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行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全日制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优惠政策,一是无需经济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50%.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贷款,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在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必然面临一些政策和策略的难点,需要我们去探讨与研究。一、政策层面的困惑。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从还贷年限、贴息方式、经办银行、还款约束方式等方面对助学贷款作了全面调整。新的办法改变了原来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目前由政府按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各省级…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开始执行以来运行并不顺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后,出现了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的现象,远远超出银行所能承受的程度,这一年,高校被停发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2004年6月8日,由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其中包括:将过去国家财政只补贴应付利息50%,调整为由国家财政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应付贷款利息以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延长贷款年限;改革经办银行确定办法,采取招标…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总结我县金融机构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和管理经验 ,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业务管理。最近 ,我们对兴国县金融机构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一 )基本状况兴国县金融机构根据国务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和若干意见 ,以及人总行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要求 ,开办了助学贷款业务。由于兴国县地处偏避山区 ,经济状况相对落后 ,既没有大中专院校在校生的国家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也没有地方财政贴息助学贷款 ,金融机构所开办的助学贷款都是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调查表明 ,我县金融机构2 0 0 1年度仅有农村信用社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责任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行的一项惠民政策。高校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其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助学贷款能否顺利推行。本文研究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责任,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降低风险、实现责任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推出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推广。要改革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商业银行、学校、学生个人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研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缓解财政压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五年的实践证明,我国旧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方案在实际运作中并未起到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和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作用;而2004年7月国家开始实行的新方案也只是在原先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基础上的增补,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为保证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助学贷款的目标,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国家政策性贷款、担保性商业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相结合的多元化助学贷款制度。其中,国家政策性助学贷款制度应在贷款的目标群体、可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款方式与期限、回收机构、风险承担主体及其他配套措施方面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推出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并不理想.为进一步完善该政策,国家于2004年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若干意见>,为更好地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必须建立和健全大学生信用体系及其它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和反映的各个层面的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实践。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还存在着宣传能力不强、彰显社会价值不明及个人行为准则践行不力的问题。对此需统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规范其运行程序,坚持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在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费是瓶颈.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运用信用手段解决教育经费不足和经济贫困学生就学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的角色定位,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大信用教育、成立专门机构以及完善规章制度几个方面提出完善管理的对策,促使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人总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取得一些进展 ,但与普通高校困难学生实际借款需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为此 ,对新建县辖内某大学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以了解辖内助学贷款业务拓展情况。一、某大学申请助学贷款的基本情况新建县辖内某大学地处南昌市北郊 ,是一所省属重点院校 ,在校生近 80 0 0人。其中 :农村学生占85 % ,困…  相似文献   

12.
助学贷款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国家也进行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但是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既存在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如何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和高等教育领域尽皆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贷款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明显成功,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其中,两国政府的作用异常关键。这为我国政府参与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表现在:政府应重视贷款立法,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运行提供强制性的法律保障;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方式,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公平与效率;政府应采取适度的行政规制,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提供基础性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的一项制度。近年来,尽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其制度层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一条主要渠道。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分析,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银行等主体出发,提出了化解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发展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资助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但是在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不诚信事例越来越多的集中在经济利益上,他们的诚信在道德与利益间徘徊,导致助学贷款工作出现一系列发展迟缓的不良现象。本文想通过分析贷款不畅的原因,探索助学贷款良性发展的渠道,从而保障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去年9月国家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要求贷款的学生并不是很多,贷款成功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今年2月,针对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旨在大力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科教兴国,重视教育,金融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如何打破去年的局面,则需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以便扎扎实实的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学生助学贷款的行政给付性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教育领域的直接责任是不容置疑的,这种直接责任在助学贷款制度中体现为行政给付。因而必须解决目前助学贷款制度事实上存在的商业定位问题,明确其行政性。由政策性银行代表政府作为一方当事人与学生签订行政合同,利用行政合同的灵活性与合意性,辅以个人教育风险投资的方式,可以从理论上和实务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政策,本是应该大力宣扬和继承的,然而这项兼有扶贫和支教性质的民心工程,正在变得黯淡。银行把原因归咎于有些大学生缺乏诚信。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对国家停发助学贷款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外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存在学生违约,银行停贷的实际问题。究其原因,有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也有贷款学生动态难以掌握和信用机制不够完善的因素。解决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信用系统、诚信教育、贷款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