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予执行适用中的几个问题王树岭近年来,法院在审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时,为了及时地解决当事人生活或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急需,经常采用先予执行措施。但是由于立法方面存在的某些欠缺,加之理论上对先予执行问题研究得较少,致使人们对先予执行的法律要件、标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判决或调解作出前,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被告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财物或为一定行为,以摆脱原告生活、生产经营暂时困境的一种制度。民事诉讼法第97、98、99条对先予执行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文仅就先予执行的  相似文献   

3.
BRIEFDISCUSSIONOFIMPLEMENTINADVANCEINCIVILACTION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条、第98条规定了对某些案件,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但实践中.人们对此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准确理解和执行这一法律规定,笔者抒一管之见,以期达到这一效果。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所谓“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后,在作出判决交付执行前,为了解决权利人(即下告或债权人)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的急需,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裁定义务人(即被告或债务人)先行交付一定…  相似文献   

4.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判决或调解作出以前,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被告给付原告一定数额的财物或为一定行为,以摆脱原告生活、生产经营中的暂时困境的一种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7、98、99条对先予执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先予执行...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用境外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台湾商贾来大陆投资兴办企业日趋增多,由此而产生的台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经济纠纷亦逐渐上升。本文就审理台资企业内部经济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作一探讨。一、程序法的适用涉及台商投资内部争议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称之为涉台经济纠纷案件。从各地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看,一般在适用《民事诉讼法》笫一、二、三编规定的同时,参照适用该法第四编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有关规定。具体讲,应该是:  相似文献   

6.
诉前停止侵权行为是立法机关为弥补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的不足而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创设的一种全新的、与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相平行的诉讼制度。其法律属性既不同于财产保全 ,也有别于先予执行 ,具有相对独立性。诉前停止侵权行为对于持续性的侵权行为具有类型化和普适性的意义 ,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纠纷、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反不正当竞争纠纷以及其他侵权行为案件。建议将来修改民事诉讼法时 ,增设“诉前停止侵权行为”这一独特的诉讼救济手段 ,并且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制度并列规定。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违法行为需要收缴违法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的案件日益增多。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收缴的规定比较原则和简单,导致审判实践中认识不一,有的法院对违法行为应该适用收缴的却没有适用,放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涉外海事审判中,涉港澳案件所占比例呈高。涉外.审判与非涉外审判的本质区别在与法律(准据法)的选择适用。法律适用的正确与否是涉外审判的关键。由于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在诉讼程序上按照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办理,在适用法律上亦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处理,又由于港澳地区与内地的法律渊源不同,法律冲突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院在评查1990年以来审结的2400余件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审判人员不善于适用民事制裁措施的现象已较为普遍.如今年以来审结的200件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故意违反禁止性法律规范,实施了较严重违法行为的案件达23件涉及25人,占结案数的11.5%,但无一人受到制裁.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法通则若干  相似文献   

10.
周海浪 《人民司法》2011,(18):108-109
【裁判要旨】先予执行是法律为维护特殊主体的迫切利益,缓解其经济困难,维持其正常生产、生活所设定的一项特殊制度。尽管民事诉讼法未对实施先予执行的次数进行规定,但从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先予执行应可以重复适用。  相似文献   

11.
本院司法统计资料表明:我市当前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比例偏高。1989年,全市法院审结的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23059件,占96.9%,其中,民事案件占97.0%、经济纠纷案件占96.7%。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华容县法院进行了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2.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后作出终审判决前,依当事人的申请,先行裁定被申请人履行一定的义务,给付一定的金钱或财物,以解决当事人生产或生活急需的一种制度。它对于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完善执行措施,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琳  阳立兵 《行政与法》2007,(5):119-122
“先刑后民”是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处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的原则之一。目前,立法上关于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处理标准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司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先刑后民”原则适用较为混乱。因此,应当从明确适用标准和健全移送机制两方面完善“先刑后民”原则在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叉案件中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督促程序,规定以支付令解决债权债务纠纷,但并未规定支付令的适用范围。即哪些案件适用支付令,哪些案件不适用支付令。笔者认为,支付令不仅在民事案件中得以适用,而且在经济纠纷案件中亦可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先予执行制度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先予执行制度的适用问题●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姜春兰一、充分理解和认识先予执行的意义先予执行是人民法院在对某些案件作出裁决以前,责令被告先给付一定数额的金钱、财物或者裁定被告立即实施、停止某一行为以满足原告生活、生产经营急需以使其合法权益免遭进一...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南海县官窑人民法庭在抓好民事审判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经济审判工作,不但办理本区内的经济纠纷案件,对区以外诉讼标的较小的经济纠纷案件也积极办理。从1983年以来共办结经济纠纷案件58件,解决诉讼标的31. 48多万元。同时,调解简易经济纠纷77件,为经济改革、开放,搞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可贵的是,官窑法庭在办理经济纠纷案件中,不论被告是本区的或是外地的,都敢于排除干扰,坚持依法办事,帮理不帮“亲”,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同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离不开法律,法律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毫无疑问,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时,严肃执法,适时、坚决地采用诉讼保全、强制执行等法律措施是确保经济纠纷案件得以及时、公正处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采用诉讼保全和强制措施时,应从取得最佳社会效果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尽量避免因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自己从事经济审判工作的实际出发,根据有关法律和法学理论,就怎样认识和处理无偿付能力的经济纠纷案件问题略陈管见。一、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的确认所谓无偿付能力经济纠纷案件,就是指负有清偿债务义务的经济纠纷诉讼当事人,缺乏清偿所负债务的经济条件。有、无偿付能力,是审判人员在受理或审理和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债务人的经济状况所作出的判断。无偿付能力是相对有偿付能力而言的,因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诉讼标的金额或执行标的金额而  相似文献   

19.
先予执行案件可以撤诉结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2期《检察实践》刊登了吴刚、瞿国光同志的文章,认为“先予执行的案件不应以撤诉结案”。对此,笔者略陈己见,以向同仁请教。 一、要求处理先予执行案件必须对先予执行裁定  相似文献   

20.
“检察院无权抗诉未结案”质疑蒋兴平《人民法院报》1994年9月l日第一版载一则消息,题为《检察院无权抗诉未结案》(以下简称《无权抗诉》)。该文大意是: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法院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时,根据原告的申请做出了先予执行裁定,被告不服,申请复议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