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一个朋友的博客,发现他最近在思考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我问他怎么忽然有了这种感慨,他便讲了一个他朋友女儿的故事:话说那家的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去买五毛钱一个的蛋饼。付过钱之后,她在接蛋饼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小姑娘当时一下子不  相似文献   

2.
同一天空下     
一 2000年6月的一天,我懵懵懂懂地挤上了一列西去的列车。当时,我正在郑州火车站送一位南归的朋友,接到了去三门峡采访的任务。送走了朋友,刚好看见一列郑州开往成都的火车停在那里,我想郑州到三门峡只有四五个小时的行程,一冲动就亮了记者证上去了。上去以后我才发现,这是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老式车厢,没有空凋,车厢里挤满了人,大都是民工模样,地上、行李架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和包袱,连过道上都是,闷热的空气里充满了劣质烟草和臭汗味儿。我站在门口,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我已经好久没有坐过这种列车了,这种感慨好…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镜子     
人们常说心灵是一面窗户或镜子,心地善良就会映射出爱与包容,心地丑恶则折射出人性的卑劣卑劣。而我觉得,孩子的心灵更是一面镜子,他反映出更多的是天真和爱心。一次,我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电梯里的镜子有什么作用”的节目,心里非常感慨。电梯里的镜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于是向我的学生也提出了这个问题。经常出入电梯,就会发现许多电梯里都装了一面镜子。最初,我觉得这面镜子可能是为了整理衣冠之用,或者是为了扩大空间感。然而,我那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却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一个小妹妹晃着头告诉我:“每次我和妈妈乘电梯的时候,妈妈总…  相似文献   

4.
爱莉 《思想工作》2006,(2):44-44
2004年末,我到美国讲学,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孩子怎么会面有菜色?“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做乞丐?”我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孩子上的这叫什么幼儿园啊?”杰克开着车,笑着向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幼儿园里正在搞一个为期3天的“要饭”课,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整个幼儿园里,只有少数几个孩…  相似文献   

5.
好些朋友谈及张元,感觉是这名挺有创意挺聪明的知名导演怎么仅仅“出于好奇”就稀里糊涂吸毒上瘾、进拘留所了,太不可思议,简直闹笑话。 我却不觉好笑。张元悔过自白,他第一次接触毒品在2007年,当时一个酒吧里,一帮文艺圈朋友聚会,“当看到有人吃了摇头丸很亢奋,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是出于提神,也跟着吃了”。我看很真实,且具典型性。因为一个“好奇心”,实在是诱拐过太多的靓女俊男轻易越过雷池、踏上毒途。  相似文献   

6.
随便扯两件小事。一个朋友用自行车带着妻子上街 ,事前说好了到十字路口下来 ,以避开警察。两口子边行边说话 ,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一直骑到了警察的面前。警察大喝一声 :“上脸 !”妻子这才慌慌张张跳下车来。朋友一边给我讲这事儿一边乐 ,因为他既没有被罚款也没有举小黄旗,觉得这个警察还蛮有人情味儿。另一件事是我上班时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的。一个中年人骑着自行车左转弯 ,迎面驶来一辆坐着两个警察的摩托车。自行车转弯转早了点儿 ,摩托车的车速快了点儿 ,也便具备了发生事故的条件。还好 ,就在摩托车和自行车接触的一刹那 ,双方都及…  相似文献   

7.
刘翔 《人民公安》2006,(10):45-45
俄罗斯人是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他们的业余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海参崴待了几天后,我总算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正如导游小宋所说的那样,如果俄罗斯男人工作一天可以挣到100元钱的话,那么,他就会想,这钱够他花三天的了。然后,在以后的三天里,他就会去喝酒、赌博,花完了才继续工作挣钱。总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俄罗斯人的追求生活的特点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在海参崴的几天里,每到傍晚时分,我们便会看到在市区的几个主要街头、海滩,都可以看到俄罗斯年轻人在饮酒、狂欢。成双成对的恋人、情侣海滩边旁若无人地拥吻着;…  相似文献   

