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年5月1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要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其评估结果为依据,严格遵循工作程序,严把立项关,及时公布地方标准,加强宣贯和跟踪评价;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清理,对已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及时废止相应的地方标准。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和政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9,(1):78-83
食品风险评估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食品及其相关产品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予以评价,得出其安全与否的判断。作为一项科学理性的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实施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可以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增强公众对于国家食品质量的自信心。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当把握组织机构、程序规范、科学顾问、公众参与等改革重点,推进风险评估的法制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保障,明确风险评估机构内外职责;健全风险评估的启动程序,不断细化风险评估的操作程序;完善风险评估的科学顾问制度,完善任免规则、改进行为规范、建立同行专家外部评审、加强责任追究;通过规范评估信息发布、强化风险交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3.
戚建刚 《中外法学》2014,(1):70-102
食品安全风险属性存在现实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之分。两类风险属性模式对食品安全风险议题之形成、食品安全标准之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沟通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等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各个环节隐含着不同意义。作为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食品法律制度应当从整合两类风险属性模式优势之角度出发来设计,在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理性/科学与民主/公平之间获得恰当的平衡。以此为基础,我国食品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超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机关",建构以"辩证对话"为核心的分析性和合作式监管程序,注重软法之治并倡导柔性监管措施以及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超级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1988年,Kasperson及其合作者创立的"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以风险的社会属性为基础,揭示了风险在传播过程中的放大过程。通过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可以发现该分析框架对食品安全风险放大具有解释力。为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社会放大,不能止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而应当构建以多重食品安全风险为对象的风险评估法律制度,构建灵活多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探索食品安全风险社会放大的法制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5.
论预防原则在食品安全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原则是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之一,在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立法中表现为基本原则、风险预防措施或风险预防方法。科学不确定性是风险预防的前提;根据风险预防原则采取措施要符合比例原则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后续的定期审查考核风险预防原则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必要性。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将预防原则落实为具体的规制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涉主体为基点,通过考察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专家和普通公众四类主体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中所承载的不同角色和功能,可以抽象出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两种模式。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模式,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强化了该模式。面对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自上而下的规制模式在风险议题形成、安全标准制定、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沟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全面挑战。相互合作的规制模式有当代政治法律理论和国外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经验的支持,有助于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所需要的理性与感情、科学与民主之间寻求尽可能的平衡,符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现实需要。在规范层面上,该模式的制度框架由核心制度、支持性制度和技术制度构成。  相似文献   

7.
论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之风险分析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对食品中存在对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价,通常包括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殚(risk management)和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三个部分;风险分析是制定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现,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理念;探索该原则在我国实现的法律机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确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明确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者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加强了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食品广告的监管,明确了食品安全的事故处置机制,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  相似文献   

9.
朱杰 《中国卫生法制》2012,(1):41-43,55
本文对《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全国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五项具体措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紧制定完善各级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并切实贯彻执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强化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督;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管。  相似文献   

10.
范凯 《政法学刊》2013,(5):35-37
目前,我国风险评估机构属行政序列,其评估工作不能独立、科学的运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职能无法发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有独立运行的必要性,为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独立运行,应列入人大序列进行理论探讨,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丈归纳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制度,从TBT协定角度阐述了"技术法规"的概念,分析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属性及其应当遵守的规范:从SPS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及其应当遵守的原则.在WTO框架下考量食品安全标准,有利于强化食品安全,增进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表明我国在食品安全存在一些问题,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和出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5年2月1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到不合格检验结论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民众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信任主要是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规制的唯科学主义倾向造成的.科学知识在事实上“俘获”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法律规制,并将其锁入在这种被“俘获”的境地中,从而使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规制具有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规制之所以体现出唯科学主义倾向,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还是在以传统工业社会中理解风险的方式来理解当下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问题.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再仅仅只是一种运用科学理性的活动,它也需要社会理性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5.
梳理各大民主党派关于食品安全的提案发现,宏观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机制,食品监管体系改革;微观的危险预警与风险评估机制、检验检测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依然是食品安全领域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科学、系统性地防范食品安全危害、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分别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加以确立。目前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但无论在机制的完善度方面,还是在风险评估发挥的作用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以便应对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进展,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机构改革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着力解决非法行医的突出问题,在打击非法行医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6个部门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目前,该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东方 《江淮法治》2009,(2):48-48
食品对民生关系重大,所以欧美国家对食品管理实行企业自我监督和国家统一管理双重检验制度,管理的效果很不错、当然说到底,还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制度,严格把关,要求企业从生产到批发以至销售等诸多环节上自我约束,达到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目的;对执行不力的企业。实施有相当力度的处罚,包括食品召回、罚款和向公众宣布危害真相等,用强力迫使企业和商家重视食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坚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2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提出,我国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完善食品安全督查考评制度,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该平台将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重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