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影响被谈话人思想情绪的方法技巧1.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在被谈话人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是影响被谈话人供述的主要障碍。消除对立情绪首先要摸清产生对立情绪的原因。是被谈话人对政策不理解,还是对执法监察不理解或由于执法监察人员执行政策有偏差等都会引起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2.
李晓斌 《先锋队》2013,(11):29-30
案件审理谈话在同被调查人核对事实的过程中听取被调查人的申辩,为其提供充分的辩解机会,让审理人员站在更高的层面客观公正地审查证据,审核调查组对被调查人认定的违纪事实。它是对违纪事实的一次全面的监督检验,特别是让被调查人充分表明自己的意见,对于防止出现冤假错案作用很大。因此,审理谈话最能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清明,应该从维护纪检监察机关政治清明的高度做到三认真、三结合,杜绝四切忌,做好审理谈话工作。  相似文献   

3.
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必须向被调查人、证人、受害人了解情况。而调查被调查人是案件突破的关键。办案人员向被调查人调查,所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与司法部门审讯犯罪嫌疑人有严格区别。那么,在办案中如何做好调查工作呢?这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就常用的几种方法阐述点个人看法,供办案同仁商榷。一、察颜观色,透过现象看本质1.透过面部表情分析内心变化。一般情况下,人在正常交往活动中,面部表情与语言表达的内心思想应基本一致。但在与被调查人的谈话中,由于被调查人为了…  相似文献   

4.
三、促使被谈话人形成一定观念的方法技巧1.造成错觉。这里所说的错觉,是指被谈话人在一定心理状态影响下,对执法监察人员的问话产生的判断推理上的错误。在谈话中,被谈话人为掩盖或减轻责任,总是希望达到某种愿望或不愿出现某种结果。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执法监察人员向被谈话人  相似文献   

5.
案件调查的谈话方法和策略强旺斌党纪政纪案件调查谈话,是指调查人员找案件当事人、知情人或者其他人员,询问有关违纪问题的过程。谈话是查办党纪政纪案件的主要方法之一。办案实践证明,能否掌握涉案人员的心理活动特点,讲究谈话策略和艺术,突破对方心理防线,取得真...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纪委对党内违纪案件,试行由纪捡监察机关组织领导,案件审理和检查部门、被调查人或受处分人、党员干部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参与,按照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和合法程序,对被调查终姑移送审理的违纪案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核处理.走出了一条党内违纪案件岔开审理的新路子.笔者不禁为此叫好。  相似文献   

7.
谈话调查是纪检办案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谈话调查技巧的高低,方法运用得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主要以与被调查人的谈话调查为例,谈一谈做好纪检谈话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04,(7):7-7
党纪政纪案件公开审理,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审理部门、调查部门、被调查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参与的,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部分已调查结束的违犯党纪政纪的案件或复查、复议、复审、复核案件进行的审核活动。  相似文献   

9.
案件调查笔录,是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案件复查及补充调查的过程中,为核实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而向被调查人和证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案情有关的情况时,所制作的记载调查情况的笔录。  相似文献   

10.
用案件调查中的谈话,是获取言词证据即口供的手段,决定着调查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大小。一般来说,口供的获取对突破被查对象本人问题至关重要,它往往是在一系列恰当的攻心谋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谈话技巧、多次询问被调查人取得的,这里有一个斗智斗勇、艰苦复杂的过程。本文结合办案实践,就如何运用谈话技巧,谈点粗浅认识。———初次询问。初次询问相当重要,进行得好,往往能在违纪人思维紊乱,来不及考虑如何对付调查,来不及串通,或虽有串通但不了解同伙现时交待情况的状态下,使调查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询问不当,往往会暴露已掌握的证据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就党政机关干部分流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的200人中,80%的党政机关干部对分流存有五种担心: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健全,担心自己分流出去后生老病死无人管;二是担心分流后经济无来源,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人员分流政策会走样,一方面,当前激励富余人员分流政策不明晰、不落实,使分流人员』心有疑虑,不敢出去,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片面地认为干部分流就是减人,担心有人乘人员分流之机谋私、报私怨;四是担心优惠政策不兑现;五是担心分流出去断了后路。一部分机关干部认为被分流后,会被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12.
查办案件的过程常常是和被调查人斗智博弈的过程,调查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从最细微处入手,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查办案件的实践证明,调查一件事实的过程,常常是和被调查人斗智博弈的过程,是从对案情一无所知到事实水落石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查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从最细微处入手,抽丝剥茧,  相似文献   

13.
《正气》2001,(8)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部门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及办室程序等环节进行全面审核后,在案件提请本级纪委常委、监委委员会议决定前,与违纪人员谈话,核对错误事实,听取本人意见,做好教育工作,是案件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程序。通过谈话,进一步使审理人员全面详细地了解案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准确把握错误事实及其性质,对提出恰当处理意见、保障纪检监察对象民主权利、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注重摸索与违纪人员审理谈话的规律,总结出一条基本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充分做好谈…  相似文献   

14.
尽管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民主推荐方式作了一定的规定:“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力求扬长避短,因为在干部考察中过分依赖个别谈话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是个别谈话具有含糊性。有些谈话人出于种种考虑,意见表述得含糊不清,即使考察人员反复提示、追问,谈话人也不愿作出更明确具体的回答,这给考察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二是个别谈话易失真实性。谈话中,有的谈话人明知谣传中的人选不合适,但是担心自己的意见被传出去或怕得罪人,只好违心地推…  相似文献   

15.
查办责任追究案件,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规范领导千部从政行为、加大监督力度的重要途径。 责任追究案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追究对象的特定性。责任追究的对象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责任后果的客观性。问责的情形都造成了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客观上存在严重后果。三是违纪主体的关联性。责任问题、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一两个人或某一个部门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履行职责造成的,出现一个问题很有可能关联到若干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四是调查时限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等九种一在违纪案件中常用的证据有证人证言、书证、受侵害人的陈述、受审查人的陈述(即上述的被调查人的陈述)等四种。  相似文献   

17.
正"这些钱,我没有揣进自己的口袋,都是村两委集体决定把钱用于了通村公路改建……"一次处分前的审理谈话,村支部书记老李一开始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我已转隶一年多,一直从事着案件审理工作。这个工作虽然不能直接与违纪违法人员开展跌宕起伏的攻守"对垒",但审理环节却是整个案件是否能顺利"扫尾"的一个关键点。这一次审理谈话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它让我"抛开"手中冰冷的卷宗,对"扫尾"有了新的认识。根据证据材料显示,被谈话人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编造虚假资料套取国家耕地  相似文献   

18.
张士怀 《大特区党风》2003,(8):39-39,44
在办案工作中向被调查人谈话取证日寸,能够很快地如实全面交代目己问题的被凋查人,只是少数,大多数被调查人都会经历一定的日寸间阶段才会交代问题。尽管因被调查人的性格、阅历、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需要的时间有长有短,但一般都会经历试探、相持、动摇、交代四个阶段。把握好这四个阶段,就比较容易取得谈话取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谈谈制定调查方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强旺斌制定调查方案是案件查处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案件调查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基层一些办案人员中存在着对制定调查方案重视不够和方法不当的问题。有的在办案活动中跟着感觉走,没有调查方案;有的虽然制定了调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们纪检监察组织在调查违反党纪、政纪案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检查权、调查权等办案手段,从正面突破;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被调查人、知情人、证明人的心理特点和相关的具体情况善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运用政策“攻心”,力求从侧面突破。掌握和运用思想教育这个武器,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