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让他4岁的孩子当场表演玩电脑游戏.他很得意,一个劲儿地自卖自夸他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可我没有给他"捧场",没有赞赏他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虚荣.我是教育学者,不愿意用无原则的廉价的夸奖取悦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孩子过早地玩电脑,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害处,就像小孩子过早地开大汽车一样危险.  相似文献   

2.
我的孩子今年3岁,很任性。稍不从他,就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在地上打滚。全家人为此很伤脑筋,意见也不统一,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幼儿家长不少家庭中,孩子代替了老人的地位,全家上下围绕他转,然而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处处要求别人依从他的意愿,成人如果迁就他,事情就似乎顺利进行,否则,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一个同学迟到,而且拿着早点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进教室,当时我心里很气愤,真想把他的点心扔进废纸篓,可转念一想,这样做不妥,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筑起鸿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我就迎上前接过他的点心,轻轻对他说:“下了课再给你。”下课后,我一手拿一杯热水,一手拿着点心交给学生,并亲切说“肚子提抗议了吧,早起十分种就行了。”一杯水、一句亲切的话把我和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从此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语文课上,坐在后排的一个同  相似文献   

4.
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有位家长谈到:他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不一致,在家不干家务,自己房间总是母亲收拾,自控力差;有时跟父母顶撞,对长辈蛮横。部分家长也随声附合。令我不解的是,这些学生大多数平日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担任着班干部,有工作能力,对老师有礼貌,对同学也和善宽容。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部分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结果表明,学生在家庭,学校表现不一致现象颇有普遍性。造成这类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学校教育实效性不强,是重要方面。因此,纠正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喜欢在微博中记录孩子的生活,每一条微博单看似乎都没有泄露什么信息,但是把许多微博综合起来看,就很容易猜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其父母的情况。而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因此,玩微博要注意保安全。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给孩子“充电”,培养孩子的一种或多种特长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地给孩子“充电”却会带来许多问题。 有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让孩子练钢琴、学英语,还参加作文辅导班,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很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迫于家长威严,孩子违心地去练、去学,久而久之产生了消极抵抗情绪,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两个小时也完不成。家长认为花那么多钱和心血,孩子不好好学太不争气,太不体谅父母的用心。于是开始严厉  相似文献   

7.
1.期望中的功利主义色彩 从古至今,望子成龙都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理想,但是,仅把“成龙”“成凤”理解成考试取得好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大学,考上研究生,乃至出国留学,那么家庭教育中偏狭的功利主义倾向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家长在家教中采取的是一种诱惑式教育:我给你提供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你的要求,那你就要回报我好的分数。在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驱动下,过早地为孩子升入中学、大学打基础,拼命灌输,强化知识教育,弱化其他方面教育,一旦自己的这种盼望落空后,很多家长又不能正确对待,往  相似文献   

8.
现场   2005年5月20日,江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二楼上了一堂特殊的“课“:来自江苏、周桥、新华、华阳、新泾镇等社区的11名家长,在2个半小时内,由两位国家心理咨询师陈临、朱敏华引导,分别结开了心中的疙瘩--孩子和我不愿意讲话,老是和我发脾气;孩子现在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平时只有吃饭时才说说话;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涌…………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玩具是孩子的好伙伴,玩具是供孩子玩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生发许多有益的东西。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动手的技巧,丰富想象,开发智力等,对引导孩子玩中学,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确实有许多好处。幼儿都很喜欢玩具,但却不懂得爱护玩具,甚至玩够了就乱扔乱摔,把玩具弄坏,这常常给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带来许多烦恼。怎样使孩子懂得爱护玩具、珍惜玩具,并从中受益呢?我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有许多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历来被人们关注却始终没有解决好,它危害极大、成因复杂。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长给孩子“增负”的心理误区,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盲目从众 由于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人,家长们倾向于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于是家长们见了面,相互询问,打听别人的孩子在家做什么、上什么辅导班,如果听说别人的孩子在上特长班,就逼孩子参加,如果  相似文献   

