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万国公法"在近代日本逐渐为"公法"及"国际法"概念替换之际,美国人为了达成"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而寻求同盟时,向日本人提出了伸张"亚洲门罗主义"的建议。这一建议暗合了日本的扩张意图,为日本不断利用"公法"张扬"亚洲门罗主义"提供了口实。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的伪满洲国是这一建议带来的最大成果。然而,在伪满洲国承认问题上,"亚洲门罗主义"达到顶峰的同时又背离了"公法"。  相似文献   

2.
日本“购岛”之举的国际法效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购岛”事件涉及私法与公法两方面的法律效力,私法方面涉及的是不动产所有权问题,公法方面涉及的是领土主权问题。这两种法律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应被混淆。私人财产所有权不能违背公法上的领土主权。日方单方面的“购岛”行为目前仅在单边维度上合法有效,而在双边和多边维度上则因违反公法而无效。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变动不产生国际公法上的效果。因此,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所谓“国有化”不具有国际法效力。  相似文献   

3.
从晚清到民国,出现了一股持续半个世纪的"先秦国际法"研究思潮.丁韪良试图通过附会"中国古世公法"使中国人接受近代西方普遍主义公法观,置换中国人传统的"世界图景",从而将中国纳入到正在扩展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晚清士大夫试图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建构新的"世界图景",以儒学的内在脉络作为建立普遍主义世界观和公法观的依据.陈顾远试图在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国际法概念的部分对接,重建中国人的"世界图景",在西方普遍主义与儒家普遍主义之间寻求折衷.这些不同关切的实质都指向了如何重建中国人的"世界图景"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三义 《西亚非洲》2007,(12):71-7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时,阿拉伯肥沃新月地带成为英、法两国的军事占领区,并很快沦为“委任统治地”。英、法“受国际联盟委托”,“统治”这一地区。英、法势力范围的划分以及委任统治方式,是通过战争期间的协定、战后的条约确定的。问题是,无论战时的协定、战后的条约,还是麦克马洪与侯赛因的通信,都没有提到“外约旦问题”,中东历史上以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外约旦国”。那么,1923年中东地图上出现的“外约旦埃米尔国”从何而来?国际联盟规定“委任统治的有关条款不适用于外约旦”,又是怎么回事?如果“外约旦埃米尔国”是英国一手操纵…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国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的金融政策基点这一实际问题,在对作为贸易国际化趋势之表现的货币与金融国际联盟的历史进行简略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国际货币与金融联盟理论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确立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政策基点的依据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卡塔尔、毛里塔尼亚等43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了首届地中海峰会。峰会通过联合声明,制定共同战略,启动了旨在深化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合作的“地中海联盟”计划。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新的国际联盟正式形成,将使欧盟成员国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爆发。9月,冯玉祥战败,当时心情很是苦闷。他曾先后隐居在山西汾阳和山东泰山,一头扎进书斋里,寻求复兴民族之道。“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救国。 当时国际联盟派遣了以英、美、法、意、德五国代表组成的由英国人李顿任团长的调查团,前来中国调查“九一八”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 宗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宗教可以为统治阶级所 利用实现其政治目的;宗教与民族问题纠结, 成为国际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宗教问题常被西方 利用, 干涉他国内政;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 威胁人类的和平;同源宗教文化是构筑 国际联盟加强国际合作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史末资奉行追随英国、走向世界的外交政策。他力图借助英国的支持向周边的非洲地区扩张 ;他提出英联邦理论 ,目的是想取得南非在英联邦内的独立 ,并借助这一集体的力量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在世界问题上 ,他强调国际合作 ,并积极参与了国际联盟的创建 ,旨在使南非成为西方国家集体安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史末资的外交政策为南非外交关系网的扩大、独立及其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并使南非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22年7月的南森—苏俄遣返计划,少量俄国难民在国际联盟难民机构监督下从保加利亚遣返回苏俄,这是历史上以国际组织调停的形式组织难民遣返的首次尝试。各方对于难民遣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遣返性质及难民回国后的安全等问题的争论贯穿遣返计划始终。由于政治因素对难民问题的干扰,南森—苏俄遣返计划以失败告终。它对后来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外交安全战略指导思想、外交布局与地缘战略有很大变化,主要是:把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外交、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并据此重新划定敌我友;重新审视世界政治、经济、金融、贸易、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更积极地追求绝对安全和单极统治;相对降低欧洲的中心地位,暂缓向亚太地区进行军事转移;把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挑战,作为对外安全政策的核心;建立和巩固反恐国际联盟.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将导致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重大调整。我 国现行立法与《政府采购协定》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采购实体限于国家和公共组织, 没有包括企业; 采购行为定位于民事合同行为, 没有体现公法的支配作用;权利救济制度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 将行政监管机关作为被申请人和被告人, 而不是采购实体。  相似文献   

13.
正重新思考日本,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一个潮流。安倍政权的一系列举措,使日本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更引发了对日本的战略争论。这些争论的持续,已使人开始重新审视战前日本和战后日本、冷战时期的日本和冷战后的日本、20世纪的日本和21世纪的日本等战略深层的问题。由此,"日本问题"已经超出了狭义的范畴,成为一个涉及层面更广泛的国际性问题。一、重新审视安倍与"安倍政治"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动漫强国, 观看动画是日本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日本动画在中国也广为流 传, 影响很大。因此, 研究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课题。本文简要回顾 了日本动画发展的历史, 说明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具体作用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动画代表作品, 通过其内 容揭示日本动画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日本动画与青少年的关系。日本动画对日本青少年的社会化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的传递、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达解释和对于现实社会思 潮的探讨等方面。因此, 日本动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衣远 《南洋问题研究》2011,(1):54-60,72
日本越南人社群是随着印支难民潮产生之后而在日本逐渐形成的新社群。对印支难民的接收开创了战后日本较大规模接收外国难民的先例。为了让越南难民更好地适应在新环境的定居生活,日本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今在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越南人社群,但日本越南人在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这既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是由于日本自身对外来人士的封闭性和消极性造成了难民政策措施上的一些缺陷。伴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不断磨合与适应,日本越南人社群与日本主流社会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16.
《田中奏折》揭示了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路线图"。日本在中国境内燃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把战火。日本扩张战略具有深层次的历史根源,日本今日仍然不时表现出对外扩张的企图。先于德意两国,日本最早开始实施旨在称霸全球的战争侵略计划,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扩大殖民版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行动。美、英、法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的野心。应重视历史教训,重新武装并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的日本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华侨华人已逾80万,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华侨华人一直是中日关系联系的纽带。在中国提倡侨务公共外交的新形势下,他们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日本华侨华人促进了日本民众对历史和中国现状的了解;改善了日本舆论环境;维护了中国和平统一;推动了中日关系发展;提升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化交流 ,历史悠久。公元 71 0年 ,日本开始大规模吸纳汉文化 ,这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书法自汉代传入日本后 ,一直影响着日本书坛。可以说 ,日本书道的历史 ,就是一部简明的日本文化史 ,一部中日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波 《西亚非洲》2004,(5):29-33
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是日本对非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 ,非洲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日本调整了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进入新世纪 ,日本对非洲外交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日本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出发 ,对非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评估 ,日本对非洲的政策调整主要是加强对非洲的经济援助 ,并以此为手段加强对非洲的影响 ,积极介入非洲政治 ,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尽管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客观上有利于非洲的减贫、疾病防治、教育、环境和卫生状况的改善 ;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非洲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 ,但是日本的内政外交强烈地反映了日美基轴路线的影响 ,再加上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实用主义特性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的作用仍将受到多方面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