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博 《党史文苑》2010,(8):10-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推动全民抗战的兴起,并与国民党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组成形式,陕甘宁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网络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雪洗了中国近百年来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奇迹。而在抗战中,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决心,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赞誉。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值此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关系.进一条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路线。1931年“八·一”事变…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推动全民抗战的兴起,并与国民党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组成形式,陕甘宁边区的军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网络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学礼 《党建》2014,(9):24-26
正中国共产党最早号召全民族抗战,始终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始终艰苦奋战在抗战最前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全民族的代表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坚强意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首先,中国…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提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并决心要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军队中起"台柱子"的作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在艰苦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起了敌后抗战的核心与先锋的作用。到1941年,随着共产党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感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力量的变化,毛泽东用"中流砥柱"概括了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维护,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虽从参政员产生资格和程序到参政会的职权等多方面看,它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也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当时抗战形势极为严峻,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关系异常复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全国的共同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危亡关头,谁在凝聚力量?民族独立之路,谁在指引方向?70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而且是模范的实践者和坚定的维护者,因而使之最大限度地动员起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文化教育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一切为着抗战”的教育方针与政策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如何才能坚持抗战到底并取得抗战胜利呢?国共两党采取了不同的路线和方针,共产党主张全面抗战,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这是关系到抗战前途和中国命运的大问题.而全面抗战必须建立在“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的基础之上.为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战教育,把抗战教育作为军民总动员的最有效的措施.1937年7月23日抗战伊始,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  相似文献   

10.
中流砥柱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进方向。抗战时期在重庆成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哨阵地。在与国民党交往中,南  相似文献   

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由全国各抗日派别和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的政治、军事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团结一切民族抗日力量,发动和取得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05,(5):1-1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担当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迟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反映全民族意愿的“全民抗战”思想主张。这个主张不仅体现了中共动员全体人民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为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10,(13):44-46
全面抗战打了8年,湖南有7年处于战火之下、硝烟之中,是重要的抗战后方和正面战场。当时,中共湖南省工委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在以徐特立、王凌波领导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具体指导下,积极领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掀起了湖南抗日救亡的怒潮巨澜。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对民众的社会动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如何对民众进行动员,发动全民抗战,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号召,对发动全民族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上海党组织在践行党的统战政策过程中,对民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中国的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不同军队和各个民族,它联合了中国的一切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发起并促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各党各派各军的团结抗战。国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曾经有过阻碍和破坏作用,也作出过贡献。中外史学界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众多的专著文章,研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则尚嫌研究讨论不够。此拙文是作此研究讨论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终于爆发.但是,在抗战初期,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却很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在抗战初期,由于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抗战,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场全民族抗战之所以能够形成和自始至终坚持下来并取得最后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文试从全民族抗战的倡导和发动、组织和领导以及坚持和维护等方面,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惠州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八年艰苦抗战的岁月里,惠州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团结、动员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支持和参加抗日斗争。为抗战的胜利,谱写了壮丽  相似文献   

20.
许国荣 《党史博采》2008,(12):11-12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