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帆 《半月谈》2005,(6):9-11
最近,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笔者认为,目前岛内局势及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红 《台声》2007,(4):41-43
当前.台海局势错综复杂.台湾政局正处于演变的重要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四要一没有”更是在为“法理台独”推波助澜,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前两岸同胞的首要任务.制止”台湾法理独立”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07,(3):1-1
近两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持续增强。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台独”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一  相似文献   

4.
秦华 《时事报告》2002,(1):36-39
8月3日,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再次引发台海怒潮。未来的台海局势到底会如何发展?我对台的政策与底线到底有没有改变呢?  相似文献   

5.
张勇 《半月谈》2004,(22):4-36
今年的台海局势复杂而敏感,两岸关系经历着严峻考验。由于陈水扁当局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分裂立场,变本加厉地推进“台独”分裂活动.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祖国大陆表现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两岸关系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海内外中华儿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台海局势从高危期转化为和平发展期,顺乎时代潮流的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统一论坛》2008,(1):5-5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陈水扁当局加紧推动“入联公投”、企图走向“法理台独”、台海进入高危时期的严峻局势下,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反“独”促统工作,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于2008年1月18日至19日在马尼拉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4,(6):20-21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17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在新闻发布会中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  相似文献   

10.
杨毅周 《台声》2007,(12):13-14
当前的两岸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台湾岛内,“入联公投”如火如荼,“法理台独”步步进逼,把两岸关系逼到了深渊的边缘,危及了台海和平发展的局面。两岸关系来到了一个十分关键敏感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台海和平两岸共同发展的道路,还是选择对立对抗两岸兵戎相见的道路?何去何从,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因素是影响台海局势的关键外部因素,未来美国台海政策的变化将对台海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探究未来美国台海政策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先回顾美国台海政策的历史过程,并把握其中的规律。英国一贯的台海政策及其特点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美苏对抗和冷战的需要,美国始终支持台湾当局为其冷战服务,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统一。20世  相似文献   

12.
张文生 《台声》2013,(7):57-57
前段时间“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和民进党内中生代先后提出《自由人宣言》和《台海人权决议文草案》,意图以人权为借口设置两岸交流的的议题,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5月29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民进党中生代党代表要设“台海人权交流小组”,并称台海双方关系应建立在所谓“人权的普世价值”上的说法表示,任何抱持“一边一国”分裂立场,打着“人权”的幌子,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3.
当全世界中华儿女迎来丙戌新春佳节的时候,恰逢江泽民先生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十一周年。十一年来,虽然国际局势和台海局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复杂的变化,但江泽民当年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至今在发展两岸关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针对台海局势近年发生的新变化,胡锦涛于2005年3月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向世界明确宣示了大陆方面对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又充分展现了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07,(2):1-1
新年伊始,台湾当局逆势而动,大肆鼓吹“台独”分裂主张,蛮横限制两岸交流合作,蓄意毒化两岸关系气氛,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且竭力撕裂台湾社会,制造族群对立。形势再一次表明,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依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全台研 《台声》2005,(1):16-16
一、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声明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重申了“五个决不”,正告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这次声明首次把“反独”列为“最紧迫的任务 ”。 二、国家主席胡锦涛11 月20 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强调,“台独”将断送台海和平,并将严重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中美双方都应站在…  相似文献   

16.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18.
台海要论     
《两岸关系》2006,(10):1-1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增多,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的势头增强。但是,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尚未消除,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贯彻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9.
《统一论坛》2004,(3):1-1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四年前,陈水扁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渭“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08,(4):1-1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事实证明,搞“台独”不得人心。台湾同胞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所系、共同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