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婧 《河北法学》2012,30(11):176-183
现代陪审制度是司法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审判活动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其有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通过对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分析,揭示其目前存在诸如立法上的不足、专职陪审现象、陪而不审、审而不议、不能切实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同时以美国、日本为例,比较考察域外陪审制度,借鉴域外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主张设立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有效强化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真正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的萌芽产生于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经过人类上千年的文明历程,陪审制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条基本司法制度,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以大众的朴素经验来制约法律的职业垄断,以达到人类社会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公正的价值内涵。然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处在尴尬的境地,陪审制度“陪而不审”,形同虚设。本文从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功能论述陪审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改革、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一项司法制度,其实施目的是让社会普通民众参与法庭审判,真正享有司法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虽也确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拟简要介绍一些发达国家施行的陪审制度,结合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改革倡议,以期能使这一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使社会各阶层感受到司法民主。  相似文献   

4.
陪审制度是司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它在体现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比较分析了香港陪审制度与内地陪审制度的差异,提出了完善内地人民陪审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陪审制度是基于在司法权力运行中实现人权与民主、限权与制衡理念而设立的。通过民众分享司法权,使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彰显民主。本文以陪审制度所蕴涵的价值理念为视角,探讨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废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作为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是实现司法民主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介绍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这一主题,从陪审制度的概念、产生发展和价值展开论述,理性地剖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笔者最后针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陪审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岩 《法制与社会》2012,(31):43-45
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通过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司法,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民主,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对司法公信力的塑造意义重大。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认为,要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应当吸收国外陪审制度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人民陪审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
陪审制度是世界许多国家法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被广泛的认为是人民主权、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的象征,是社会公众参与司法、参与国家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陪审制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议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和英美国家的陪审团制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权威、推进司法民主、改善司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该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和实施中出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等现象依然严重,陪审制度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从探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入手,分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力图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与原有的诉讼制度有效衔接、顺应司法改革潮流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司法民主,具有监督、制约功能,保障司法公正.但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制度存在作用不大、陪审形式化、陪审员产生方式混乱、缺乏陪审规则等缺陷.应进行如下改革:限制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严格人民陪审员的资格,规范人民陪审员产生的程序,确立陪审规则,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美国得到充分的发展。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司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陪审制度也未能幸免。改革开放后,虽然恢复了陪审制度,但在各项司法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陪审制度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逐渐显现,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与陪审团制的比较,探讨在我国确立陪审团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一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民主和人民监督审判的法律制度。1956年7月10日,国务院批转的《司法部关于人民陪审员的名额、任期和产生办法的指示》指出:人民陪审制度“对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密切人民法院与群众的联系,以及增强审判力量,都起了良好作用”。这个指示把人民陪审制度体现的社会主义司法民主及监督法院审判工作二项职能描述得非常清晰和准确。但在五十余年的实施过程中却几经反复,潮起潮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认识不同。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及进一步健全人民陪审制度又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认真分析研究人民陪审制度在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及法制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陪审制度是两大法系国家司法审判的重要制度之一,其价值功能是多方面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在阐述两大法系国家陪审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大陆法系国家最终放弃陪审团制度、选择参审制的内在动因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从人民陪审员的选拔、数量、裁决方式、参与死刑案件审理等方面提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具体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理论对陪审制度的存废一直存在激烈的对立观点。支持者多是从陪审制在司法民主上的意义入手,认为作为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的重要形式,陪审制充分反映了司法的民主性,是现代政治民主在司法领域的要求,“虽然世界各国的陪审制度不尽相同,但是其都被认为是公民参与审判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在司法决策过程中防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始于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沙俄时代存在了50余年。1917年陪审团被人民陪审员制度所取代。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确定恢复刑事陪审制度,至今已经有17年。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陪审制度对于推动司法改革,建立民主法治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中的一些弊端。但由于俄罗斯法律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陪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导致俄罗斯也出现了很多批评陪审制度的声音。俄罗斯联邦目前对刑事陪审制度充满信心,并为完善该制度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两年多陪审实践证明,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切题,在论证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陪审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是指法院在进行审判案件时,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之一,其自实施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从这几年人民陪审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在现有的立法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陪审制度的价值,即如何能通过对陪审制度司法实践的完善来实现陪审制度的突破,这是当前我国审判制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领域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谐社会作为现代法治社会,作为实现司法和谐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中司法民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司法民主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完善的司法制度。本文首先客观分析我国司法现状,并提出了司法民主实现方式的完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吴丹红 《法商研究》2007,24(3):130-137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裂缝,重新评价与反思陪审制度改革的成败。对于陪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其改革方式必须与司法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否则,我国的陪审制度就仍然只具形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人民陪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制度(亦称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陪审制度对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促使审判机关公正司法,实现司法民主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不容回避,在我国审判实践中,陪审制度执行得并不尽人意,陪审制度本身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制度进行一番全面的审视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