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10,26(2):24-28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就与我们说了“再见”,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完,还要继续下去。那么改革的下一步该如何深入?对此众说纷纭,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在我们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使之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应具有二维向度,即理想道德维度与现实生产力维度,但具体实践在对现实生产力维度的追求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理想道德维度的考量,付出了一定的道德代价。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求显示出它在道德上的优越性和在避免道德代价上的优越性,并从控制资本、道德市场、社会所有、核心价值、政治力量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选择这一体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是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国情决定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是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宗寒 《探索》2012,(2):48-53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关系,尤其是其脑与手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脑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就是集中体现这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脑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发展方向以及效率,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手段和杠杆。这些手不仅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还有法制和精神文明这两支手。四支手各司其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支配指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除商品生产"的论断一直被学界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而愈演愈烈的市场失范现象和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正越来越深刻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理论难题。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是解决这一理论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路子,提出了包括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战胜了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并在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规划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这些努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不断巩固,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的统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主要有:市场主体是经济实体,企业必须是经济实体;具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具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具有完备的市场法律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国家、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入而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涵:一是经济运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二是经济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是市场机制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合理地配置资源是社会经济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各种经济体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上有三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充分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我国资源配置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9·11”遭袭事件恰恰发生于世界经济的多事之秋,这一事件不但使已陷入困境的各国经济雪上加霜,也给未来的世界经济走势蒙上一层阴影。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环境变得十分严峻,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经济复苏的预期延迟。同样中国也不能免于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在外需不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抵消出口下降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必须是全社会都讲信用的经济 ,必须是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各种信用关系的经济 ,必须是在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活动中讲信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以民事主体制度、所有权制度等为基本内容,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增长,中美关系呈现出全方位的发展势头,但其中的政治因素往往具有消极性.这主要由于美国仍然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切的经贸关系政治化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问题似乎表现为其国内政治竞争的需要,然而根本实质则是面对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唯恐失去世界霸主地位,希望通过政治等手段打乱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化解来自美国的政治挑战,中国必须加强对话与沟通,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但最终解决途径在于自我发展与完善.可以认为,中美围绕政治议题的摩擦和冲突必将继续下去,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此消彼长的力量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5.
黄书猛 《探索》2003,(6):56-59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效率取决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呈现出两面性.其一,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取决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其二,由于国有经济潜在的政府行为背景和计划配置资源倾向,随着国有经济的比例不断增加,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将会受到影响,从而限制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一个国有经济边界,当国有经济的规模处于该边界以内,社会资源将实现有效配置;当国有经济规模处于该边界以外,社会资源的配置将是无效的.利用国有化程度与市场化程度的关系,可计算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佳国有经济规模.笔者认为,当国有经济规模处于边界上限约为25%-30%,边界下限约为9%的区间内,国有经济的规模是最合适的,此时国有经济能够实现市场化运行,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6.
王冰 《学习论坛》2009,25(6):32-35
市场经济运行发展进程中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一类是市场经济基础性矛盾,如个别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分工与协作、公平与效率、个体自由与市场经济秩序、自主性与市场经济原则、消极作用与积极作用的矛盾等.分析市场经济基础性矛盾有助于我们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建立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效务实的人才政策与人才战略是美国能虎踞世界的原因。由国家学术机构专家担纲的科学论证型的人才政策与注重培育精英人才,并保持世界一流的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会对环境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会作为美国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立法规范。国会通过进行环境立法,确立了美国环境治理的基本国策,制定了涵盖几乎所有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环境规则体系。第二,利益平衡。美国国会在环境立法初期注重通过听证会的形式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状况,考虑不同行为体的关切和利益,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法律政策对各个地方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利益方面的得失展开评估。第三,监督制约。美国国会通过对行政部门的环境政策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保障环境法律的约束力并提高其实施的效果,也便于及时纠正总统和行政部门不恰当的环境治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道德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而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仍然是共产主义道德 ,但是与计划经济的要求相比 ,道德已经发生部分改变。即道德由“规定———平均型”向“能力———获取型”和“竞赛———交换型”转变 ;由要求利益均衡向承认利益差别发展 ;由权力———经济一体化向经济事权———社会政务分离转换 ,更具有理想与实际要求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