8.
1 美国丈夫的最大挑战: “金钱”与“使用” (口述者:林小玲 46岁 已婚6年)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广西桂林某中等专业学校任教。 6年前嫁到美国后,在一所中学教中文,我的美国丈夫大我10 岁,也是一名教师。我嫁给美国人并不是为了出国,就因为美 国男人处事简单,好相处。 在中国,两个人一结婚,就好得象一个人似的。而在美国, 两个人无论好到什么程度也是两个人,在钱上分得清清楚楚。 这并不等于离心离德,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当我和先生结婚前,他要求我在一份财产公证材料上签 字,说明婚前他的财产与我无关,我心里确实不好受。我打往 中国的长途电话费他都向我要。有一次我接我的中国朋友从机 场回来,10美元的汽油钱,他当着朋友的面也向我要,的确 让我下不来台。  相似文献   

9.
某天晚上,当一幅图片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打开时,心头被那个场景重重地敲击了一下。一个山谷里,满坑满谷的红色小房子,一束区域光照着其中小片地方……那幅图片是从杂志上扫描下来的,标题是"成就摄影大师的10个地方",而图片上的那个地方叫色达,准确的说是色达的五明佛学院。于是,后来的某个下午,当车子转过一个弯之后,铺天盖地的红色小房子径直展开在我的面前,那是一座城池,而我只能说没有言语足以形容那种震撼。同去的朋友中有一个是第二次去的,我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那种景象时曾发了一条短信给我,他说:"我的眼泪,哗——一下就流  相似文献   

10.
朵西亚 《台声》2013,(3):98-99
第一次看到他,是很有趣的。 那是一个很安静的艺文活动。 当他与朋友走到我身边坐下来之前,像是有一台无形的扫描机,清楚的具象:超高的身形、很短的发型、一身轻便的运动服、脚上是一双凉鞋,他放下一只大背包。他是这场合里我不曾见过的“陌生人”,且年纪很轻,像学生。他说他不是学生,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相似文献   

11.
从什么地方吹来奇异的风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风啊你能否轻点儿吹让我这个统战老兵能继续在这河流里勇敢地航行/借助你的帮助我不怕激流险滩波涛汹示因为新阶段的统战工作刚刚玲上征程…老兵就把它紧紧地紧紧地她在胸口/老共把它挂在祖国地图的旁幼从此这两张地图便成j他沉甸甸的挂念挥不去的乡愁二十年前他风华正茂刚刚告别军营/意气风发谈笑英雄天地间/可踏进统战部的门槛儿还是一个兵进门的第一眼他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祖国地图/面对地图他沉思了许久许久他看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和大陆/凝望着那浅浅的海峡他想到了等持游子望断秋水母亲的…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尿片   大哥大嫂都是某监狱的管教干部。有一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到他家小住。一次,我不经意地把一块尿片放到了茶几上,大嫂看到了,立即拿起来说:“怎么把这种东西放到茶几上 ?”   “这尿片可是我用汰渍洗衣粉洗了又洗的,干净得很。”我开玩笑道。   “可尿片终归是尿片。”大嫂一向是个严肃的人,便很认真地说。   我没有再和她争辩什么。握着这块平常的尿片,却忽然想起了素日里哥嫂对犯人出狱后新生之路的状况所发的感慨。他们曾说:犯人在法律意义上虽然不会是永远的犯人,人们也口口声声地说不会再歧视他们,但是在…  相似文献   

