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政法论丛》2021,(3):92-102
民法典人格尊严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权的规定为未成年人医疗决定问题中尊重未成年人意愿、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奠定了法理基础.依民法典监护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医疗享有代理决定权.依民法典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限制行为能力的"成熟的"未成年人享有对"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特定类别医疗事...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公众维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认为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倾向于主动维权。然而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基于对权利概念和维护行为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在维权过程中陷入误区。一系列典型事例揭示出迷信行政权力、重实体轻程序、滥用权利、缺乏法律信仰等法理学层面上的患方不稳定因素。而相对于医方因素和社会因素,患方不稳定因素易被忽视,以致无法全面、客观分析当前日趋尖锐的医患冲突,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因筛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的公共健康手段.在基因筛检医疗关系中,医疗机构应将基因筛检的目的、内容、程序、可能的结果、可能的选择等信息告知受检者,受检者享有知情后同意的权利.对于筛检结果,医疗机构应向受检者告知,提供后续解读与遗传咨询,并应采取保密措施,未经受检者同意,不得向雇主和保险人透露.受检者对筛检结果享有隐私权,为公共健康等目的限制隐私权的情形应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除政府强制性筛检外,受检者对基因筛检享有自主决定权.政府为了公共健康的必要目的,在法律授权下,可以要求民众接受基因筛检,但应避免对个人身体权和自主决定权的过度侵害,所选手段应限于侵害最小.  相似文献   

4.
冯象 《中国法律》2010,(2):8-11,63-68
近年来,公权力滥用现象屡有发生。而所谓“公权力”,已成为学界的行话切口,把官场腐败抽象化,用来跟另一个抽象概念“个人权利”对照。後者又往往理解成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公民享有的人身、财产和社会文化等权利,而政府对之负有依法保护的责任。三十年法制建设,天天这麽宣传,称之马“普法”。  相似文献   

5.
6.
公司解散纠纷近年来迅速增多,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上海法院近5年公司解散案件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从具体案例和统计数据入手,可以发现审判实践中公司解散纠纷在"严重困难"和"重大损失"的判断标准和判断主体、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判断标准、其他严重困难的具体形态、股东不当利用甚至滥用诉权、替代性机制以及诉讼财产保全的范围和解除保全、关联程序的衔接等方面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此提出细化"严重困难"及"重大损失"、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其他严重困难的认定标准,增强股权转让的可操作性,增加强制股权置换、任命临时管理人、公司分立等替代性手段,探索法院与政府有关部门化解公司僵局的联动机制,明确规定公司解散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范围和方式应以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为限,并在立法层面上对公司解散诉讼和司法强制清算等程序之间建立衔接机制等相应的司法对策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医疗知情同意权是国际上公认的病患具有的基本权利,其建立的伦理基础源于病患人格权的尊重、自主选择权的行使、医务人员善的道德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排除情形,必须加强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才能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有利于司法机关全面掌握未成年人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对司法机关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正确适用法律,对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同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调查主体不统一、调查程序启动过晚、相关机构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侵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调查工作的普遍开展。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探讨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朝霞 《法学杂志》2012,33(12):62-67
该文首先研究了作品被转载过程中引发的相关权利人的作品权利实际所面临的种种权利被漠视和被侵犯的表现。其次,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的原创作品的作者权利和首发原创作品媒体的在转载过程中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奸淫是强奸罪的结果(目的)行为,而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是其手段行为.由于强奸罪的保护法益是妇女的性的自己决定权(性自主权),而妇女是否同意性交,或者说性交行为是否违背妇女的意志,成为是否侵犯妇女的性的自己决定权的表征,因此,强奸罪的手段行为的意义在于表明奸淫(性交)行为是在违背妇女意志的情况下实施的.既然如此,违背妇女意志应为强奸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第三方调解在化解医患矛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日渐成为调解医患纠纷的主导模式。但从其调解绩效来看,与其他模式一样,同样也存在许多亟待改革与完善的地方。如人民调解执行率不高、行业调解法律效力差、保险调解理赔难度大等均严重影响了第三方调解绩效。