11.
若问一下每位孩子家长,是否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做合格人才呢?我想回答都是肯定的.但不知每位家长想过没有,要达到这种目的首先就须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这是为使孩子的品德形成及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一步.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那么,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大胆活泼,有的则比较沉静内向;有的对人友好热情,有的却自私冷漠……这些在不同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周围现实比较稳定的、不同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就是孩子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现场 2005年5月20日,江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二搂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来自江苏、周桥、新华、华阳、新泾镇等社区的11名家长,在2个半小时内, 由两位国家心理咨询师陈临、朱敏华引导,分别结开了心中的疙瘩——孩子和我不愿意讲话,老是和我发脾气;孩子现在沉迷网络,不可自拔,平时只有吃  相似文献   

13.
识人     
一天,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讲?”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问,而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说:“可我倒觉得此人很不错。”柏拉图说:“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老师也十分尊重,从没有过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见他搜出身上最后的一块钱丢进乞丐的破帽子里……”  相似文献   

14.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有出息,于是.怎样使孩子聪明便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前儿童三岁以后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系统地引导教育,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智力.那末,作为同孩子长期相处的家庭该如何配合幼儿园从小便开始培养孩子增发才智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也来当教师,进行随机教育.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你承认与否、有意无意、想与不想,你都在充当你孩子的教师.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聪明与否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教育,而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关键几年随意渡过,智慧的潜能也许就永远地被忽视埋没了.  相似文献   

15.
黄冈市郑女士来电询问:2004年,我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开始计划结婚,两人一起买了一套房子。房屋的首付款(总房款的30%)是由我男朋友一次性付清的,余额(总房款的70%)是通过银行5年按揭贷款.房产证写的是他的名字。婚后,我与他共同承担房屋贷款,前年贷款提前偿清。日前,我与他因性格不和分手.正在办理相关离婚手续。这套房子该如何分割?房产有没有我的份?如果有,我占多少?现在房价翻了几番.如何处理这共同的不动产才算公平?  相似文献   

16.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比较,河北某三线城市的六年级孩子大壮,现在还会沿着父母的愿望走下去一一“不希望孩子失去那段本可以尽量玩乐的童年时光”而尽情地玩耍。直到大壮的一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70多分,英语成绩也比平时差很多。“别人的孩子都在加劲学习,我的孩子却在玩,显然是要被甩在身后L”大壮的妈妈孙女士突然有了这样的意识。于是,一个个课外班“劈头盖脸”地涌向了大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1.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主动与学校联系,真正掌握孩子的爱好、兴趣、长处和不足,避免出现在家里表现一个样,在学校里却是另一个样。家长要与孩子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让孩子对你能说心里话,使他的所思所想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未成年人上网的家庭环境特征,为家长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法和座谈访问法,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14市州的3951名未成年人和508名家长进行调查,以及组织42名未成年人学生、家长进行座谈。结果:家长对未成年孩子上网情况了解不全面,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行为持较多的消极态度,同时家长却对其上网行为指导少,教育引导能力差,多采取严格控制方式,而不注重科学方法,甚至自身起了不良榜样作用,导致未成年孩子不健康上网。结论:未成年人上网的家庭环境亟待改善,家长对未成年孩子上网行为的教育指导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现代儿童教育观点宣传的是对孩子的心智教育,提倡对孩子的鼓励。孩子需要激励,犹如种子需要阳光,激励是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这句话对当代的父母极为重要。教育孩子既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家长要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人格,使他能够迎接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热衷上网,成了网上的常客。对这一现象,不少家长、老师如临大敌,将其与前段时间的游戏机厅现象联系起来,想尽各种办法禁止孩子上网。我认为,孩子上网与玩游戏机有很多不同之处,应当一分为二,客观的分析其利弊,正确的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