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个性心理学家G.Wallpor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旅游问题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独生子女最多的国家,独生子女在我国的出现有着深远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经济舞台,独生子女及其引发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对独生子女旅游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五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对14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从个性特征对比上,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作了研究分析,从总体上得出独生子女具有健康的个性特征,并有一定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独生子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4一16岁儿童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12.97%.有人对某市6所中学1664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欠佳者占16.9%,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躁狂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类心理障碍者占4.5%.  相似文献   

5.
问题型独生子女伙伴群体历来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难点和棘手的课题。本文对问题型独生子女伙伴群体进行了首例界定和分类;就我国过失型独生子女伙伴群体的科学鉴别、正确的矫正方法一系列问题,也作了系统的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舰文 《工会论坛》2006,12(5):133-133
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涌入社会,陆续登上工作岗位,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已经感觉到对这批年轻人的管理是一大难点;而有些独生子女员工本身不仅没有获得工作乐趣,相反还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试图借助管理理论来解决分析这个新问题,帮助企业完成使命,实现愿景。  相似文献   

7.
如何科学分析独生子女现象,是独生子女研究的首要任务。十多年来,人们时常争论:独生子女究竟是否存在特异性,是否存在二极性,归根结底,独生子女是不是“问题儿童”或“问题青少年”。 1、独生子女问题的典型结论 同西方独生子女研究历程完全吻合的是,中国的独生子女研究也从对独生子女的许多问题和疑虑上开始的。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消极现象确实令人震惊。1980年,在上海市心理学学会年会上,市幼儿教育研究室等单位递交了题为《四岁至六岁独生子女行为特点与品德教育调查》的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群体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人格水平将决定着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乃至综合国力的强弱,故对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塑造的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个有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塑造独生子女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格,既是独生子女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迈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当承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举办奥运会也必将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奥运会给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学校体育自然牵手奥林匹克运动。在“人文奥运”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充分关怀,深刻体验“知、情、意、行”,并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现实可能。培养体魄强健、个性勇敢、身心和谐的人,通过体育运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永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独生子女在高校的大量出现,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对高校一些独生子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加强高校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和城市化继续深化时期,犯罪低龄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独生子女在青少年中所占比例日趋增大,所以青少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的研究就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文对影响青少年独生子女犯罪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以及独生子女自身的弱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年级差异,且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平衡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在完成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角色演变上存在问题。为此,要教育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提前做好准备,学校教学也应满足社会角色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期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Crodall和Katkovsky编写的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384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的社会期望总体程度适度,低年级学生的社会期望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城市儿童显著高于农村儿童;男生高于女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社会期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Crodall和Katk-ovsky编写的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对384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的社会期望总体程度适度,低年级学生的社会期望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城市儿童显著高于农村儿童;男生高于女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也因此被提上日程.独生子女家庭不同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层面协同努力,由于各个层面提供的资源和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他们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政策与脱贫致富两者间的关系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不仅导致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从而引发社会与家庭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培养成本飙升,生存风险加大与亲属关系支持网络缩小等,还因大量违法生育而出现因超生受处罚致贫与因超生受处罚返贫现象,使部分妇女儿童健康受损。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对脱贫致富不利,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至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是风险规避与风险应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作为未来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其社会化状况已经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社会学互动论的视角下,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问题有其主要表现:家庭通过互动影响了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互动空间、父母之间的互动、互动方式及互动期望对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应从这四个方面来改善独生子女早期的社会化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得分较高,心理烦恼得分较低,而疲劳得分也较高。性别、专业、运动员与非运动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积极幸福感和较低的心理烦恼,但也呈现出较高的疲劳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诚信、公私、信仰、网络方面的道德状况以及影响道德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更显弱化。我们必须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道德教育,强化核心价值,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入手,从根源上阻止独生子女大学生道德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居民家庭中,都面临着一个独生子女的教育抚养问题。这些独生子女出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养成了特殊的性格。为此,社会、学校、家长也必须采取特殊管理教育方法,如果象以往一样去管理教育,将会适得其反,对家庭、社会、国家都是不利的,因此,独生子女的违法犯罪与预防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件根本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