为此,有必要从明确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规范行业调解的行为准则、解决保险调解理赔难问题等几方面出发,提高人民调解的权威性、提升行业调解的公信力、提高保险调解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第36条将著作权法中的“通知—删除”规则扩展至专利、商标等领域,但未根据专利的特点构建相应的配套制度,导致“通知—删除”规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被部分专利权人滥用,引起错误投诉纠纷频发、被投诉人寻求救济困难、电商审查义务不明、诉前禁令形同虚设等司法困境.为此,法院在实践中不得不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弥补这些缺陷,一方面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进行类推适用,另一方面对特定概念作扩大解释.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通知—删除”规则适用中的各种困境,必须通过立法层面的修改与完善,故建议对《专利法》进行修改,明确规定错误投诉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通知—删除”规则改为“通知—转通知—删除”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电商承担一定的实质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关系出发,分析检察工作存在的困境,并针对此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专利权滥用在专利诉讼领域有增多的趋势,但对专利权滥用问题,人们认识尚不一致,司法审判中实际做法也并不统一。通过选取几件典型案例,并从实证角度进行类型化分析,以期认识问题的本质,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意愿只有与民众意愿达成共鸣,才会更好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在对"光盘行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光盘行动"能够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为政府今后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人民司法》2012,(17):94-97
近年来,涉诉信访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一方面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不断提升,为解决上访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牵涉了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是涉诉信访总量持续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笔者从涉诉信访的功能定位入手,对信访现状及其源头治理等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肖汉宇  公婷  劳婕 《公共行政评论》2020,(2):125-141,198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社会环境上的差异,既是廉政建设区域间合作的挑战,也是机遇。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行贿意愿的差异呈现。因此,了解社会环境对行贿意愿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廉政治理策略,也凸显不同地区之间信息交流和治理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人们的行贿意愿会有怎样的差异?受到哪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行贿意愿差异的比较研究对廉政合作治理具有什么理论和政策涵义?新制度主义理论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2019年在香港与大湾区A城市所作的问卷调查为不同地区相异的社会条件下的行贿意愿差异提供了分析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贿场景所预示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市民行贿的意愿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制度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社会条件不尽相同、而经济和社会交往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抑制跨境贿赂是廉政合作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柳 《法学论坛》2020,(2):24-35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核义务"履行难"困境在法理上源于将食品经营许可等资质资格简单等同于食品安全的理论误解;制度设计上源于立法配套缺乏、立法衔接不到位以及立法规定模糊等问题;技术难题源于大数据运用不足。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核相关案例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立法科予平台的法定义务并没有得到较好履行,立法设计与法的实效相去甚远。破解审核义务困境需要将此公法义务进行技术上形式审核的定位,并构建基于大数据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食品监管部门与平台联动治理模式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监管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患间的"关系信任取向"明显,医生被赋予高角色期待,不同科室、不同等级医院及城乡医疗机构的医患信任水平差异显著。近年来我国医患信任水平持续下滑,具体表现为医患纠纷与暴力事件的发生频次上升、对医疗服务满意的患者比例减少、医患彼此的评价及信任度降低等方面。已有研究集中于患者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契约、医务工作者的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对医患信任的影响,注意到医患信任具有影响医患双方态度与行为以及临床疗效的功能,然而医患信任危机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医患信任建立和维持的过程机制仍不明晰。同时,医患信任现状评估和测量指标构建还不够健全,医患信任关系的行为决策实验设计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犯罪治理存在犯罪圈划定有一定偏差、罪名界限模糊、出罪机制不足的现实困境,其原因在于现有治理路径未妥当应对风险社会现实挑战、未深度契合数据要素转型需求、未有效贯彻数据治理刑事政策。为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应强化数据犯罪精准治理、完善刑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拓宽除罪化路径、优化数据合规机制,数字赋能数据犯罪防治、高质效管控数据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