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法"是指法律以外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起法作用的那些类法规则。传统习惯,作为"活法"的一种,在人类社会具体的社会秩序建构方面或者说在人类组织的"内在秩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应当重视"活法"的作用,同时放宽自己的眼界,吸收"活法"中的有利条件来完善国家的制定法。  相似文献   

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权力廉洁、正当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中国社会存在着儒家"活法",它一般性地参与构造了权力运行的双重领域与二元秩序,即公共领域与"活法"领域、国法秩序与"活法"秩序。故此,权力的制度笼子必须延及权力运行的儒家"活法"领域与"活法"秩序。学界主流的权力制约理论存在两大不足:一是与中国的权力架构及运行实际存在差距;二是忽视了儒家文化对权力运行的影响。基于现代法治社会权力行使主体隐私权克减的通行法理,设计出既符合中国权力架构,又能控制权力行使主体的微观与私域行为,进而反制儒家"活法"对权力廉洁、正当运行的负面影响的制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建立法与"活法"的连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法"与法、国家法、实证法等相对,是指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并构成社会秩序基础但又不是出自于国家正式立法的种种规则.当然,并非所有这样的规则都可归属于活法.活法的提出不应该改变通行的法的定义,它只是比喻意义上的法.相对于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呼应,法与活法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构建起相互流通、相互过滤从而相互为用的连续体.联结法与活法二者的工具主要有采集活法并纳入于国家正式法、法律解释、衡平、法的非正式渊源、调解、陪审制、"民意过滤"等.连续体的构筑有助于增加法官的司法智慧,有助于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动态适应.当代中国的法律实践还缺乏构建法与活法连续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崔永东 《北方法学》2014,(2):146-151
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儒家的法律传统可以发现,儒家所理解的"法律"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国家制定法("刑"),也包括礼制、礼义、道德、习俗、人情、天道等在内的所谓"活法"。"活法"在一般情况下并无国家强制力,但有社会强制力。当然,它在有些时候渗透于国家法典中,在另一些时候又被直接用作审判的依据———此种情况下的"活法"无疑是有国家强制力的。儒家的法观念实际上是致力于"情理"(活法)与国法之间的平衡,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张力和弹性,因此与英美法系的传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埃利希的“活法理论”应社会需要而生。习惯、习俗、法律解释、法学家权威的论述等都被囊括于活法中。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思想等影响而今是法治的薄弱区,农村的普法也没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与其将制定法空置,还不如“活法”活用而来寻找一条开创农村新秩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活法理论是在19世纪未,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活法理论提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法,它突破了法的传统定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带给我们很多的价值与借鉴意义,尤其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旨在对活法理论的背景,涵义以及活法理论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活法"理论是对埃利希立足于社会学对当时盛行于欧洲大陆中的概念法学和司法中的形而上学的反叛,为法律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外的视角,同时为扩大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可能引起法律概念泛化、法律虚无主义等消极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规则法对"活法"进行恰当的定位,以期在维持两者"和而不同"的状态下,有益于型构良好社会秩序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富勒是美国著名的法理学家,也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法的本质的目的性和法律必要的发展方向,使“法律事业”的特殊性体现在或者归因于具体的法律形式.他强调,法律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开创性地提出了法律的“内在道德”这一观点,指出法律的存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富勒的新自然法理论阐明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治的基本原则,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变成了可变的活法,从而使我们对相关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活法"是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软法是法律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软法亦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政府主导的公共治理模式日益不能适应社会新的需求,社会共同体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及可操作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软法作为社会共同体调节自身问题的规范而被广泛应用,公共治理需要软法。  相似文献   

