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自相矛盾”与市声广告、“挂羊头、卖狗肉”与幌子广告、“买椟还珠”与商品包装、“伯乐相马”与名人广告,以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内敛求实的广告观、“金字招牌”中的品牌观、“取信于民”的诚信广告观、“千金市骨”与人才招聘观等方面,分析成语中所体现的“前广告”时期的商业、广告活动和广告理念。  相似文献   

2.
张雷 《理论月刊》2010,(1):16-18
《资本论》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尤其是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从“物的人格化”到“人的人格化”体现着马克思经济正义观的人文关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命题为马克思经济正义观提供了现实路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论》所体现的经济正义观是现实的、革命的,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他的领导思想,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而体现其领导思想核心的是以下一些领导观。一、求实观。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4.
丁胜利  许富民 《前沿》2005,2(5):84-86
“新民”概念出自儒家经典《大学》。其涵义是革去人的旧的思想价值观念, 塑造人的新的价值观念。由儒家首倡和实践以来, 有梁启超的“新民说”、毛泽东的“新人观”、邓小平的“四有新人”思想。他们丰富、深邃的育人观念和实践展现着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认识到做好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对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有论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端倪。笔者试图追本溯源,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探求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文化基础,以马克思主义观对其进行解析,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总结过去,目的是开创未来。“人大学”的创立,同样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观点。徐勋同志的文章,阐述了“人大学”的实践观,对今后“人大学”的系统研究无疑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仁人志士将“人大学”研究推向更深一步。  相似文献   

7.
单晓娜  涂耀威 《求索》2011,(11):245-247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其意蕴本有内圣和外王两种向度。“大学模式”,其所提供的修己到治人,内圣到外王,由修身到经世,由个人到国家的成德成王的基本模式,是经世思想的结穴所在。《大学》模式意蕴的重提与重视,由经世思想出发讨论制度安排的《大学衍义补》与《经世文编》系列文本的不断出现,借“大学模式”安放实用性和知识性内容的格致之学的兴起,都表明“大学模式”在晚清得到高扬,充分反映《大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社会精英及大众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论人本法律观的科学含义汪习根在《政治与法》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学术界对人本法律观中的“人”、“本”和“人本”这三个基石范畴存在不少分歧与模糊认识。从逻辑起点上讲,人作为人本法律观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以及“生态人”五方面的统一。从内在特质上看,人本法律观是一种理想的法律价值观而非工具论,是一种理性的法律本质论而非抽象的本原论,是一种科学的法律方法论而非简单的具体操作方法。从价值选择上说,人本法律观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发展权体现了人本法律观的主…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着眼于党的事业和党的 建设的根本大计提出来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觉得必须很好地体 会和把握提出这个重要思想所体现出来的两种重要精神,即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精神。“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跳出了以往关于党的建设的传统思想和概括,使人耳目一新,这 无疑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而这种创新精神首先又来自于总结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客 观现实态度和高度负责精神,也就是立足于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和党所面临的新的环境、新 的任务,以务实的精…  相似文献   

10.
阎根生 《前进》2004,(8):30-31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那公私分明、不谋私利的亲情观,展示了无私无畏的人性光辉。一、郑培民亲情观的基本定位与表现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亲情在人的思想情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可以说,在人这个“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亲情观最直接最本质地反映出人性的本能。郑培民同志的亲情观可概括和归纳为三句话:热爱家庭但公私分明,儿女情长但不谋私利,重精神而轻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求实是一条普遍的工作原则。求实才能使所从事的事业向前发展。和求实的对立面是求虚,求虚,往往使你从事的事业走下坡路。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务实,更来不得半点花架子。求实性是大家公认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特性。邓小平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党的“二大”文件所体现的民主革命方式,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它体现了革命分两步走即不断革命论思想。郭建平同志在《革命分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一文中明确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即不断革命论,被中国人所认识和运用,最早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转引自人  相似文献   

14.
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锋 《理论月刊》2005,(3):147-149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建设大学精神,是加快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应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精神的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中渗透大学精神的精华,应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放射出大学精神的光芒,应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大学精神的要求,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大学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虚”是张载思想中的关键字之一,《正蒙》中反复出现“太虚”、“虚空”、“至虚”、“心虚”等词语。然而,与佛老经典中的“虚”的意义不同,张载将虚与气相结合,认为“太虚即气”,“知太虚即气则无无”。虚气观明确体现了张载的儒家立场,同时也将张载之学与其他宋儒的思想区别开来。本文将对张载的虚气观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从根本上把握张载的思想特色。全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虚气观提出的背景;虚与气的关系;虚气观在张载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叶红 《湖湘论坛》2003,16(1):20-21
当我们讨论法治时 ,常常会涉及四种主要法治观 ,即中国先秦法家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资本主义法治观 ;社会主义法治观。这四种法治观常被相提并论 ,并且在很多场合区分不严 ,甚至混为一谈。而实际上 ,这四种法治观之间 ,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与中国先秦法家所倡导的法治之间 ,具有重大差异。如果不在理论上澄清和界定其中差异 ,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法治”这一概念。  一、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首倡“法治”。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  相似文献   

17.
龚正荣  李欣  吴育哲 《公安教育》2007,(4):16-18,38
<正>大学是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可以说,大学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前沿》2014,(21):74-7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内在根据。大学精神最为鲜活也最为本真地体现在大学学人的身上,即大学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及内在生命的成长。大学学人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守望者,应持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以真理为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罗丽华 《理论月刊》2007,(5):106-109
人本法律观中的“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人本法律观中的“本”主要是本质之意,即人本法律观回答的是“法的本质”问题。人本法律观的论证特色鲜明,体现为观点的体系化、内容的立体化、视角的多元化。人本法律观的价值目标定位为三个逐步深化的层面:维护个人权利是浅层的价值目标,尊重人的尊严是中层价值目标,实现人类幸福是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彭薇 《前沿》2005,(4):140-142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性”、“广博性”、“以自身为目的性”是自由教育的精髓。自由教育本身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它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影响十分远大,尤其对引导今日我国大学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