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法治意识生成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卫 《河北法学》2007,25(8):47-50
西方的法治意识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社会思想意识,是西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中国的法治意识是在对西方法治的传入与"移植"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考察西方法治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法治是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理性选择,是融合了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产物.与法治相适应的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培育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西方法治意识的生成因素做深入的分析和法理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公民意识生成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昀  王素平 《河北法学》2003,21(3):125-129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 政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公正立法与执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法治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启发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创设高校法治环境以及矫正大学生失范现象,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贯彻落实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着力分析了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找到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和法治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法治教育课程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所缺失、法治生活中大学生的法治体验不够完整、法治教育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文章认为培育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网络法治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健康有序的法治生活,推动网络法治教育活动见实效。  相似文献   

7.
尹奎杰 《北方法学》2016,(3):113-121
法治认同作为社会认同的一种,需要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对于法治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并把这种理性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选择和具体行动。在这一过程中,理性的社会群际关系是培育法治认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人们对法治整体化范畴的认知和社会性自我归类意识的培育是当代中国社会法治认同培育的关键所在,培育人们的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思维与法治观念和理性的法治行动,是当代中国社会法治认同培育的实践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云升  韩树军 《河北法学》2005,23(12):39-43
诉讼观是法意识的核心,实现法治必须关注法意识的培育."无讼"仍然是当代中国农民诉讼观的主流.然而我们却不能将此完全归因于传统法文化,而推卸当代人的责任.传统文化赖以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今日农民之无讼观根源可归结为因立法缺失而不能诉、司法腐败而不敢诉、政府法律服务不到位而不知诉以及农民经济困难而诉不起.因此,农村法治进程缓慢怪不得农民意识落后,实现法治的重任还是应由各级国家机关来担负.  相似文献   

9.
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和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理论。公民意识在法治国家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法治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社会身份的自觉认同。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进程中,只有大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法治的构建才有坚实的思想认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算是海洋大国,但绝不是一个海洋强国.我国海洋意识的淡漠是不争的事实,海洋法治意识更是匮乏,而海洋法治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因素.我国要想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当务之急是提高海洋法治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然后就我国海洋法治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以希冀唤起我国对海洋法治意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继 《行政与法》2009,(5):36-38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以吉林省为样本,总结、分析了法治政府的演进轨迹、主要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入手,提出了促进法治政府目标之达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法治意识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在因素。新时代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下,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培育面临农民仍然不习惯用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留不住服务农村的专业型法律人才、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教育针对性,建设服务农村的专业性法律人才队伍,加大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以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权威,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民族地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张蓉  卜荣华 《法制与社会》2012,(21):226-227
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当前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缺乏对法治的理性认知和法治价值观上的偏差.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利益感受,铸造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9,(9):53-5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在此过程中,塑造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被提到了新高度,对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在对法治有深入了解的框架下进行的,体现了法治的内在价值追求和优先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要求.法治思维的培养则需要在契约精神、规则意识、程序合法性意识这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而法治教育作为其中最为基础和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人文、艺术类专业的研究生,理工类高校研究生所接触的人文熏陶相对较少,因此在法治观念方面稍显薄弱.本文在分析理工类高校研究生法治观培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开展理工类高校研究生法制观培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常健 《现代法学》2005,27(6):18-24
现代性代表着一种时代意识、理性、进步观念和反思精神,现代性运动的历史变革引起了经济法及其理念的勃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起市场经济现代性的进一步嬗变,促使了经济法理念的张扬。在市场经济现代性追求和变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经济法治进程,就要以现代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培育民众,尤其是政府的经济法治信仰,奠定经济法治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提高经济法律的运用水平,促进良好的经济法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尝试借助新兴媒体指引学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状,创造性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治国家的视角,提出制定"良法"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基础,法律实施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关键,法治文化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内生动力,以期促进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确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西方法治思想的阐述,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其"法治"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其目的是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精髓,结合本土资源,培育国人的现代法治意识,明晰权力(利)关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