13.
写下这个有点儿长的题目是因为刚刚看过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赵昂在我的脑海里幻化出的景象令我着迷。在一个人们普遍对权力、金钱、享乐更感兴趣的年代,至少还有一个人,沉缅于思想,并从那么遥远的地方,给我寄来了思想的礼物,于是这礼物便显得尤其珍贵。合肥是一个被湖水环绕的城市,记得有一个月夜,我们漫走过湖堤,现在回想起来,就仿佛看着他一个人走进粼粼的波光里。赵昂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我们的相识可以追溯到许多年前的《警探》杂志笔会,无数次的相聚和交谈的片断,日积月累地增加着我们熟悉的程度,包括这期间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心中那幅画     
<正>那年,我正念初中。父母经常出差,便把我寄养在姑妈家。姑妈家在一个长长的小胡同里。胡同里只有晨和我是学生,而且在同一所学校,自然就成了朋友。晨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话斯斯文文,是高二文科班的学习委员。星期天,他经常背着一个绿色的画夹,骑着自行车,载我去公园写生。还给我讲什么是国画、油画,还有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我常常托着下巴静静地听着,心里充满了崇敬。我们常常碰到他们班两个来自北方的女同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企业效益不好,我内退在家,想再干几年,苦于没有适合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晨练时结识的朋友介绍我到一个公安机关家属院值班做门卫,使我有机会看到警察生活中的几个侧面。 门卫室前是个过道通向院内,每天主妇们、老人们都会在门卫室边坐一坐,聊一聊,我便听到了警察家庭的许多琐事。 那是我上班不久的一天,下午下班时分,门卫电话铃响,对方说找宣传科胡科长,正好他从外面回来,接到电话,只听他说:“算了吧,明年让他再考一次吧,谁叫他离重点线还差一分呢?不麻烦你了。”刚放下电话,他爱人小赵和儿子小青进来了,看到胡科长接电话就  相似文献   

16.
木渎是个地名,在公共汽车站的牌子上看到的,我问了问当地人,说是离开苏州市区的一个镇子,新近开发出来的旅游点。于是上公共汽车,两元钱便到。下了车,却不知道东南西北,身在木渎,不知木渎,便是我这样了。转身见了三轮车,一步跨上去。车夫很认真地告诉我,在木渎,最好的园子就是严家花园了。他把我送到那里,我的浏览也就从严家花园开始。进了门,看到有一个刚进门的旅游团队,导游说:河北来的朋友不要走散了。我便混身于其中,冒充河北人。这样,省了花钱找导游。 走到正房的时候,导游让大家抬头看正梁后面,有什么跟一般人家不一样的?果然看出…  相似文献   

17.
俄国作家科雷洛夫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伸展我的根子吧,我根本就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的头顶上结成了一个道地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住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荫将要一直遮蔽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  相似文献   

18.
他九岁的时候上午上学,下午帮人送面。肩上扛着一个大托盘,托盘里放六碗面,一天下来可以赚五角到一元。他往妓院送面的时候,总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缩在墙角里,等待在妓院“上班”的妈妈。他每次送完面就和她玩一会儿。她妈妈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总要回过头对他苦涩地一笑。这茫然的回头、苦涩的一笑,便一直叠影在他的脑海里。当他成为在全球拥有400多个营销点的“傲胜”公司老总的时候,他说:我是白手起家的,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所以不担心失去什么。不要羡慕别人已经有的,要确立自己的志向。他就是沈财福,新加坡的著名企我们的产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咱们在这就像树上呆着的鸟儿,爱上哪棵树上哪棵树。不像上敬老院的,他们呀,算是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郭增培老人摇摇头,开始感慨他拥有的自由,这位老人赖以栖息的“大树”便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地铁口的北新仓胡同,这个胡同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到夏日的傍晚,郭增培老人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蒲扇,挪到北新仓胡同口,在这附近闲逛的是他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许多朋友同他一样已到了耄耋之年。北新仓胡同有几百位像郭增培这样的老人,他们过着与郭老人相似的简单的生活,他们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体一致的,早晨到鸟市溜溜鸟,中午…  相似文献   

20.
补鞋     
我的皮鞋虽然不是经常地穿,但还是不到一年就坏了,坏的不是别的部位,是鞋子底部后跟外缘被磨穿了一个洞,二只鞋子都是如此。因为面料还不错,丢掉异常可惜。所以,我便产生了修补一下的念头。昨天,与朋友w逛街,路过市场路口的时候,看到许多补鞋摊位,于是,我便对朋友说:“我补一下鞋”,说完,便向第一个摊位走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