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榕晖 《法制与社会》2011,(13):288-289
纳税人诉讼是起诉主体以纳税人身份对政府违法征税和违法用税等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是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类型之一。纳税人诉讼产生并成熟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也存在类似制度,国外法学界亦对纳税人诉讼制度存在诸多探讨。我国至今未规定纳税人诉讼制度,法学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也较少,截止目前,研究纳税人诉讼的系统性文献仍然相当匮乏。纳税人诉讼制度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财税收支行为的日益关注,纳税人诉讼成为监督政府财政收支行为的有力手段。本文通过对有关学术资料的整理,归纳出纳税人诉讼的法律性质,期冀对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建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纳税人诉讼定义的分歧在于是否将行政机关的不合理征税行为包括在内,基于构建整全的、自成体系的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考虑,纳税人诉讼应该包括违法或不合理的征税行为。正当性理论的引入是纳税人诉讼的理论和制度自洽性、整全性的要求,而纳税人诉讼正当性的完成则须遵循人民主权、人权保障、社会契约和税收价格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和纠正公共财政资金的惊人浪费,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通过对纳税人诉讼性质的研讨,重点论述纳税人主体资格(包括原告和被告)、受案范围和请求事项等内容,并进一步提出建构纳税人诉讼制度所需的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尚未建立,但纳税人因为政府机关不合理用税行为而提起的公益诉讼,对于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却十分有效。本文指出通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可以有效弥补纳税人权利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李炎 《法学杂志》2012,33(1):170-174
事实上的损害、分权原则和联邦主义是影响美国纳税人诉讼原告资格的三个主要因素。尽管一直没有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纳税人诉讼原告资格理论,而且美国联邦法院和地方法院在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尽一致,但在我国当前对纳税人诉讼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方兴未艾的情境下,深入分析影响美国纳税人诉讼原告资格的主要因素,对于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尤其是作为其前提的原告资格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施正文 《中国法学》2006,10(5):146-154
纳税人诉讼是指以纳税人身份对政府的违法公共支出行为等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税收价格论为纳税人诉讼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的规定则是其法律依据。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纳税人诉讼,并开展了丰富的诉讼实践。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建设公共财政和法治政府、推进宪政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深远意义。应当在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税法通则的制定中,对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原告资格、举证责任等作出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概括性介绍,然后对美、日、印三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考察及介绍相关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其三国的相异点,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借鉴.最后结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8.
纳税人宪法诉讼制度在我国尚付阙如,政府财政支出缺乏司法监督。在美国联邦纳税人诉讼中,原告的起诉资格受到宪法第三条的限制,包括了事实上的损害、损害是由被起诉之被告行为造成和损害可以通过合适的判决得到救济三个方面。借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经验,深入研究我国纳税人诉讼资格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环境公益诉讼实现之专门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诉讼难问题,在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提出要使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我国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环境诉讼制度,制定《环境诉讼法》。根据建立专门诉讼制度的构想,重新界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定义,总结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国外相关制度的分析,阐明了我国专门环境诉讼制度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刚刚起步,制度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体系,发挥这一制度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方面的效用非常关键。而作为美国公益诉讼制度之一的公民诉讼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已有数百起判例经验,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实证的效果,可以作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参照。本文拟从公民诉讼的角度,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难题。纳税人诉讼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创新。作为一种对行政权运行参与和监督的民众诉求而产生的现代公民权利,纳税人诉讼具有毋容置疑的法理正义和宪政意义。我国有必要借鉴这一制度,以利于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司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为公民实现其环境权提供了保障。英美等国都建立了各自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存在制度缺失。本文简述了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分析了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可借鉴外国相关立法模式,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诉讼是经济法独特的司法程序,是指相关的组织和公民根据经济法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司法活动。鉴于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性比较混乱的现状,我国亟须从经济法诉讼的目的与原则、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原告制度、诉权与诉的利益理论、举证责任理论、受案范围制度、管辖制度、诉讼费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重构我国经济法诉讼理论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构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障碍出发,分析了构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5.
公益纠纷的不断出现使民事公益诉讼成了我国近年来讨论较多的热点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已有很多的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生,公民对公益诉讼的认识也日渐深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日益突出,为了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有必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是如何构建其具体程序规则,即必须针对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妥善解决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诉讼时效、法院管辖及审判组织、举证责任和调解等特殊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媛艺 《法制与社会》2014,(14):116-117
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保护社会公共的环境权利和其他相关权利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武器。目前,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该如何设计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本文认为,以发达国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设置为借鉴,结合我国实际,以原被告制度、受案范围与地域管辖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制度、诉讼前置程序和诉讼费用分配制度、判决类型等为研究重点,参照传统诉讼法,构建具有普遍性的诉讼原则和制度,对我国建立起系统而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系列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新型诉讼的出现,民事公益诉讼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本文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必要性、须克服的障碍以及具体程序的构建四个方面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我国尽快建立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林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35):192-193
随着公众权利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公益诉讼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传统的行政诉讼并不能满足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时,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当前已是势在必行,笔者考察了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制度,结合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可赋予检察机关、公益组织及公民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