血迹直径与血滴体积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可得出回归方程(回归模型R2〉0.85,P〈0.01);介质表面越粗糙,血迹直径越小;仅在自纸上发现血迹边缘有突起形成,且其数目随血滴体积的增加而增多。撞击速度及血滴体积存在较好的多重线性关系,可得出多重回归方程(回归模型R2〉0.90,P〈0.01)。结论垂直撞击形成的血迹形态及大小与血滴体积、撞击速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望用于推测出血源位置、受伤体位及出血部位载体。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和实践总结,经多次实验后,总结出对于油迹光滑非渗透客体上遗留的灰尘加层鞋印,利用银粉或磁性粉显现效果较理想,方法简便,材料消耗少,显现的鞋印花纹清晰,易提取,保存时间长,是一种对于油迹光滑非渗透客体上遗留的灰尘加层鞋印提取之有效的好方法。1显现原理此法利用油脂对粉末的粘附性以显现鞋印。当鞋与薄油脂相接触时,由于鞋底的压力和鞋底上的灰尘的作用,使得与鞋底花纹接触处与未接触处的油脂厚度发生变化,而且由于鞋底各部压力不同也使重压部位与其它部位油脂厚度不同,另外鞋印上灰尘遗留在客体上形成加层灰尘…  相似文献   

17.
四甲基联苯胺重复显现血手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的方法大量地用于犯罪现场遗留血手印的显现。由于受到四甲基联苯胺和过氧化氢配制的浓度过浓或过淡,以及照相取景角度,配光方向,曝光量和反应形成的四甲基联苯胺蓝易褪色等因素影响,有时会给手印的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通过用四甲基联苯胺对血手印重复显现,较好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介绍如下。1原理新鲜的血手印经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褪色(四甲基联苯胺蓝易褪色)之后,形成陈旧的血手印。由于陈旧的血手印的血液中的过氧化酶失去活性,不能参与反应,但在血红蛋白分子内…  相似文献   

18.
浅谈血迹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命案现场上血迹(bloodstain)的分析已越来越受法医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复习国内外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发现存在血迹分类较为笼统、某些概念尚不明晰的问题,比如:将器械作用于有血处所引起的血迹和挥动沾血的器械所产生的血迹一并称之为喷溅状血迹,血掌指印及血足迹缺乏明确的归类等等。所以,实有必要对血迹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为此,笔者斗胆将血迹的分类进行归纳,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根据血迹形成的机制不同,结合血迹的形态特点,笔者以为可将血迹分成10种类型。1喷溅状血迹喷溅状血迹(projecte…  相似文献   

19.
血迹分析在现场血迹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雄  丁露平 《法医学杂志》2009,25(6):462-464
对命案现场血迹的研究和分析历来是命案现场勘验及现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对现场血迹的研究分析侧重于对血迹形态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判断血迹来源与形成机制,进而推断血迹与案件或犯罪事实之间的关系和过程[1]。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照相显现深色衣料上血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近红外反射照相技术,显现深色衣料上的全血及稀释血迹。方法取单个体人全血,用纯净水分别以1∶4、1∶8、1∶16、1∶32比例稀释,并立即将稀释血及全血分别滴落在10种组份共21块深色衣料上,使其自然干燥形成血迹,用普通数码相机及专业红外数码相机,分别对血迹进行拍照获取彩色图像及红外黑白图像。结果红外照相显现血迹优于彩色图像;不同衣料相同浓度稀释血迹的红外图像存在差异;相同衣料不同浓度血迹的红外图像亦有所不同。结论近红外红外照相可以很好地显现深色衣料上的血迹,血迹的红外图像形状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稀释血液所形成;血液浓度对红外显现结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