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相似文献   

2.
一、爱要有远见,有分寸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把握不住爱的分寸,对孩子过分夸赞、百依百顺、过度保护,影响了孩子的能力发展,使孩子养成了偏食忌嘴、好逸恶劳、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远  相似文献   

3.
在安全、充满爱心的家庭中教育孩子有利于减少暴力,父母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有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佚名 《人事天地》2007,(10):48-49
白玉彤一出生就没有右耳朵,有亲戚甚至劝他父母把这个“不祥之物”扔掉。可是,充满爱心的父母毅然放弃了二胎指标,决定要尽自己的一切,让这个不幸的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对夫妇有了孩子,就自然成为父母.但这主要还是从血缘关系上说的.如果从品德、性格、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修养来看,有些人并不具备做父母的基本条件.这样的父母,不但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甚至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害.所以,做父母的基本修养,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1、父母应有高尚的品德.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愿为追求人类美好的未来而献身,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爱全人类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同时,憎恨世界上一切假、恶、丑的东西.要有正确的是非、利害、荣辱和取舍观念.要有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又要有冷静思考、自我批评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平等、民主、合作,竞争的精神.要有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愿意接受一切先进事物,善于学习所有国家长处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的民族魂,也是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所应有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却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清楚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青少年犯罪分子中,由于父母爱子观念不正确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占总人数的33.7%。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净化爱子观念。那么,净化爱子观念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要破除子女私有的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文化消费成人化是指在当前少年儿童文化消费中,由于受到域内外文化的冲击,成人文化消费的推动及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渗透与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有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良倾向。 一、少年儿童文化消费成人化不良倾向的表现及其危害 1.在娱乐领域 (1) 热衷于港台流行歌曲。近几年来,港台流行歌曲广为流传,有一些歌很不适宜孩子们唱,可他们无师自通熏会了。一首“纤夫的爱”不管大人孩子都会唱,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能有板有眼唱上几句。唱歌是一种健康、高雅、文明的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8.
一、母教的地位及历史贡献 众所周知,养育子女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从女性特有的生理条件和现实状况来看,女性对人类的繁衍和生存尽了更多的义务,作出了特殊贡献。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孩子受到母亲的照顾,感觉到愉快,爱的种子就在孩子心里发展起来了……他不再哭泣了,以他明亮的目光,回答他母亲的微  相似文献   

9.
孩子一出生,就生长在大人的评价体系中,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很大程度上受着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的教养状况,父母之间对教养的态度,直接影响人在童年时期的性格、心理状况和自我评价。所以要重视不同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良行为是指影响他人和集体的不道德行为。不良心理习惯则是指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的性格特征。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其不良心理习惯,它主要是由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引起的。 小学低年级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及不良心理习惯的表现和简单的矫治方法如下: 1.攻击性行为。由于父母的溺爱形成孩子严重的自我中心观,加上父母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当众揭短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爱当着别人的面揭孩子的短,以期达到刺激孩子,促使其改正的目的。这种做法是一种失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孩子听到父母经常在别人面前讲他的短处,还以为这是他的一个优点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化,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不良习惯。高尔基说过“假如你老说这个人是头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同父母之间产生了难以言状的隔膜。 十四岁的惠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惠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父母在她只有三岁时就离了婚。母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女儿身上,惠像温室的小草受到百般呵护,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后来,惠迈入中学门槛,生活范围扩大了,和同学们的接触也多了起来,家里的电话铃声时常响  相似文献   

13.
虐待儿童的暴力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躯体伤害,即殴打孩子、强迫长时间劳动、不让吃饭或不让睡觉等;另一类指没有明显的躯体伤害,但通过家长的言语、行为等造成儿童心理上的伤害,笔者称之为“冷暴力”。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两类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某种程度上,后者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当这种伤害造成后,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理解和自由,给孩子鼓励,采取适合孩子的、孩子愿意接受的爱的方式,孩子才愿意回家,孩子的心灵才会健康。  相似文献   

14.
虐待儿童的暴力行为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躯体伤害,即殴打孩子、强迫长时间劳动、不让吃饭或不让睡觉等;另一类指没有明显的躯体伤害,但通过家长的言语、行为等造成儿童心理上的伤害,笔者称之为“冷暴力”。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两类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某种程度上,后者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当这种伤害造成后,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理解和自由,给孩子鼓励,采取适合孩子的、孩子愿意接受的爱的方式,孩子才愿意回家,孩子的心灵才会健康。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爱,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爱,又是培育一切良好品质的沃土,只有爱的心灵,才能萌发出伟大的人格。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爱”的教育,是培育青少年良好品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教育青少年爱父母、爱亲友、爱家庭  相似文献   

16.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在民法上属于父母监护的范畴,其具体内容在学理上虽有解释,但在法律规范的意义上处于空缺。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行是对父母教育义务内容的填补。与《民法典》父母监护的教育内容不同,《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的父母教育注重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道德教育,在中国文化中属于成人、成才的教育范畴,作为《民法典》监护职责组成部分的父母教育则注重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行为的约束和管教,属于法律上的守法教育;前者旨在通过父母教育产生好的成人、成才结果;后者则旨在通过父母的教育预防和阻止不法行为,避免违法结果的发生;前者追求道德公民的培养目标,后者则是追求合法公民的底线培养。二者的体系关联我们可以从与《民法典》监护人履职原则的关联、与《民法典》教育义务主体的关联、与《民法典》尊重未成年子女真实意愿的关联、与民事法律责任的关联等诸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7.
自萨维尼提出物权行为理论以来,在世界各国就引起了较大争论,特别是在其存废问题上一直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物权行为在概念、效力、特征和价值等诸多方面均与法律行为不符,同时建立物权行为理论所要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也不能通过该理论而有效地实现。与其对物权行为理论修补,不如顺应法律发展的潮流,舍弃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给孩子“充电”,培养孩子的一种或多种特长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地给孩子“充电”却会带来许多问题。 有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让孩子练钢琴、学英语,还参加作文辅导班,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很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迫于家长威严,孩子违心地去练、去学,久而久之产生了消极抵抗情绪,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两个小时也完不成。家长认为花那么多钱和心血,孩子不好好学太不争气,太不体谅父母的用心。于是开始严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入托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是全家人感情与希望的寄托,爱的汇集点和注意的中心.为了他们的成长,家长尽其所能为他们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从这些千庞百爱的“小太阳”身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反映出一些家庭对孩子“爱”而无“教”的一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注意为孩子提供物质享受,对孩子的溺爱远远多于应有的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正确引导,致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养成了骄横、任性、自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二是家长总怕孩子累着,从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逐渐滋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思想,使得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三是由于家庭的过分保护,与同龄孩子之间相互交往太少,致使他们性格孤僻、胆小懦弱.这几方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危害.如何才能克服独生子女教育方面的这些弊端,促进和保证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呢?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采用幼儿园——家庭联合教育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纠正以上种种不良现象,避免使独生子女教育走入误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随着孩子的呱呱坠地,早期教育的问题也就开始了。 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树立怎样的教子观念?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教育一定要及时,但更要适度。 目前,在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认为,小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耍,孩子还小何必管他,抱着“树大自直”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其实为数并不少,不但出现在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