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宪民 《新视野》2006,(4):59-61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是中国社会在深刻变革和转型过程中日益突出地提出的重大课题,我们应当科学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要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风尚,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风尚,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它体现了伦理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教育宣传机制、道德修养机制、带头示范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等实践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新萌 《世纪桥》2007,(6):32-33
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良好状态。本文通过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揭示了国家公务员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最后从职业要求和践行机制两方面对公务员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人格的二重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敦国  朱广荣 《求实》2007,1(2):35-38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由此决定的社会人格和个体人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而荣辱观的混乱和颠倒又直接根源于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分离,根源于人格的二重化。因此,只有重建人格的统一性,才能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格二重化的条件下,国家、政党、政府是社会人格的代表,应当扶持贫弱、防止行业和社会分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认同和可供依赖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经验是消除人格的二重化,重建人格统一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望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也应当对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的道德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拥有共同的道德基础,遵循共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与道德分化,直接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和荣辱观的错位,对社会和谐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秩序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底线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平军  王泉 《实事求是》2007,195(2):9-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底线伦理价值,可以从底线伦理所应具有“植根文化传统、具有普适性、衬托更高层次的伦理”等三个基本特征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正伦理是人伦之理,是道德哲学。伦理秩序是多数人认同并尊崇的主流价值规范。伦理秩序,古今中外原本有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视它、重视它。社会主义伦理秩序是符合当今中国实际的伦理秩序,是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伦理秩序,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的伦理秩序。社会主义伦理秩序,与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共同作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是从价值取向看,社会主义伦理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辛世俊 《学习论坛》2006,22(5):8-10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乔法容 《学习论坛》2006,22(5):10-12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胡隆辉 《学习论坛》2006,22(5):12-14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组织河南省伦理学界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八荣八耻"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思路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来源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与制约。荣辱观一经形成,得到大家的认同,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后,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荣辱观作为一种历史的惯性机制,不仅构成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在认同、体验、制度、环境等科学路径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德榜样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引领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玲 《世纪桥》2007,(10):35-36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时期的道德标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温州人仍面临严重的权益缺失问题。利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外来务工人员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指导政府职能转变,最终实现温州本地人与新温州人内化共融,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温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伦理秩序,客观存在。在我国,社会主义伦理秩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伦理秩序的认识 伦理是人伦之理,是道德哲学。伦理秩序是多数人认同并尊崇的主流价值规范。伦理秩序,古今中外原本有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视它、重视它。  相似文献   

17.
祝爱芳 《世纪桥》2012,(17):41-42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什么是荣辱观,人为什么会有荣辱观,又为什么要有荣辱观,社会主义义荣辱观和一般荣辱观的区别以及树立社会主义义荣辱观的社会价值等哲学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对于我们解读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艺华 《理论导报》2007,(11):34-35
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德治为本"的社会,行政伦理在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传统行政伦理必然走向现代化。那么对行政伦理进行历史的梳理与观察,探讨其演变的历史必然性,对于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安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如何使这一伦理道德观念有效地作用于社会,真正转化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是整个问题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变革或转型时期,相对合理的制度安排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成果。要正确理解“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尚义与求利、个人与社会、劳动与享受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