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无执政党的多党政治制度",在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的党没有组阁权,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由国家杜马同意后履职。俄罗斯存在"政权党"也就是支持总统和政府的党,但没有执政党。"政权党"在当代俄罗斯的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的超级总统制和没有执政党决定了俄罗斯"政权党"的形成,从"政权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俄罗斯的国家治理中还需要时间。针对这一俄罗斯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党建设的独特现象,本文对当代俄罗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政权党"现象的本质、产生的原因、未来与前景进行初步探讨。2 012年前后的"倒普"平息后,作为"政权党"的"优势党"政治垄断不再被完全接受,但是"政权党"当前的形式在最低限度将会被保留着。  相似文献   

2.
当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无执政党的多党政治制度",在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的党没有组阁权,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由国家杜马同意后履职。俄罗斯存在"政权党"也就是支持总统和政府的党,但没有执政党。"政权党"在当代俄罗斯的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的超级总统制和没有执政党决定了俄罗斯"政权党"的形成,从"政权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俄罗斯的国家治理中还需要时间。针对这一俄罗斯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党建设的独特现象,本文对当代俄罗斯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政权党"现象的本质、产生的原因、未来与前景进行初步探讨。2 012年前后的"倒普"平息后,作为"政权党"的"优势党"政治垄断不再被完全接受,但是"政权党"当前的形式在最低限度将会被保留着。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个时期以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和我们党面临的"四种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性,"两个一百年"交汇期的关键性,我们党将制度治党提升到全新的历史高度,凸显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的新特点,发挥了制度建设贯穿党建全过程的新功效。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将执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相融合,将党规与国法相衔接,将制度建设的问题性治理与结构性治理相关照,不但实现了执政党治理的新探索,而且通过完善党在组织、领导、自身建设和监督保障等各方面的法规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实现执政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步推进,有效消解党政冲突的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中,政治认知力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指标,它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方向性,避免一个大国犯颠覆性的错误。政治认知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对政治制度决定性作用的认知程度,"飞来峰"式的政治制度,必然导致无效治理甚或国家失败;而根植于本土的政治制度,具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文化传统的滋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政党组织与政党制度的形成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政党的民族属性、政党制度的民族因素都-常明显.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现代国家也要通过加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维持政党政治的稳定性与常态化等来发展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理解这一问题离不开对执政党与基层社会关系的考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以现代国家建构为目标,凭借强大的政治组织能力,造就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特有形态。十九大以来,执政党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基层党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党的基层组织构成了新时代国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载体。然而,党的基层组织在引领和服务基层社会中依然存在组织涣散、功能缺位和治理失效等问题。在应对新挑战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加强政治建设,不断转换功能,通过价值引领与社会服务凝聚人心,从而使执政党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经国序民”在于“正其制度”。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制度现代化,而国家制度体系的关键又在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发挥着主轴性和支柱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迎来新一轮“制度转向”,政治制度建设提速增效,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提炼和拓展完善,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更新已成为国家治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容体系、内在结构和基本功能切入,以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为总体框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实践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从规律结构、价值结构、层次结构与逻辑结构四个维度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结构进行了理论阐释,进而指出转化与载体功能、协调与稳定功能、动员与整合功能、代表与回应功能、规范与治理功能以及激励与创造功能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合法性生长的土壤:共产党执政体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合法性关涉政治制度的尊严,社会转型对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提出了挑战.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面对社会转型导致的合法性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遵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通过明确定位、活跃组织、开放空间、宣传动员等途径,催生新型社会结构中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新蔡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建国以后,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开始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时期。执政党的地位使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而这种考验又确实是十分严峻的。第一,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党在执政前进行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对执政党的建设是十分宝贵的,但是,执政以前和执政以后是党的建设的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国家治理概念强调了转型社会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到了治理理念所强调的社会诉求,是一个更为均衡和客观的理论视角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这既体现了执政党创新理论思维的科学精神和开放态度,又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者对于中国政治实践的学识积累和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历史上缺乏公共治理传统,改革30年来公共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微观分析看,上海市某街道"党建共建"活动显示出公共治理的某些特征,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着其在公共治理中的特殊地位。案例所展示的执政党与公共治理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特色公共治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人大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根本任务,在行使国家职能中,以民主形式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极大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也将为人大制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人大必须积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加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效率化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实现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首要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要求充分发挥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武器,要促进重大利益关系协调和合理调整,实现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和有效,推动广泛社会共识形成,促进"同心"实践。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与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关联在于,革命化的现代国家缔造过程致使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革命胜利所依凭的"群众路线"发展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国家运动,进而形成了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的局面;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意味着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零和博弈模式,在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中国国家治理的特殊性在于需要实现执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需要我们对群众路线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价值层面的群众路线即党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应该转化为国家宪法和法律对于公民个体权利的保障;同时凸显群众路线对党的约束作用,并且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公民和社会对党权、国家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在权力体系上实现党权、国权和社会自治权利的各归其位。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完整开放的巨系统,有了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才有可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可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一定的"门阶条件",包括:实现依法治国,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且边界清晰;社会治理秉持协商共治共赢的实践路径。实现这些"门阶条件"的纽带则是执政党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理目标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20.
列宁是马恩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在去世前短暂的三年时间里,列宁对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创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尤其是针对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国家治理新形势提出了可贵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但由于个人、政党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未能落实,留下了遗憾,也给我们对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