10.
“民事政策”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民事活动进行导引和规范的法政策,在我国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国历史上"民事政策"功能"异化"以及民事政策与传统民法理念的冲突,使"民事政策"的研究与发展陷入困境。民事政策对民事法律制定和修改的指导价值、对民事社会理性调节的功能是客观的存在。将民事政策界定为民法非正式法源,明确和规制各法源的效力,利于缩短民法由静态的法转变为"活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地域广大,其犯罪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立法方面的控制、司法方面的控制、执法方面的控制以及"活法"方面的控制论述了对少数民族犯罪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中案例指导制度的知识资源主要源于英美法领域(尤其是美国法)的先例遵循制度,但是,美国法院的先例在实践中被遵循的情况却极为复杂。经过法律现实主义的洗礼,先例在美国法院裁判过程中的绝对地位虽被动摇,但主导地位仍在,这成为分析美国法院先例被遵循现状的一个前提。基于实证文献的考察,在审级维度上,高层级法院的先例在不同低层级法院的效力并不一样,低层级法院遵循先例的缘由主要也不是担心自己的判决在未来被推翻。在非审级维度上,联邦法院的先例在州法院及州法院的先例在联邦法院的被遵循情况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甚至很难称为"先例遵循"。这些运行实践的复杂性为思考中国裁判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证的和技术的视角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件级管理模式的两个工作环节即"件"的界定和装订。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遵循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客观地界定"件",用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4,(1):19-19
“两码事.我辞职跟那事没丁点儿关系.只想换种活法。”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胡冰在温岭医生被刺事件中发微博“支持医务工作者的合理诉求”,被广泛关注。网友猜测胡冰辞职系受到压力。胡冰在微博中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商品实施"双反"措施有其一定的WTO法依据,但其国内法依据不足。目前,美国正在通过制定和修改其国内相关成文法和判例法,以弥补该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整理自身的补贴措施和"双反"规则,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应积极应诉,防范和抗辩美国利用WTO《反倾销协议》、《SCM协定》等WTO规则语义的模糊性,不充分遵循《中国入世议定书》和《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书》的相关规定,从而滥用这些规定等现象;并把这些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力争在国际规则的框架里解决类似争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双反"规则被滥用的问题,为我国争取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龚向前 《河北法学》2006,24(4):62-65
为控制传染病而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时必须遵循<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在我国的适用采取的是混合模式,即融合了"纳入"与"转化"和其他方法.依据修订后的<国际卫生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此外,我们必须解决国境卫生执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人权被视为社会的基石。不仅在哲学领域,而且在政治和法律领域都可以找到这种广泛的共识。众多的人权公约或条约以及宪法条款中吸收人权内容的现象都可以被视为"二战"以后人权的巨大进步。简而言之,认可人权的存在看起来像是无可置疑的了。然而,依然存在着疑惑:这些人权存在的信仰是否不过是一种集体的错误或幻觉。  相似文献   

18.
王斐弘 《现代法学》2003,25(4):64-73
敦煌文献《文明判集残卷》精深宏富,弥足珍贵。它以洞烛幽微的方式,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的同时,还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的递变做纵向研究支撑起无法替代的历史平台。它以其格调庄严、简约有致的风格,博大的哲学理念,鲜活的法、理、情的和谐统一,让我们在识见中华法系中的法文化、法意识和法律制度之际,惊叹中西一流智慧的殊途同归:"活法"的惊人映照!它,尤使我们在云遮雾障的历史中穿越智识的长河,于悠悠心会中提供一种久远的深度与返照。  相似文献   

19.
张鸿巍 《检察风云》2013,(13):52-54
"我们都曾经是儿童,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幸福,这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人类最普遍珍视的愿望。"在联合国网站上,这句话被置于儿童议题的显著位置。6月总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节气的关系,还有月首的特殊意义——国际儿童节,这个属于所有儿童的日子点亮了6月,也让我们重拾儿童福利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刑罚世轻世重"思想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这个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法律史中被不断运用。通过对史料分析,客观遵循这个立法规律的朝代大都可以进入兴盛时期,而违背这一规律的朝代则加速了王朝的灭亡。我们从中国几千年的阶级斗争来看,"刑罚世轻世重"是阶级斗争的需要,也是刑法立法和司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